APP下载

对金融支持县域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2018-03-15张军强

时代金融 2017年33期
关键词:需求量信贷县域

张军强

[摘要]为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县域产业发展,本文对县域产业、县域金融支持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县域金融 县域产业

一、金融支持县域产业发展情况

(一)县域金融发展的主要特点

县域金融发展主要以支持“三农”为主,县域金融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金融支持农业发展力度大,涉农贷款占比81.2%。在商业银行中,农村商业银行对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最大,占比高达55.70%,其次是中国农业银行,占比11.22%,再加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涉农贷款的支持,可以看出,全县超八成的涉农贷款是由涉农金融机构提供的。二是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融资源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对接,打造金融服务到村到户的新平台,有效满足了偏远地区农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

(二)金融支持县域产业发展情况

1.县域产业金融需求主体及特点。从全县的贷款占比来看,县域产业金融需求主要集中在农业方面,具体来说,就是集中在全膜种植产业和草畜产业两大产业。县域产业金融需求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涉农贷款中农户贷款需求量远远大于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的贷款需求量。涉农企业发展较为滞后,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二是涉农贷款需求呈季节性变化,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涉农贷款需求量在六七月份达到顶峰,其原因是六七月农产品已生长成熟,涉农企业需求大量资金收购农产品,造成资金需求急剧上升。农户贷款需求量在年初需求量较大,在六七月份资金需求量最少,其主要原因是年初春耕备耕期间,农户需要资金采购农资农具,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农业投入,到了六七月份农产品已生长成熟,到了出售时间段,因此资金需求会下降。

2.金融支持县域产业发展情况。一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县域产业发展。人行持续向两家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指导农村商业银行完成评定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工作。金融系统在自身发展完备、盈利的同时,积极投身到县域产业大发展中。

二是探索推进“再贷款+互助资金+小额信贷”联动工作。人行发挥金融“老大哥”的作用指导农村商业银行合理运用扶贫再贷款和村级互助资金发放农户小额贷款,以1:10倍的比例对扶贫互助协会进行授信,放大扶贫互助资金授信倍数,促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深度融合。

三是建立涉农贷款信贷补偿机制。开展了冬小麦、马铃薯、玉米、能繁母猪、奶牛五类政策性涉农保险。

二、金融支持县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产业基础薄弱,竞争力不强

根据地理特征和区位优势,当地确立了特色种植业和红色旅游业为本县特色优势产业。特色种植产业包括小杂粮种植、黑膜马铃薯、牛羊养殖等,但是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水平不高,停留在農产品初加工阶段,农产品增值收益低,核心竞争力不足。目前当地红色旅游业发展主要以缅怀瞻仰会师园为主,缺乏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对县域经济发展带动不及预期。

(二)银行贷款缺乏风险补偿机制。贷款意愿不强

目前农业产业大部分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产业化程度较低,尚未形成稳定的生产销售链条,具有初加工能力的小微企业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有效担保物不足,信贷偿还具有不确定性,银行贷款缺乏风险补偿机制,贷款意愿不强。

(三)贷款额度、期限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当地产业发展目前还处在初级水平,资金投入需求大,且产出周期长,而银行发放的产业贷款额度和期限均和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如已发放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户均5万,期限3年,用途多为种养殖业,但种养殖业的回本周期—般在5-7年,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存在期限错配问题,同时,随着农资农具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5万元的贷款额度也很难扩大生产规模,制约了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发挥自身优势,集中资源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针对特色种植业和特色旅游业的发展阶段,制定“一对一”发展规划和扶持计划,整合财政、金融扶持政策,集中资源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有层次推介宣传活动,提高会宁红色旅游品牌知名度。

(二)多方位探索完善银行风险补偿机制

一是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增强农户信用意识,不断扩大信用贷款占比;二是创新信贷产品,丰富农户担保模式,扩大农村抵质押品范围,降低银行放贷风险,提升放贷意愿。

(三)合理匹配信贷产品和产业发展需求

针对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暴露出的贷款额度小、期限短等问题,根据不同产业发展所需信贷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合理匹配信贷资源。

猜你喜欢

需求量信贷县域
价格战是一定的! 2020年虾苗需求量预计减少10%~20%,苗价下调是趋势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2017年我国汽车软管需求量将达6.4亿m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基于BP神经网络人均猪肉需求量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