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时代再谈高职院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必要性
2018-03-15王静
王静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提出文化自信,高职大学生承担着未来国家建设的重任,践行文化自信,自觉传习革命文化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近现史纲要》课程是传习革命文化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呼吁高职院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关键词:文化自信;革命文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247-02
一、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三个来源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今天我们文化自信的三大源泉。革命文化是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当时指的是新民主主义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今天我们讲的革命文化是指近代以来党和人民在抗击列强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孕育而成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是当下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840年中國进入屈辱的近代社会,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国家解放上下求索,向西方学习变法改良乃至革命。在这百年革命斗争的历史中孕育出来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早已成为了我们党的红色基因,成为指引党和人民永远向前的革命文化,在今天成为我们复兴路上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宝库。
革命文化对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还是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都能够使大学生具备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敢于破除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能够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中。大学生作为文化自信的主体,应该加强对革命文化的深刻认识,继承弘扬和创新革命文化。
二、革命文化在高职院校传习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文化多元化的影响,西方一些不良思潮逐渐渗透侵入中国社会,深刻影响和干扰着高职院校革命文化的传习。
1.历史虚无主义对革命文化传播的影响和干扰。欲亡其国,先亡其史,欲覆其党,先污其人。近年来,西方“和平演变”的手段愈来愈隐蔽和多样化,借助新媒体鼓动年轻人怀疑党的历史和英雄人物就是其中之一。“邱少云事件”、“狼牙山五壮士事件”,以及调侃董存瑞的段子、污蔑雷锋的论调等,无所不用其极,利用网络生事层出不穷。不少曾为国家民族作出过贡献的我党英雄,都在不断质疑中被无情否定,红军长征吃苦是假的、八路军抗战是假的……有人抓住细枝末节无中生有,专门八卦英雄的所谓“风流逸事”、领袖的婚姻状况,以小见大解构历史,行否定历史、贬损英雄之实。这些事件利用学生猎奇的心理和对革命文化的一知半解,把学生引到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沼中,颠覆学生对我党革命理想和信念的认知,继而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历史必然性产生疑虑,终将走向深渊。
2.娱乐至上思想导致革命文化传播“三俗”化。受西方娱乐至上思想的影响,我们的革命文化传播越来越呈现出泛娱乐化的趋势,影视传媒圈成为泛娱乐化的重灾区,即使是战争剧革命剧,也要娱乐化,尤其是“抗日神剧”的出现,我党的女革命者撒娇抛媚,边谈情说爱边革命成功;裤裆里藏手雷,手撕鬼子等,一味炫耀我方神勇,取笑对手无能,把革命战争题材娱乐化成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产品,不说让先烈如何安息,观者如何自处,单是对年轻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就产生了严重的误导。通过娱乐化的方式歪曲历史,淡化战争的杀戮残酷,误导年轻大学生对战争的认知,进而轻视中华民族呕心沥血15年抗战历史及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28年浴血奋战的历史娱乐之、否定之。
3.校园革命文化传而不习,流于形式。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对高校大学生革命文化的教育非常重视,采取各种方式进行革命文化宣传教育。然而随着时代的前行,新一代年轻人的成长远离革命文化宣教氛围,对我党我国近代以来的革命历史越来越远,对革命文化的传承也越来越流于形式,出现了传而不习、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各种大型的宣传纪念活动为宣传而宣传,为纪念而纪念,追求形式的满意,忽略参与者的真实感受,往往是风过无痕。
高校是践行文化自信的主阵地,当下高职院校革命文化传播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革命文化的传播,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已成为当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高职院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必要性
如何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革命文化的传习?目前来说,课堂教学仍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高职院校开设《纲要》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革命文化传习最好和最直接有效的一个手段。因此高职院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非常有必要,而且是急需的:
1.高职院校学生情况使然。客观地讲,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低于本科院校,尤其是人文素养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理科生,人文基础较弱,不爱看书,只热衷于考证,对人文基础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如专业课程,不喜欢其他的课程,尤其是思想政治类别的课程。从教学实践来看,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两门课程,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比较轻松,课堂效果最好。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近现代历史知识,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就花在给学生补充近现代历史知识上,有的老师戏称“概论课讲成纲要课”。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必要进行思想政治课程调整,第一学期学习《思法》,第二学期学习《纲要》,第三学期再来学习《概论》。这样,学生有了近现代的历史素养,对概论课程才有兴趣,才会让高职思想政治课都成为学生真正喜欢的课程。
2.教师队伍情况使然。客观地讲,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整体不如本科院校,不论在教学还是科研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近现代历史知识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自己都不清楚近现代历史的史实,不了解、不熟悉历史人物,不能很好地掌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教训,怎么能讲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设《纲要》课程,就会让教师主动或被动地融入到纲要课程的教学和科研中,自觉补充近现代历史的知识,自觉提升对近现代史的把握和研究,教师就能实现既具有深厚的理论修养,也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的目的,这样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老师的学识钦佩有加,而且也可以从思想上真正影响到学生,使学生能自觉接受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习,树立文化自信。
3.高职校园革命文化传播情况使然。客观地讲,高职校园革命文化的传习不仅只传不习,甚至传都流于形式。长此以往,高职院校革命文化的传习会陷入空有口号、没有践行的深渊,学生会走到反面的立场,会使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崩溃。正本清源,高职革命文化的传习要从传做起,加强高职院校革命文化的传,重点是革命历史教育和革命先辈故事的讲述。开设《纲要》课程,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際情况,讲述我国近代以来的革命历史,讲述我党28年来浴血奋战的历史,讲述一直以来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斗的革命历史。不是单纯地讲述历史,而是以近代以来历史潮流中出现的人物为核心,以讲述人物故事为主线,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人物、这样的行为,历史价值是什么,进而思考假如我们处在那个历史环境下,我会怎么做?进而体会历史人物的革命精神,传承革命文化。
高职高专院校通过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既能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还能通过革命文化的传承丰富活跃校园文化,也将进一步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学科研工作的完善和改进,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0:15-17.
[2]张军成,张世超.文化自信语境下当代大学生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