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应从高校做起
2018-03-15董超群曾洁
董超群 曾洁
摘要:高校垃圾主要是教师及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包括纸制品、塑料制品等废弃物,主要产生于宿舍、教室、图书馆等人群集中的公共区域。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阐释了垃圾分类工作在高校开展的重要性,并提出高校实行垃圾分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管理;垃圾分类;环境污染;资源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007-02
一、引言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我国污染物仍处于高排放、面积广、污染严重的境地,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仍令人忧虑。我国在垃圾回收利用方面已经倡导多年,如在垃圾桶上贴分类标签,但一直面临着大众为了方便而忽视分类回收的情况。由于高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主要成员为教师和学生,因此推进垃圾分类在全国的实施,从高校开始做起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我国目前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还是传统的堆积填埋,这样不仅占用很多的空间,而且造成大气的二次污染,同时严重威胁到土地质量。所以,通过将垃圾分类处理来减少垃圾的填埋量,从而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减少处理不可再回收垃圾的成本,进而减少对空间的消耗,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赢的局面。垃圾分类处理的优点主要有: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节省资源等。
(二)我国高校学生产生垃圾分类现状
据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高校名单,我国有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为2845所,2017年我国在校大学生为2682.3万人,按照2015年我国人均垃圾日清运量平均为1.12千克来说,大学生这个群体一天的垃圾产生量多于3万吨,并且学生产生的多为可回收垃圾,如果加以回收利用,每年节约的资源将无比巨大。由此可见,垃圾分类回收从高校做起将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然而在现阶段,高校极少对垃圾采取系统的分类措施,大部分高校使用的是分类垃圾桶,但是大部分学生不会把垃圾放到该放的垃圾桶;还有个原因是学校的管理方面没有进行系统的教育和指导,导致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环保意识薄弱现象。
三、开展高校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垃圾处理,促进校园环境治理
高校区域分布着如饭店、快递等均亦产生大量垃圾的场所,加之大学生也易制造如剩饭、瓜果皮等易滋生细菌、蚊蝇的垃圾,如果不加以分类处理,极易对环境造成恶臭等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正常生活。只有通过合理的分类处理,将易腐易烂垃圾及时处理掉,从源头上对垃圾进行控制,才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校园环境管理难度下降。
(二)大学生是易于培养,注重素质的一个特殊人群
高校人群集中,主要是大学生,大学生本身就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的时期,注重素质且可塑性强。对大学生进行环保思想的宣传,会更有成效,而且在培养了他们良好的习惯后,将会对其产生长远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对垃圾的分类及回收都有了明确的概念,有效地实施垃圾分类回收,是对大学生言传身教更深入的表现。并且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都较强,加以高校的正确引导,他们都能自觉地将垃圾分类,并能将这一理念推广到社会上,继而对更多的人产生影响。近年来,高校中有关环保类的社团方兴未艾,这更加促进了环保主义在高校的推进,加之高校垃圾分类回收的引导,定能在学生间产生良好的效应。大学生来源广、去向多,流动性较大,通过社区服务、异地就业等带动能带动的家庭、社区、公民,带动垃圾分类在全社会的遍及,使垃圾分类真正落实到社会各地,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三)能提高综合利用率,推进垃圾资源化进程
校园垃圾多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对其实现分类回收,具有较大的潜力。总体来看,学校的垃圾多以纸张垃圾为主,并且占据极大的比重。对部分垃圾进行分类利用,将直接增加纸张的使用量,间接减少树木的砍伐量,最终对整个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对生活垃圾进行最大限度的资源化是以后固体垃圾处理的主要目标。垃圾分类可以在源头减少垃圾带来的污染,节省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有利于进行资源回收使用。而高校在这项活动中无疑应该是主力军、先锋队。
四、实施高校垃圾分类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1.加大宣传教育,营造舆论氛围。回顾我们的校园,关于各种娱乐项目的宣传铺天盖地,但是关于环保的宣传却寥寥无几,同学们在面对分类垃圾桶时,视若无睹,随意丢弃,全然没有分类意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长期的教育欠缺和宣传空白。因此,各个高校要在学校中進行积极的宣传,增强学生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提高其环境素养,以点带面,逐步推进这一体系。第一,宣传途径可通过充分利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网络资源,如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各个高校一般都有自己的公众平台,几乎全校的师生均有关注,这种方式的成本不高,效果显著,可以通过推送关于垃圾分类的各种信息和文章,进行大面积、全方位的宣传教育。第二,利用校园报刊、宣传栏张贴海报、宣传册等传统渠道,宣传垃圾分类、循环使用等观念,普及更多关于垃圾分类的常识。第三,组建相关组织或社团,集结有志人士组织进行垃圾分类小能手知识问答、环保领行军、环保文明讲座等活动进行宣传,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有关常识的机会,提升师生的环境认识和环保责任感,使其自觉践行垃圾分类。
2.增加硬件投入,严格公开管理。高校垃圾分类进度缓慢的另一个原因主要是垃圾分类硬件建设还不够完善,虽然大部分高校设有分类垃圾桶,但是垃圾桶上的分类标识难以辨认,导致多数师生随意丢弃,而且缺乏垃圾分类管理的意识。高校应提高分类垃圾桶标识的辨别度,建立专业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建立专业的垃圾分拣中心和垃圾分类处理中心,防止出现盲区,特别是推行室内分类垃圾桶,以从源头上展开垃圾分类。同时,还可以增设有毒有害的垃圾专用回收箱,用于存放一些电池、温度计等有毒垃圾,并将有毒垃圾交与专门的处理厂进行处理。高校应当身先士卒,积极承担起环保的社会公益责任。
3.加强监督管理,构建奖惩机制。缺乏监督是垃圾分类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高校应组织一定的人力,进行垃圾分类的监督管理工作,促使学生主动养成分类垃圾的良好习惯。高校可成立相关的组织团体,进行垃圾分类的监管,明确高校各个学院和部门在这项垃圾分类中所应当承当的职责,并构成一个执行到自己的作业系统。如,寝室卫生检查中把学生寝室垃圾分类的情况作为学生相关成绩的参照依据,在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并经过奖惩等方法督促学生,对表现优秀的寝室和学生给予奖励,给予不严格依照规定实行垃圾分类的学生处罚;后勤保障机构在进行检查后,进一步开展垃圾分类和垃圾后续处理工作;寝室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要清晰自身的职责,积极投入到垃圾分类中等。另外,高校还能够实行垃圾分类实名制,免费发放分类垃圾袋,并在袋上贴上房间号,凸显道德约束和职责追查的效果。
五、结论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类环境现象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目前每年的生活垃圾增长速率一直在10%以上,各种可回收循环利用的垃圾因为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而浪费。我国垃圾分类事业进程缓慢,虽然政府、媒体有针对垃圾分类展开大力宣传,但实际推进成果仍不容乐观。中国需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先从小部分人开始做起,然后发挥群体作用,进一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从高校做起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高校应联系自身学校状况,形成一套适合本校的垃圾分类政策系统,增强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更好地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向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方向开展。
参考文献:
[1]简水昌,孙洁菌,朱蓉.高校区垃圾分类现状调查[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
[2]垃圾分类[EB/OL].百度百科.www.baike.baidu.com.
[3]刘学泳.两型社会高校垃圾分类回收研究[J].2013.
[4]吴元博.低碳校园垃圾分类与回收的探究[J].浙江教育科学,2013,(08).
[5]黄海峰,陈立柱,王军.垃圾管理与循环经济[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6]陈栏芳.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研究现状及其关键问题[J].生态环境,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