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2018-03-15刘辉
刘 辉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感染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目前艾滋病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但治疗也仅是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机会性感染等。且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患者抵抗力低下,治疗过程中仍会出现机会性感染、并发症等,患者出院后,也会面临上述问题,导致用药依从性差,加之自我护理知识的缺乏,常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引起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出院后的护理对艾滋病患者也非常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4月从我院出院的艾滋病患者93例,均排除合并严重精神疾患、严重认知障碍及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疾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男32例,女15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6.85±2.56)岁;对照组男33例,女13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7.03±2.7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
(1)建立延续性护理团队。选择2名艾滋病专家、5名护理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的护理人员、5名志愿者组成延续性护理团队,所有人员均经过相关培训,熟悉艾滋病及相关领域知识。(2)出院指导。为患者发放健康指导小册子,包括治疗方案、药物名称、不良反应,服用注意事项;机会性感染症状与识别;饮食指导;病情评估、环境评估;锻炼时间及方法方式;心理减压方法;延续性护理团队的联系方法。(3)每周用电话与患者及家属交流2次,了解患者身体、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评估后提出解决办法,给予健康指导。每2周组织1次讲座,聘请艾滋病专家讲课,解答患者疑问。每月组织家访1次,了解患者服药情况、病情变化,了解患者与家属沟通情况,对患者与家属多给予鼓励。通过微信、QQ等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在网络平台放置服药、健康指导等相关知识。加强多部门合作,对家庭困难者给予申请补助。对取药、化验检查不方便这给予上门服务。延续性护理1个月,对相关指标进行评价。
1.3 观察指标
采用WHOQOL-120HIV量表[2]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表包括6个领域、1条生存质量。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患者自我效能感进行评价,该表10个条目。两表均为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2.1 自我效能比较
观察组完全正确、多数正确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而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比较(n,%)
2.2 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 生理领域 心理领域 社会关系 独立性 环境领域 精神支柱 生存质量观察组 13.24±1.96 13.54±1.35 12.67±1.47 11.97±1.35 10.54±1.42 10.52±1.39 13.92±1.39对照组 11.37±1.21 9.32±1.05 9.21±1.98 8.54±1.41 8.21±1.53 8.61±1.22 11.54±1.41
3 讨 论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的实施,降低了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也大大延长了其存活期,现代护理理念要求不仅关注患者疾病护理,还应关注其精神、心理、社会关系等方面,以提高其生存质量。艾滋病患者抵抗力下降,出院后仍随时有出现机会性感染的可能,加之服用药物多,副反应大,对药物的依从性也是很大问题。因此出院后的患者仍然有很高的延续护理需求[3-4]。延续性护理的内涵在于通过健康教育、健康指导等各种形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其自我管理技能,从而监控和管理自身疾病的症状和征兆,采取正确的行为促进其健康,并减少疾病对人际关系、社会功能等各方面的影响,进而坚持疾病治疗[5]。
本组资料中,观察组经过延续性护理后,其自我效能感、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决定、控制人的行为,观察组在延续性护理团队的指导、家属的帮助下,服药、锻炼、饮食、社会关系等各方面均形成了良好的行为,情绪更稳定,心理更容易得到满足,减缓了不良情绪,与家人及周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从而提高了免疫功能,减少了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了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形成了良性循环。同时我们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等各种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指导,甚至送药、抽血都可以上门服务,减少了患者家庭与医院之间的奔波,使患者生理、心理更加舒适,从而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延续性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而言是一种比较好的对住院治疗和护理的补充模式。
[1]石柳春,陆雪萍,陈登翠,等.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护理研 究进展[J].护理进修杂志,2013,28(16):1454-1455.
[2]李冠琼.延伸性护理干预对门诊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3):251-253.
[3]葛 锐,罗建勇,徐文贤,等.嘉兴市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 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2):206-208.
[4]雷玉萍,付金翠,杨艳霞,等.认知心理干预对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5,8(2):130-131.
[5]徐 艳,王慧群,孔 方.艾滋病患者家庭延续续性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5,29(11):4019-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