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进制造领域职教师资能力提升方法分析

2018-03-15王铁钢刘源刘健佳刘艳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转型

王铁钢 刘源 刘健佳 刘艳梅

摘要:本文剖析了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地位、国内外近况及发展方向,指出了先进制造业转型离不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他们是国家工业及制造业发展的夯实基础和重要保障,对他们的培养质量取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故提升职教师资能力刻不容缓,文中从几个方面探讨了职教师资素质的提升方法。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转型;职业教育;师资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231-02

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MT)是由机械制造、自动化、电子信息、数控、计算机、能源、材料科学及现代管理等技术融合、渗透的集成技术。先进的制造工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创新产品,提高了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创造了极大的财富,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工业化、进军发达国家行列的重要手段。

一、先进制造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20世纪开始,美国的制造业就遥遥领先,但因忽视其发展,美国GDP多次下滑,国际竞争力被大大削弱。1993年,美国政府采用“先进制造技术计划”;1997,下一代制造行动框架实施;2004年制造技术竞争力法案通过,美国政府部署了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战略计划的下一阶段;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赋予先进制造业第一重要位置,引进了“先进制造合作伙伴计划(AMP)”。美国将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业优先发展,换来了国家的富强和经济的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但“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因此,我国要保住制造大国的地位进而成为制造强国,就必须完成制造业的转型。为此我国在2005年制定了《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先进制造技术列為最重要的优先发展领域之一;2016年先进制造技术的战略研究领域在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被推出;2017年教育部、人社部与工信部等部门共同编制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目标是到2020年,先进制造技术形成与制造业发展相适应的培训需求和造就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人力资源建设模式和充满活力的制造业人才。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绿色、智能、超常、融合、服务”。首先要做到绿色,把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实现可持续发展。融合使先进制造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实现创新。未来服务型制造将取代生产型制造。

二、先进制造领域职业院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发展离不开大批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是实现先进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各行各业创造有文化、有技术的人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在绝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教育水平。相比较普通教师,对职教教师有较苛刻的要求,具体如下:

1.师德。作为教师,在道德上应是谦谦君子,在学识上就该饱学多识,在为人处世上能做到公平正直等,这都是教师在社会人心中的光辉。无论是职教教师还是传统教师,都应为人师表、注重师德。

2.广博的理论知识储备。要想把知识有效地灌输给学生,教师的学术储备一定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只有这样才能把教材理解透彻、活学活用,才能把课讲好、讲活。而职业院校的教师所具备的学科知识既要有基础性,又要有应用性,既可以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又可以应用。

3.专业的技能水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通过现场教学、企业实训使学生掌握技能,这就要求职教教师必须掌握专业技能,教学中有技能演示,指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因此,职业院校迫切需要“双师双能”教师,不仅有教育水平,还要有工程师技能。职教教师必须同时具备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这是职教师资能力的全部内涵。

4.有培育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教师,更应追求“工匠精神”,尤其“精神”二字。当下很多人对物质的追求使之蒙蔽了双眼,忽视了精神追求。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选择某一专业就相当于提前进行了职业选择,教师应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最沉重的责任,不外乎是肩负着国家的希望与未来。

5.创新能力。职业院校教师除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有很多新奇规律要去探索。党的十八大将创新提升到第一动力的战略高度,处于国家全局发展的关键地位;党的第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发展”概念,“创新发展”被赋予了最重要的地位。可见,创新是引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源泉,教师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6.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职业院校教师单靠讲授法不容易达到教学目的,大多要通过实践教学。对于先进制造领域的学生,常常使用机床,机床操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即使教师千叮咛万嘱咐,还可能有学生不小心发生事故。对于发生安全事故的现场,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突发事件恶性发展。

三、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途径

(一)对现有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提升途径

1.优化队伍,成立教研工作坊。大多数学校存在教师个人主义的现象,教师之间无交流,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组建“教研工作坊”,同一工作坊的教师可以任课同一专业或相关专业,教师之间可互相交换教学经验,实现工作和学习的双向发展,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和凝聚力。

2.加大投入,提供深造机会。一是派遣教师出国,学习国外先进现代科技大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标准、教师能力提升方式方法等。二是鼓励更多的教师学习、掌握国内同类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举措,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学术活动,在与校外同行的交流中拓宽眼界,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拥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工程师。

3.校企合作,创造实践空间。校企双方共建“企业教师工作站”,实现教师企业锻炼的长效化;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直接与职称评定要求挂钩,使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实地考察、现场观摩,特别是要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建立以实践鉴定报告为结果的考核方式,加强老师的过程训练,并不断增强职业教师的技术创造能力与综合本质能力。

(二)对未来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提升途径

很多职业院校教师的根本问题是专业不对口,教师对专业的认识和实践存在明显的不足。现在涌现出一批以培养职业院校教师为己任的高校,这些高校肩负着培养优秀职教教师的使命。

1.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全面发展”。学校要切实为学生着想,多开设实践课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展更多的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鼓励学生参加比赛。校方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通过参加这样的比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深化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使其提前进入职教教师的角色,更容易实现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的目标。

3.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一旦对事物有了兴趣,注意力会不由自主地高度集中,思维会更加活跃,学习将会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所以学校要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兴趣,启动辅修专业建设,实施主辅修制和双专业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从师德、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等几方面同时提升先进制造领域的职教师资能力,可使职业院校教师不仅成为真正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更能成长为人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以有效促进我国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隆太,先进制造技术[M].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8-19.

[2]中国新闻网,中国编制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Z].提5项重点人才工程,2017.

[3]屈贤明,杜洪敏.中国制造业路在何方——转变发展方式势在必行[J].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导报,2013,(3):18-22.

[4]崔士民.职业教育学概论[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235-237.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安凯转型生意经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