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学生出国项目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018-03-15任烨南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

任烨南

摘要:学生出国项目的开设和实施是地方高校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国际化素养的重要举措,同时高校学生的出国人数也是高校国际化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加强学生出国项目的管理是高校加快国际化发展,推进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参与学生人数的增多和项目类型的多样化,出国项目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相关职能部门须通力合作,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借鉴国外高校合作院校的管理经验,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和紧急事情处理机制。此外,还须在学生出国前对其进行必要的行前教育,鼓励学生学习跨文化课程全外文授课专业课程,引导学生顺利地过渡到全外语学习和生活环境中。

关键词:出国项目;管理机制;学分认证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134-04

学生出国项目的开设和实施是地方高校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国际化素养的重要举措,同时高校学生的出国人数也是高校国际化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加强学生出国项目的管理是高校加快国际化发展,推进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参与学生人数的增多和项目类型的多样化,出国项目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笔者认为建立健全学生出国项目的规章制度,完善学生出国项目管理机制的建设,拓展学生出国项目的服务内涵,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此类项目,并从中获益。反之,则会影响到学生参与此类项目的积极性,阻碍高校与国外高校之间的顺畅交流,使努力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无法从师生层面取得实质性的交流成果。

一、地方高校学生出国项目的现状及特点

地方高校学生出国项目是地方高校通过与国外高校签署的校际合作协议开通联合人才培养的合作渠道,选拔优秀学生赴国外求学,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魅力,体验国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培养独立学习、独立生存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使之成为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

一般而言,目前地方高校普遍开展的项目有:

1.短期文化交流项目:如暑期夏令营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内容包括学术讲座、专业课程、文化体验、素质拓展、外语水平提高课程等,学习时间一般为4周左右。

2.一学期或一年的项目:如交换生项目、海外学习项目,即符合外方入学要求的学生可申请赴合作院校学习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课程,体验原汁原味的国外教育,并可获得对方学分。

3.攻读对方学位的项目:如2+2学分转移项目,即通过学校与合作院校达成的课程衔接方案,学生在国内完成两年本科教育后申请到外方合作院校学习后两年的本科教育,双方互认学分,符合学位授予要求的学生可以获得中外两所高校的学位。

这些项目各有优势,如:交换生项目可使学生享受免合作院校学费的优惠,是跨国教育的典型,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交换生项目是欧盟的“伊拉斯谟计划”,为了应对教育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提升欧洲高校高等教育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欧盟于2004年发起“伊拉斯谟计划”,在项目第二期将参与院校拓展到中国高校,使得学生不仅仅可以享受免学费的待遇,还可以获得一定金额的生活和机票补助。又如:2+2学分转移项目可使符合对方要求的学生获得双方的学位,使之成为具有国际教育背景,具备较高国际化素养的人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力和就业竞争力。此外,对于高校而言,通过开展此类项目可以达到优化高校资源配置,实现中外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助于中外高校就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程内容项目进行相互借鉴和学习,有助于推进专业学科建设和提升师资的国际交流能力,从而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地方高校学生出国项目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参与出国项目的积极性。基于在地方高校的工作经验,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以下原因:(1)语言障碍的制约项目的开展。由于地方高校学生的外语基础较为薄弱,外语水平有限,一般报名参加此类项目的学生均需要学生提供雅思(IELTS)或托福成绩,学生对自己是否能考到入学要求的外语分数缺乏一定的信心,且不能一次性考到理想分数或入学要求的语言成绩,这也是造成有些项目出现名额浪费的重要原因。(2)地方高校学生缺乏国际交流的意识,进取意识和开拓意识薄弱,对于参加出国项目有助于提升自身能力、素养等方面的认识不清。学生单纯地认为出国学习就是为了提高外语,其他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都可以在国内进行,不需要走出国门,因此参与出国项目的主动性、积极性较为欠缺。(3)缺乏面对新环境的勇气和决心。有些学生虽有过参加此类项目的想法,但还是缺乏面对语言障碍、文化冲突、学业压力、挑战未知等方面的心理建设。(4)经费问题是学生和家长的沉重负担。由于学生出国项目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除了学费外,还要支付国际旅费、在国外期间的生活费用、住宿费、交通费、签证费等。短期项目一般在3—4万人民币,长期项目(以欧美国家为例)一般在18—20万人民币/年,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虽然学生出国项目也有交换生项目、伊拉斯谟+计划项目,但是由于此类项目名额有限,所以受益的学生只占少数,不能从根本意义上减轻大多数想参与学生的经济压力。(5)国外院校排名干扰学生、家长抉择。学生及家长一味追求外国高校的排名,忽略了自我的定位和需求,因此对于学校推荐的项目不屑一顾。(6)地区冲突和恐怖分子袭击,自然灾害和流行病的因素也是阻碍部分学生成行的一个外因。

