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百姓视角讲述群众获得感
——《黔西南日报》党的十九大主题宣传报道回眸
2018-03-15□
□
(黔西南日报社,贵州 黔西南州兴义 562400)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强调,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在十九大报告中又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黔西南日报》在成就报道中把人民的获得感具体化、具象化、生动化,取得了较好的报道效果。
十九大召开之前,为充分反映“十三五”以来,贵州省黔西南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指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发展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黔西南日报》及所属中国黔西南网从2017年1月起,精心组织,认真策划,先后开设《美好生活——晒晒我的获得感》《赞成就 颂发展 迎盛会》《砥砺奋进的五年》等专栏,开展“老百姓的获得感——喜迎党的十九大主题宣传报道”,营造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良好舆论氛围。
从百姓获得感做成就性报道
明确报道主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同时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黔西南州新一届人大及政协会议在上半年相继召开。为党的十九大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黔西南日报社及早部署成就性报道宣传,明确紧紧围绕全州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征程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抓好大扶贫、大山地旅游、大数据战略行动,从百姓的视角、百姓的体验、百姓的收获,用讲故事的方式充分表达和呈现出百姓的美好生活,具象化展示和宣传老百姓获得感,在《黔西南日报》及所属中国黔西南网、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贵州手机报·黔西南版》媒体同步开设相关专栏,推出相关报道。
提升报道影响力。主流舆论的影响力,既要有一定数量的报道,形成舆论声势,更要讲究宣传艺术,报升报道质量,让主题宣传出新出彩。《黔西南日报》从2017年6月初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到当年10月中旬,着重推出了反映全州实施大扶贫、大山地旅游、大数据战略行动,经济社会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50多篇报道,如《脱贫攻坚,成绩写在大地上》《山门大开破茧成蝶 从老少边穷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沪昆高铁走乌蒙》《大数据织牢平安网》等,选题力求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在党的十九大召开的一周前,又策划了2篇“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主题报道,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曾视察过的黔西南州楼纳布依族村、鲤鱼苗族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布依同胞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鲤鱼”一跃迈上康庄道》的报道,引发广大读者的关注和点赞,彰显了主题报道的引导性、指导性和影响性。
从百姓生活娓娓道来。同样是成就性报道,在《美好生活——晒晒我的获得感》专栏报道中,“晒”百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收获,展现百姓的美好生活,在报道中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呈现,用百姓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语言讲述获得感。如《大年,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过得特别有“获得感”》组合报道共7篇,标题就多采用报道对象自己的话语,“爷爷,吃饭喽!”“爸爸妈妈,快来新家过年”“这是最踏实的春节”“年年过,今年最好过!”等,让新闻事件的主人公讲述他们从大山搬到城市新居后的生活变化和喜悦心情,文字朴实,真情表达,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报道形成梯次增强感染力
倾情书写发展成就。在《赞成就 颂发展 迎盛会》中推出《党建统领 砥砺前行》《“五大战区”克难攻坚拔穷根》《大数据产业:扬帆启航正当时》《走山路走新路走对路——山地旅游引领的后发赶超之路》等30多篇重点报道和《望谟:贫困县的跨越发展样本》《不忘初心,严守“底线”奔小康》等近20个连版专版报道,全面反映全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定不移贯彻主基调、主战略,积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
梯次报道吸引读者关注。“高大上”的成就性报道要让读者接受,就要采用读者喜欢的报道方式,让报道接地气,传递读者想要的信息。整个宣传报道整合新闻资源,讲好故事,展现百姓的幸福生活和获得感。如在《美好生活——晒晒我的获得感》报道中,前期重点抓好百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收获美好生活的单篇报道,微观呈现,如《住新房杀年猪过新年》《李越飞的笑脸》《人勤春早,穷日子不找勤快人》等,都是展现个体群众的变化和获得感。后期则重点策划了几组重点报道、系列报道,从面上、整体上体现“十三五”的发展成就和民生改善等,如《从2016发展数据看人民群众获得感》《特稿·“我从山中来”》(4篇)等,则从深度上陈述事实,形成报道梯次,很好保持了报道的连续性。
大背景小切口增强吸引力。努力创新报道表达形式,做到大背景小切口,有事件纵深感,又有身边鲜活事例。如《从2016发展数据看人民群众获得感》这篇重点报道,从10万贫困人口脱贫、进入“高铁时代”、城镇让生活更美好、山地旅游富乡民、生态优环境美产业旺、民生保障百姓生活甜等六个方面,充分反映了全州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征程中,补齐短板、做优长板、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老百姓的获得感不断提升。推出的特别策划《大年,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过得特别有“获得感”》,本报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州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探访受益于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惠民政策,居住在大山深处的一大批父老乡亲,走出大山,来到城镇,成为城里人后,他们的生活怎么样?第一次在新家过年,过得好吗?带着各级党委政府的牵挂,也带着读者的好奇与期待,记者与7户搬迁群众一起过大年,感受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分享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由于做到大背景小切口,让成就报道鲜活起来。
具象化展示让报道变得生动
成就性报道具体化。正面宣传要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贴近性,就要让抽象的报道变得直观、具体,让读者易理解。在报道中,注重挖掘细节,用具体事例讲故事、表达新闻事实,让报道变得生动而具体,如《从2016发展数据看人民群众获得感》整版报道中,采取新闻故事、新闻背景结合来反映主题,既有单个个体群众的获得感呈现,又有宏观面上整体情况,大变化小处着笔,大成就具体呈现,因有具体事例支撑,使发展数字变得可信可亲,增强了报道的可读性。报道刊出后,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推出,点击阅读上万,贵州省委宣传部新闻处评价“有创新”,给予了高度肯定。
一线采访提升质量。要让成就性报道鲜活起来,新闻事实要生活化,让读者感知得到。报社将主题宣传与新春走基层活动、“走转改”结合起来,鼓励釆编人员到一线、到基层抓“活鱼”、做报道。社领导及班子成员带头深入一线进行采访,不少采编人员在春节返乡假期中,也不忘记者的职责,捕捉了不少鲜活的新闻报道,如《“我家终于脱贫啦!”》《东哥的新生活》《搬来新希望 过上幸福年》等,都带有浓浓的生活气息,提升了报道质量。
新媒体互动形成报道声势。从2017年1月20日到当年4月底开设的《美好生活——晒晒我的获得感》专栏,在《黔西南日报》发稿40多篇(组),中国黔西南网发稿近60篇,网上专题点击量5万多人次,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推出10余篇报道,数万人关注。《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从2017年6月至10月,黔西南日报社全媒体同步开设专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共同发力,共刊发各类文图稿件200多篇,形成了较大的宣传规模和报道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