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价值分析
2018-03-15操良松李秀娟通讯作者
操良松 李秀娟(通讯作者)
(湖北鄂州市中医医院康复科 湖北 鄂州 436000)
脑卒中是吞咽困难的主要病因,大部分的脑卒中患者都存在吞咽困难现象,指的是患者双唇、舌头、咽喉、食管功能遭受损伤,无法从口腔将食物输送到胃部内获得充足的水分、营养,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疾病较轻者,存在饮水、进食呛咳,疾病较重者,只能通过静脉补液、鼻饲喂养来延长生存周期。所以积极探索中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吞咽功能,显得至关重要。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88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入我院并接受治疗。符合《中风病诊断疗效标准》、《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所提出的脑卒中诊断标准,通过MRI、头颅CT予以确定;饮水试验2~5级,意识清楚,年龄35~70岁且病程<6个月。排除鼻饲或饮水试验5级的患者;脑卒中后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造血系统疾病、神志不清、失语痴呆、帕金森病者。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4例。
研究组中28例男性研究对象,16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36~70(56.5±11.7)岁;病程1~5(3.1±1.2)年;饮水试验评分3~4(3.6±1.0)级。常规组中例男性研究对象,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岁,平均35~69(±)岁,病程1~6(3.3±1.1)年;饮水试验评分3~4(3.6±1.0)级。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大。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康复训练与对症支持治疗,按照患者实际病情,予以止血、降颅压、为脑细胞提供营养以及促使脑循环良好改善等对症支持疗法,同时辅以康复训练,主要有发声-屏气训练、声门上吞咽、声带闭合、双唇、面颊、舌肌、冷刺激吞咽肌等训练。安排专业的治疗医师进行训练操作,每次60min,2次/d,坚持康复训练2周。
研究组在接受常规组同样治疗方案的同时接受针灸治疗,针灸方法为:选择天突、玉液、廉泉、合谷、金津、足三里以及内关等穴位,其中内关、合谷以及足三里实施补法,其他穴位则进行泻法,每次30min,1次/d,坚持为期两周的针灸治疗。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其中显效为:吞咽功能恢复正常,治疗后患者的饮水试验上升3级或结果评定为1级;有效为:吞咽功能有所好转,治疗后饮水试验上升2~3级或结果评定为2级;无效为:无任何改变或呈严重化趋势。总有效率=(44-无效)/44*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1.0软件,予以统计分析。率(%) 为计数资料,用卡方比较组间差异;为计量资料,用t比较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临床统计学分析,发现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
表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3.讨论
以神经元造塑、神经促通技术理论依据的康复训练,被动、主动运动面颊、双唇、舌肌,旨在提升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同时又能够重组残留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构音器官血液循环、形成正常的吞咽模式。通过康复训练,会增加肌肉协调性、灵敏度,反射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有利于重组神经网络,有利于扩大皮质感觉区,临床意义十分重大。针灸能够调节、兴奋咽喉部神经功能,重建、修复吞咽射反弧的同时还能够发挥双向调节的作用,以抑制异常的发射,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进一步加强与吞咽相关肌肉运动的敏感度,另外,还有利于避免咽下肌群萎缩。卒中后有关突触处于睡眠状态,通过刺激使得中枢突触重建不断加强,得以重组神经系统,使突触被代偿应用[2]。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经过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后的研究组,总有效率93.18%显著高于常规组77.27%(P<0.05),说明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吞咽反射弧的重建和修复,提高了大脑运动中枢的兴奋性。故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1]陈鸣,孙定炯.吞咽康复分期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7,28(09):1504-1505.
[2]李兰英.综合康复护理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07):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