2.学生出国项目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由于缺乏统一的参考标准,各地方高校往往都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生出国项目管理的条例。地方高校的学生出国项目一般是由外事办(或国际办)与国外合作院校开发的项目,而真正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包括项目报名信息的发布、学生报名、选拔人选、入学申请、签证申请、行前教育、学籍异动、在外选课、返校后的学分认定和复学等诸多环节会牵扯到外事办(或国际办)、二级学院、教务部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国外学期期间的选课、学分认定、毕业生论文辅导及答辩。各部门缺乏统一的管理,项目信息沟通不顺畅,对项目运行情况不能实现有效监管。各二级学院对于出国学生具體事务性问题的操作办法不一,往往会造成全校信息不对称、相互攀比的学生出现不良情绪的情况。此外,由于缺乏规范的制度管理和流程管理,对学生在国外期间的学术层面指导,如选课内容、课程难以程度、每学期学分数也疏于管理,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出国交流学习的效果。endprint

3.学分认定、成绩认定体系不够健全,不能采用信息化方式管理在外学生,管理存在着一定的盲区。随着在校生出国人数的增加,学籍异动、学分认定等教务系统的管理不能进入电子信息平台录入,不能采用信息化方式管理学生,同时也造成学生选课信息和成绩信息滞后的问题。在学分认定方面,由于教育体制的不同和评价体系的不同,学生在外期间需要修读的学分数和获得的成绩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获得同一个分数在不同国家不同的高校的难易程度也是不同的,所以学生在外获得的成绩和学分与折算成本校的学分和成绩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会导致出国项目参加者的奖学金评定、评奖评优、入党等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挫伤其他学生参与此类项目的积极性。又如:由于地方高校的学生语言基础薄弱,一般需要1—3个月的语言适应期,所以国外高校不太建议学生修读太多的学分,以免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业压力,所以都会建议选择其能力范围以内的学分数,但是往往这个学分数和国内高校要求的学分数略有偏差。这种情况若按足额学分进行学分认定,会对其他学生造成不公平的情况。

4.中外高校的学期存在着时间差,会打乱学生正常的学习进程。由于国外各校春季学期、秋季学期的开学时间不一,这会导致学生出国前要应对母校的提前考试和迅速适应到新的国外学习环境中去,没有时间缓冲,学习任务繁重。

5.缺乏比较适应国外学习环境的适应性训练课程。地方高校学生在出国前只是对外语这门基本功作了准备,有些学生专业基础薄弱,不适应互动式的课堂教学环境,学术类的论文写作困难,不适应没有教材主要依靠自我消化的笔记的学习方式,在生活方面,学生需要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其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的了解较少,所以这方面的困难对于出国学生而言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缺乏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全外语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性课程。

三、地方高校学生出国项目管理的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加强项目宣传和学生体验的分享,包括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网站板块、校内公告栏等渠道公布项目信息,可将出国项目的宣传提前到学生的新生入学教育中,让学生意识到参与此类项目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尽早规划和提前准备。在项目的宣传过程中,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个人规划、家庭财力以及学生的个人素养、性格特征为他们遴选适合他们的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外语培训和外语能力水平测试。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举办学生出国交流专场会,并请参与过此类项目的学生现身说法或者制作视频短片与学弟学妹分享经验。利用国外院校校方领导和校方代表来校訪问期间,为感兴趣的学生进一步介绍项目的特色和优势。

