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项目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2018-03-15赵巩玉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法思考

赵巩玉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以老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项目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应更进一步总结提高,大力试用推廣。本文以我校职业教育为契机,结合国内外先进的项目教学法理论知识,就当前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谈谈几点想法。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思考;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226-02

目前,项目教学法正在广泛地被教师采用,尤其在现代高校的教育中,因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处理事物的能力,也是高校教育必备的重要能力,这当中以职业高校更为突出,因为他们要求应有更为实际的操作能力,所以应更进一步借鉴摸索,大力试用推广。德国是全世界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他们所培养的实际操作的工人也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这也和他们具备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是分不开的。它最早提出“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即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若干的步骤,每个步骤又把它们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但是项目教学法在我们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盲目运用,很多专业课教师凡上课必采用项目,一遇到专业课程就想着向项目教学的方向发展;还有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引导角色的定位,把所有的教学重心都推给学生等现象都是项目教育法实际应用过程中切实存在的问题,因此本人通过这几年的教育经历,以及总结分析各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今后项目教学法的几点反思:

一、项目设计趣味性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有些教师就过分地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往往忽视或轻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确定一下题目,至于这样的课题学生知识的准备量够不够、知识点与学习兴趣是否有效的结合、引导部分和学习部分是否有效的衔接等这些都应该是一个项目确定之前应该慎重考虑的。不然,会出现学生不具备这样的知识或发散思维,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就跟着做什么,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只能是千篇一律的。或者是为项目而项目,没有兴趣,勉强完成,这样就更谈不上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有教师不发挥其引导作用,如这个项目设计哪些知识点、哪些是教师必须讲解的、哪些点是学生自学补充的、哪个地方可以发散思考、项目会出现哪些方向等,而是任由学生自由发挥,那么何谈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一个项目在设计之前,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牢牢吸引住学生,使其在兴趣的海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项目的设计难度是否适中?

项目如何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项目设计方案是否可行?

项目能否激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项目内容是否有助于能力的提升?

项目评价是否是多元的?

二、项目运用理论联系实际

项目设计完成后,必然涉及这个项目如何应用于实践,或者由实践证明你的设计是合理的、所掌握的知识是有用的,这将大大地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哈佛大学以真实的操作教学闻名世界,所倚赖的正是其庞大而又有系统的、完整的真实行业环境和数据的案例储备。一门课程设计不仅需要相当多的资料储备,对这一行业和职业的分析,需要产业报告、最新的、最前沿的技术在行业的应用情况等,而且还需要真实完整的操作环境,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艰巨挑战,虽然,这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实操环境大力改善,但距离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环境差距不小,希望政府能够出面做一做这方面的工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三、项目运用环境的片面性

首先,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若干步骤,或理论教学、或项目教学,适合项目教学的章节或部分,根据具体情况划分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而不是每个项目全部交由学生独立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或提炼知识点、或引导方向、或串联知识点、或参与评价,学生有时主持一个完整的产品,有时能够主持一个产品的部分,有时也没有成果出现,只是进行操作的反复训练。加强熟练程度,到最后形成一个作品。所以也不要求每个项目都有完整的产品,更要注重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熟练程度,反复训练,直到学生完全消化它,成为自己的东西。有的课程到最后可以形成一个产品,有些文科性质的课程就无法有产品出现,只能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其次,某些课程章节其实并不需要项目教学法,比如有些专业性特别强的章节,这就需要传统的教学法,这样可以使学生理解得更为透彻,掌握得更为牢固,如果此时,某些教师为了迎合教学的潮流或要求,机械地套用项目教学法,很难为学生掌握应用,无法很好地学好该类章节。还有,身边有不少老师认为文科基础性课程就完全没有办法找出具体的项目加以运用,理由是这类课程既没有典型的工作过程,也没有需要学生掌握的某些方面的技术要求,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这类学科也可分解为若干小项目,还可以布置课外的小任务,以开拓视野、实现综合能力和单项能力的有效训练。

四、项目评价的多样性

项目评价应该是全面的,方式不能够过于单一,如只评价结果或只由老师说了算,这样的评价方式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当然这样的评价结果就不是准确的。我们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专家组评价等方法,但有些课程受课时安排有限、教师时间有限、师资力量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造成“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还有,根据学生能力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项目方案,这样也不会造成能力差的学生无所事事,让所有的学生对项目产生兴趣,进而增加自信心,提高所有学生的能力。

五、项目培养目标性

德国按照行动导向的学习理念,将职业能力定义为“职业行动能力”;它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个体在职业工作、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的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我国提出的职业教育应当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如右图。

1.专业能力主要是通过学习某个职业(或专业)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方式和态度而获得的。通常,专业能力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和劳动材料的认识等。

2.方法能力是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如在给定工作任务后,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等。方法能力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

3.社会能力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六、今后继续思考

我这次思考的几个问题是在项目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包括自己遇到的和有时同事们在一起讨论到的,以上观点纯属个人的一点不太成熟的看法,希望有兴趣和我交流的老师提出自己的看法,事物总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对今后遇到的问题,我会继续思考。

参考文献:

[1]姜大元.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吴献文,陈承欢.“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的探索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

[3]国家教委中加高中后职业教育项目CBE专家考察组.CBE理论与实践[Z].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Z].2002.8.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法思考
探析项目教学法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课程中应用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