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的观察
2018-03-15罗丹
罗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急诊科 湖北 武汉 430000)
治疗和诊断重症患者的第一线为急诊,急诊技术水平同样可反映出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创建快速绿色通道可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1]。脑卒中为一种神经系统急性疾病,此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而有效的急诊护理流程可确保抢救成功。本次研究探讨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现将研究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次的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选自我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期间,通过单双号方法将86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分别为43例。对照组男性/女性为26∶17,年龄48~82岁,(65.5±2.7)岁为平均年龄,观察组男性/女性为28∶15,年龄50~80岁,(64.4±2.3)岁为平均年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并未呈现统计学意义,但加强了数据间的临床研究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基础急诊护理流程,包含接诊、挂号、分诊、对患者病情评估(如呼吸道情况、意识情况、瞳孔、生命体征以及创建静脉通道等)、交费、检查、检查结果、入院。
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急诊人员收到120信息后直至抢救完成,应采用快捷流程将就诊时间缩短,减少判断以及治疗过程中重叠部分,在进行接诊前,护理人员需要准备抢救药物、设备以及轮椅平车,同时告知相关科室进行准备,待患者入院后启动绿色通道,按照快捷急救护理流程内容,在1小时内完成急救、病情评估、诊断以及计划治疗等内容[2]。在15分钟内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完成相关急救措施,其中包含生命体征、意识情况、瞳孔、肢体活动以及颅内高压等,此外将气道予以开放,及时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对患者实施供氧和吸痰,按照医嘱进行用药。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诊查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将血液标本进行送检,准备护送检查,医务人员需要准备抢救药物和设备,并将相关记录单进行准备,当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时可以及时实施抢救。在20分钟内进行医技检查,其中包含血压化验、CT、MRI等,依据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果患者存在手术指征,应在30分钟内进行术前准备。
1.3 评估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接诊到确诊的用时、专科治疗用时、致残率以及死亡率。
1.4 统计学数据计算
将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应用于此研究中,对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数据计算结果表现形式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检验时选择卡方和t值,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且P<0.05,说明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接诊到确诊的用时及专科治疗用时
观察组患者接诊到确诊的用时及专科治疗用时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经过比较后均呈现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由表1可知。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接诊到确诊的用时及专科治疗用时(min)
2.2 致残率和死亡率
观察组患者经过急救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间经过比较后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由表2可知。
表2 比较两组患者致残率或者死亡率(n%)
3.讨论
相关资料统计表明,近年来脑卒中的患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存活患者均会留下一定程度上的障碍。为此快速诊断治疗脑卒中患者,减少干预用时,选择正确有效的手段对患者实施治疗可将死亡率和致残率降低。通常情况下,治疗脑梗死的最佳时间为患病6小时内,溶栓治疗效果最佳为患病3~6小时,血肿最佳清除时间为出血后5~7小时[3]。此研究对患者采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后,将患者在60分钟内送往专科治疗,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而言,接诊到确诊的用时及专科治疗用时显著减少,在短时间内让患者获取有效的治疗,从而将死亡率和致残率降低。此外对急诊科抢救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为:(1)信息没有及时进行传递,致使环节在衔接时出现问题;(2)急诊流程并无合理性[4]。为此采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能够将缓解抢救用时减少,有助于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治疗,
综上,院前和院内急救的主要桥梁为急诊科,对患者实施行之有效的急救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从接诊前到诊治完成,应在短时间内确定诊断,并对治疗方法确定,为此创建科学合理且快速的急救护理流程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可按照预定用时,规范性的完成护理工作,从而将救治率提升。
[1]周娟婷.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的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4):3333-3335.
[2]吕萍,李昌蓉,宋晓玲等.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的观察[J].医药前沿,2017,7(27):238-239.
[3]李娟.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27):339-340.
[4]梁丽珠,施玉华,朱敏林等.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29):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