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教育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
2018-03-15邓永杰
邓永杰
(成都高新区桂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病情反复、长期服药的影响而欠佳,往往需要通过积极的干预来促使病情维持稳定[1]。社区管理是慢性疾病患者出院后最主要的健康干预手段,本次研究旨在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为此,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登记的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登记的8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入组标准:(1)经葡萄糖耐量试验、病史诊断明确为糖尿病;(2)接受降糖药口服或胰岛素注射治疗;(3)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4)对研究知情,自愿参与。排除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等患者。
在计算机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40例/组,,其中,对照组共有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64.18±10.97)岁,文化水平包括9例小学及初中水平、18例高中及中专水平、13例大学及以上水平;观察组共有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3.85±11.24)岁,文化水平包括10例小学及初中水平、19例高中及中专水平、11例大学及以上水平。两组就资料比较,得出P>0.05,组间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在患者每次就诊时,由社区医生对其进行口头健康教育,告知其服药时注意事项。
观察组实施系统化的社区健康教育,具体如下:(1)组建专门小组:组建社区健康教育小组,主要由社区医生组成,组织社区医生参加糖尿病社区管理专业化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血糖检测方法、糖尿病相关药物知识、非药物治疗知识等,并指导其学会如何有效识别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因素。(2)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为每例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配备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有效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3)分类随访: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前次就诊评估结果进行分类干预,对于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不足7.0mmol/L)且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可定期对其随访,每个月随访1次;对于初次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达到7.0mmol/L)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应每个月随访2次,对其药物进行调整;对于连续两次随访均发现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连续两次药物不良反应未见改善的患者,应每周随访1次,对其用药进行调整,必要时可向上级医院转诊。(4)健康教育知识:随访过程中,社区医生应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关于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发病机制、影响因素、血糖控制方法)、饮食知识(戒烟酒,低盐低脂低糖饮食)、运动知识(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循序渐进,运动后注意监测血糖)、用药知识(如何用药,如何处理低血糖)、血糖监测知识(如何科学监测血糖),并告知患者在出现何种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就诊,督促患者每年进行1次全面体检。每个月定期在社区内组织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邀请糖尿病方面专家作为讲师,讲座内容围绕糖尿病的发病及防治知识展开,免费发放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手册,并在电子健康档案上同步讲座内容和健康知识手册内容,向患者开放查询服务,使患者可及时进行查询和了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其中,自我管理行为包括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单项得分=(单项实际得分/该项目最高分值)×100%,即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其自我管理行为越佳;生活质量评分采用GQOL-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评估,量表分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这4个维度,单个维度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分别表现为例(%)、平均值±标准差,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血糖方面,两组干预后的血糖值均显著下降(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表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注:#表示与干预前比较,*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对照组(n=40) 干预前 9.35±1.64 12.94±2.28干预后 7.68±1.19# 10.69±1.65#观察组(n=40) 干预前 9.21±1.72 12.87±2.42干预后 6.45±1.03*# 9.41±1.27*#
2.2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方面,干预后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且相比于干预前也得到显著提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s,分)
注:#表示与干预前比较,*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日常生活管理 情绪管理 疾病医学管理对照组(n=40) 干预前 63.52±8.97 64.59±7.85 61.63±8.24干预后 71.08±10.32# 73.27±9.14# 72.56±10.67#观察组(n=40) 干预前 63.79±8.76 64.36±7.89 61.84±8.37干预后 82.53±11.25*#83.95±10.14*#84.65±11.96*#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干预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高于干预前(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表示与干预前比较,*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躯体健康 心理健康 物质生活 社会功能对照组(n=40) 干预前 62.73±7.42 63.35±6.90 61.08±8.21 62.59±7.19干预后 70.58±7.93#71.72±7.82#69.28±8.57#70.92±7.85#观察组(n=40) 干预前 63.25±7.85 64.86±6.74 61.37±8.04 63.07±7.64干预后 79.47±8.69#*79.56±8.21#*78.16±9.24#*80.46±8.95#*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水平异常增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多饮、多尿、多食、疲乏、消瘦或肥胖为主。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无法根治,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或非药物治疗,在其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会因病情影响而致下降,因此,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必要对其实施干预[2-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负责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健康管理的主体部门,主要负责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用药治疗等,以保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效果往往受到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行为等因素的影响,而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规范其自我管理行为的主要手段,因此,为做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工作,实施合理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4]。
以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仅是在糖尿病患者就诊或检测血糖时,对其进行口头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不够到位,无法满足患者的健康知识需求,对血糖控制相对不利。本研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而观察组接受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先组建社区健康教育小组,为患者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再根据患者的前次血糖控制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由社区医生对患者进行分类随访,随访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指导,并组织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使患者得到更加系统的健康教育。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值低于对照组(P<0.05),其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由社区医生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系统化的社区健康教育,可有效满足患者的健康知识需求,使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有效规范,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稳定,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有效规范其自我管理行为,稳定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1]牛林艳,黄金.同伴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79-82.
[2]孙娟,张会敏,朱丽丽,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7):4194-4196.
[3]黄海玲,陈小敏,曹结芳,等.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健康教育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1):20-23.
[4]姚菁,赵新平,沈伟珍,等.社区糖尿病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6):1864-1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