组织学生参加短期赴国外合作院校的项目(如暑期夏令营活动),增加学生对该校的了解并借此机会考察学校环境、设施条件、师资水平,从而帮助学生克服思想顾虑,坚定参加长期出国项目的信心。对于一味追求外国高校的排名、忽略了自我定位和需求的学生和家长,可以以家长见面会的形式耐心讲解,让学生和家长理解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的两所院校在派送学生前要做很多的前期评估,包括两校的办学定位、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相似性比较等,同时也会对对方的办学特色、优势学科、学校的地理位置和校园环境、师生关系作深入了解,一般都会选择选送学生选读对方的优势专业等,此类项目也更能符合学生交流的需求,双方也建立起了稳定的沟通机制,更有利于顺利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

2.完善学生出国项目的管理机制和学分、成绩认证体系。(1)二级学院严把学生出国申请关,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外语水平、学术成绩、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审,也可通过面试的形式考量学生的外语表达水平和沟通能力,选拔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独立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出国交流项目。(2)由于中外教育体制的差别,学生在外方难以选到和本校课程名称、课程内容完全一致的课程,需要明确学生出国交流学习的目的是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技知识,所以在选课和学分互认时候不要拘泥于课程名称、学时和学分是否与本校要求近乎一致,建议学生修读相同或相似专业的课程,二级学院应指定专业教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客观地、科学地帮助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对于不符合学分认定要求的课程,二级学院应要求其在后续学年进行补修。(3)二级学院、教务处和国际处应综合考虑中外大学在课程设置、成绩评定方面的差异科学地完善学分转换制度,在网上教务系统中增设学生在国外的选课管理平台,便于学生、所在二级学院老师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分数和成绩。(4)高校相关职能部门须通力合作,杜绝单打独斗,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具体办事流程,共同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并提出卓有成效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案,消除诸如课程选读、学分认定、奖学金的障碍。此外,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学校不但要保障参与国际交流学生在评奖、评优等方面的利益,还要提供更多优惠,保障学生出国项目的顺利进行。(5)建立项目后续评价体系,把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分管外事的领导和教学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组织起来组建一支参与出国项目的管理团队,通过参与学生的经验交流和回访以及与国外合作院校同行的交流和切磋,探讨并借鉴国外高校学生出国管理项目的经验和做法,从而逐步完善项目管理中的组织架构和各种具体细节管理,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和应对紧急事情的处理机制。

3.提高服务意识,为学生出国提供必要的行前准备和适应性课程。由于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在学生出国前对其进行必要的行前教育,发放出国须知,提醒学生在外期间的有关证件、人身、财务的安全,建立QQ群解答学生的心理困惑,进行心理疏导。考虑到学生出国前一般只强化了雅思或托福的外语水平,对于全外语讲授专业课的课堂环境还较为陌生,可协助学生进入留学生课堂、外教课堂,让其提前适应全英语授课环境,鼓励学生多参与与留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进一步营造国际化的校园学术氛围,需要提高师资队伍中的外籍教师比重,邀请国外合作院校的专家学者、专业授课教师来校讲学、授课,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了解国际前沿最新发展动向的机会。此外,还须向赴不同国家交流的学生具体介绍各国的风俗习惯、文化差异,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为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尽可能多促成互免学费的项目或者由外国政府和机构资助的项目。外事办(或国际部)在与国外合作院商谈学生项目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为学生争取减免费用的项目,如交换生项目、伊拉斯谟+项目等,让更多的寒门学子也能享受到国外高等教育资源。

5.建立校内国际化考核体系,促进校园国际化氛围的营造。从师生层面考察各二级学院的出国情况和国际化办学水平,有助于争取二级学院开发出国项目,激发更多的学生和老师出国交流的积极性。同时,随着学生出国项目的推进,学生出国交流项目将会带动教师交流及学科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对话能力,从而培养更多的国际化师资,有助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从而打造一个更为国际化的校园氛围。

四、结束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化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学生出国项目是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学生国际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管理和运作好现有的学生出国交流项目,借鉴和学习国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理念和经验,才能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课程体系的完善,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明.赵闻蕾.刘新颖.交换生项目对于推进高校国际化进程的意义探讨[J].科技资讯,2014,(13).

[2]黄兴.地方高校推进学生国际交流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12,(7):51-53.

[3]裴钰鑫.本科生国际交流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3).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中国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10年07年29日,来源:新华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浅析WSN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
基于ECC的智能家居密钥管理机制的实现
安全计算机通信管理机制的形式化验证与实现
煤炭企业仓储管理机制探索和研究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分析
建设工程联合竣工验收管理机制的“海门模式”
对高校基建工作管理机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