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2018-03-15禄彩娥
禄彩娥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云南 曲靖 655000)
临床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临床较为普遍的一种急性疾病,该疾病的发病机理是患者身体内部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心肌坏死,很多患者往往也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后剧烈疼痛,同时也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率失常,如果病情较为严重甚至会直接诱发休克乃至死亡[1]。文章接下来以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分析通过使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自行或者家属送至我院的急诊科实施救治,观察组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护理。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6~72岁,平均为(66.8±2.3)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3~75岁,平均为(65.3±2.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对照组患者全部通过使用常规的急救方法和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接受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方法:①医院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值班人员需要询问患者的症状、过往病史、用药情况、发病时间、意识以及肢体活动情况。初步判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指导患者家属采取对症处理措施,例如保持平卧的姿势、注意保暖、头部垫高、清除口腔呕吐物、冷敷头部等措施。②护理工作者以及医生等与急救车一同前往现场,达到现场之后严格分析与研究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呼吸等状况,判断患者是否有一定的意识,如果患者意识较好则需要叮嘱患者要加速呼吸的频率,同时要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实际供养,如果患者在达到现场之后还是存在意识模糊等情况则需要在患者肩下垫枕头,让患者的颈部能够保持伸展为,最大限度的避免患者出现舌根后坠而诱发呼吸问题。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估患者的病情,确定急救措施和转运措施;若GCS≥8分则需要立即送往医院;GCS<8分可在现场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例如清除呼吸道异物,面罩吸氧,若患者出现高血压症状,则需要采取降压措施,将血压控制在200/110 mmHg范围内。在保障患者呼吸较为顺畅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辅助吸氧让患者能够呼吸顺畅,对于部分患者为重度的呼吸困难,则可以通过使用气道置管供养的方式,利用呼吸机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呼吸能够顺畅,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如果患者存在心跳骤停情况则需要采取心肺复舒等方式,如果患者为休克情况则需要采取休克治疗。③在急救车上,必须借助急救车中目前所拥有的相关设备进行监督以及控制,分析研究患者呼吸频率以及血压等有关的指标,如果有异常情况则需要第一时间告知医生。
1.3 观察指标
分析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预后状况以及最终的抢救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抢救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s,min)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s,min)
组别 n 分诊评估时间 急诊停留时间 急救时间观察组 50 0.6±0.4 10.4±2.7 44.3±5.1对照组 50 2.5±0.8 23.6±6.2 60.3±5.4 t值 4.267 7.156 6.314 P值 0.000 0.000 0.000
2.2 预后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s,d)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s,d)
组别 n 卧床时间 住院时间 复发率(%)观察组 50 3.3±1.2 5.5±1.3 6.0对照组 50 6.5±1.6 9.4±1.3 16.0 t/x2值 6.358 7.142 5.296 P值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临床学者认为心肌梗死本质上说是一种极其危重的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具有极高的死亡率,科学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措施[3]。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除了需要接受有效的临床治疗之外,还需要配合科学的护理,只有两者有效结合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所以在实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除了需要通过使用有效的治疗措施之外,还需要采取最佳的护理干预措施。所谓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的急救措施,是在患者发病之后护理工作者通过科学合理的抢救方法以及抢救手段对患者实施治疗,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治疗的有效率。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实际上就是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实施研究,最大限度的提升了患者急救的质量以及效率,最终为患者尽早实施手术治疗提供帮助,是一种高效全面的护理方式。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有的社会性、流动性、急救环境条件差等决定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工作的高压力性和高强度性[4]。科学合理的急诊全程优化
护理措施是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患者后期预后效果也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情况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与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护理流程与护理措施。研究资料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有20%的患者在接诊时就处于休克状态之中,另外80%的患者在住院期间被确诊为心源性休克。在治疗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首要目标是:积极改善心脏泵血功能,从而迅速恢复冠状动脉,减少组织心源性休克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所以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及护理方法。
[1]赵 蓓,刘佩林,陈 辉,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再灌注时间延迟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5):510-513.
[2]王 宪,桂 莉.心脑血管急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模拟训练软件开发及试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6,30(35):4420-4422.
[3]张 凡,张桂花,王 辉,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3(12):67-67,68.
[4]王芳芳,陈国方.院前溶栓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4):3730-3731,3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