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研究综述
2018-03-15张晓州洪頵黄亚夫
张晓州 洪頵 黄亚夫
摘要:课堂是学校开展教学的主要形式和重要环节,座位作为课堂中的一项构成要素对学生听课、教师授课有重要而独特的影响,大学课堂座位选择的自由性使得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呈现多样化,了解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对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将现有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为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在校学生提供相关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048-03
大学课堂与我国中小学不同的是学生座位可以自己选择,“座位”不再是班主任老师手中特有的控制学生的资源,学生在自主选择座位的过程中体现出了空间的领域性[1]。大学生面对不同课程及教师时,对课程的满意度及对教师悦纳度不同而对座位选择表现出不同偏好,导致座位分布呈现不同格局。这种课堂座位选择的差异性一方面对学生上课情绪、听课效率、学习积极性等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授课状态、教学效果等造成影响。
一、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的概念界定
在我国,“课堂”一词是与教室相关联的,“当教室用来从事教学活动时就叫课堂,泛指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的场所”。现代意义上的“课堂”一方面指把课堂作为教学的现象与规律发生的主要“场域”,另一方面指把课堂作为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一个自然的实验室[2]。大学课堂是大学教育实施的主要阵地,及时了解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对大学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与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对于课堂座位的一种喜好或偏好的心理状态,并且这一心理状态受到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对课程的兴趣及教室的物理环境等因素影响。
二、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研究的历史现状
(一)国外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学家沃勒提出“课堂生态学”理论,认为学生课堂上对座位的选择具有相对稳定的群体特征[3],但对于“大学生”特定群体课堂座位选择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
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1)座位选择与学业成就,Griffith研究表明处在教室前排位置学生的成绩稍低于中间位置,并随着座位位置的远离,学业成绩逐渐降低[4];Becker研究发现上课选择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座位的学生要比教室后排和两侧的学生学业成绩优秀[5];Benedict等人认为选择教室前排座位的学生学习成绩更有可能得A,而选择后排座位的学生得D和F的可能性更大[6]。(2)大学生课堂活动区域形状,Koneya研究表明课堂参与是从前排起到中排中间座位止形成三角区,该区域内的学生更富创造性、积极性,更专心[7]。Stires针对剧场型的教室研究表明前中央的座位总是先被坐满,选择中央位置的学生课堂表现要比两侧的好,且中央——两侧的差异显著[8]。Sommer研究表明座位安排与师生互动之间大致呈“T”型(优势区),教室前部和中部平均61%的学生进行主动发言,位于教师侧部和后部的31%的学生则与老师互动较少(弱势区),同时他要求学生写出前排或后排同学的名或姓,结果发现前排平均只有1.73人被写出,后排却有2.27人被写出,由此得出结论认为教室前排座位的学生有学术取向,而后排的则有社交取向[9]。(3)活动区的形状,Toshiaki研究发现大学教室座位存在两个死角,即第一排最右侧和最左侧这两个位置,无论是“T”字型区域,还是三角形区域,选择坐这两区域内座位的学生学业成就、师生互动水平均较低[10]。此外,有学者发现大学生在课堂上占据特定的座位具有领域行为[11],选择教室前区座位时是为了被老师和其他同学注意,并有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的倾向[12],很大程度上座位选择与学生的人格特质相关。
国外针对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座位选择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座位选择形成的课堂活动区域、活动区域的形状上。同时对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的原因、互动关系、影响因素做了分析与解释。
(二)国内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
国内对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的研究开始于21世纪初。在秧田式课堂空间形态下大学生选择座位时更喜欢坐在教室中前区、中区的位置,出现了“前排居中”的现象[13]。
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1)座位选择与学业成绩。学业成绩好的同学一般选择中排座位的最多,而前排与后排则保持相当,中部差异不明显,学习成绩差的同学选择座位后排最多;而在秧田式课堂空间形态下自由选择座位时形成了“中前区、中区、左前区”的“学业优胜区”。所以说学业成绩优异者一般倾向选择中前排座位[13,14]。(2)座位选择与性别。大学生在课堂选择座位时具有“稳定性”,即女生總是习惯于坐靠前座位,男生总是坐得靠后。并且女生在上课时选择前、中排座位的人数高于男生[15]。(3)座位选择与课程类型。大学生座位选择偏好表现为上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时选择坐中前排的人数依次呈现递减趋势[16]。(4)座位选择与课堂空间形态。将大学课堂空间分为秧田式、组合式、纵列式、马蹄式四种空间形态,在自由选择座位时选择马蹄式课堂空间形态的明显高于其他三种形式。并在公共课和专业课上座位选择差异显著,公共课上倾向秧田式,专业课上倾向马蹄式[17]。(5)座位选择与年级。大一对座位的选择比较均匀,大二之后总体趋于正态分布,随着年级的增加向后排倾斜且女学生的座位后移更加明显[18]。(6)座位选择与教室前后门。大学教室一般设前后两个门,大多数学生喜欢从后门进入教室,且多数倾向于从教室后排开始选择座位,选择结果呈梯形结构,最后排是底。反之如果课堂吸引力极强,则呈现倒梯形的形状[19]。
国内就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的研究由单一层面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主要集中在座位选择与学业成绩,性别、课程类型、课堂空间形态、年级等之间的关系研究上,并且在大学生课堂座位研究领域较多采用秧田式的课堂空间形态座位模式。
三、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并非自然而成,而是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方面:(1)教师因素: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态度、人格魅力、与学生互动沟通的方式等;(2)环境因素:教室的光线、干净程度、座位的舒适度、班级规模等;(3)学生因素: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性格、视力,听力状况、与老师主动沟通交流的愿望等;(4)制度因素:大学课堂相对自由,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喜欢偏离教师视线的座位。所以说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的因素主要受教学、环境、学生、制度四方面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课堂座位选择除了学生自身外,还需要高校管理者及教师的多方参与。
四、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的研究趋势
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相比中小学学生座位编排的固定性和稳定性而言是在自由不受约束情况下的自我选择,更能真实反映学生内心意愿,所以更具有研究价值。国内研究更多的是对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现象的研究,一方面与我国对课堂座位选择研究起步晚有关,另一方面是对合理座位模式的选择和编排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有关。因此今后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表现为:理论层面,探讨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与教学效果、课堂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课堂选择座位的内在生理机制。实践层面,随着该领域研究的深入与突破逐渐为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提供实践依据,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为授课教师了解学生需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造自由的课堂氛围提供参考性方案。
五、基于当前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的思考
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的不固定性表面上看似随意,但事实并非简单随便而坐,而是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所以说,大学课堂座位布置不仅要考虑学生主观因素,还要考虑外在客观因素。科学合理的大学课堂座位布置有利于积极师生互动关系的建立,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选择座位,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使得课堂教学具有长远、发展性的效果,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双赢。大学生座位选择呈现出自由、多样、流动性等特点,这在客观上容易给高校造成假象,从而忽视对学生座位结构的价值审视与反思。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及高校教师能够及时关注大学生座位选择结构的形式,倡导一种既能体现公平合理,又能实现有效互动,还能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享受幸福体验的座位模式。
本文总结了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的研究成果,为高校课堂座位的安排与设置和相关的教育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启示。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如何更好地优化大学生课堂选择座位,从而达到更高效的教学课堂、师生互动体验,并未给出实质性的建议与对策,这将是今后高校管理者、教育者及研究者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郝一双.大学生课堂行为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21.
[2]杨建艳.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社会学分析[D].山西:山西大学,2006:4.
[3]范国睿.教学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4.
[4]Grifftth C R.Comment upon the psychology of the audience[J].Psychological monographs,1921,30(30):36-47.
[5]Becker F D,Sommer R,Bee J,et al.College classroom ecology[J].Sociometrey,1973,36(4):514-525.
[6]Benedict M E,Hoag J.Seating location in large lectures:are seating preferences or location related to course performance?[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04,35(3):215-231.
[7]Koneya M.Location and interaction in row—and—column seating arrangements[J].Environment and behavior,1976,8(2):265-281.
[8]Stires L K.Classroom seating location,student grades,and attitudes:Environment or self selection?[J].Environment and behavior,1980,12(2):241-254.
[9]Sommer R.Classroom ecology and acquaintanceship[J].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9,9(1):63-66.
[10]Toshiaki Kitagawa.The latent four—zone structure in classroom seating space[J].Japanese Psychology Research,1998,40(1):40-46.
[11]Kaya,N & Burgess,B.Territoriality:Seat Preferences in Different Types of Classroom Arrangements [J].Environment and Behavior,2007,39(6):859-876.
[12]Marta Losonczy-Marshall and P.Douglas Marshall Salisbury University.Factors in students' seat selection:An exploratory study[J].Psychological reports,2013,112(2):651-666.
[13]王映學,段宝军,张晓州.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7,5(3):65-72.
[14]宋秋前,丁佩君.座位与学生课堂学习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1999,(4):45-49.
[15]黄培森.大学生座位选择与学习的初步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2):32-33.
[16]冯怡.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的现状及情况分析[J].探究导刊,2015(8):35-36.
[17]段宝军,王映学.大学生课堂空间形态偏好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7(4):69-72.
[18]赵海超,赵海香,黄智鸿.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特征[J].科技创新导报,2016,(12):118-120.
[19]张立峰,李印.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模式下的环境心理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5(1):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