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应用价值分析
2018-03-15黄丽伍莉林玲
黄丽 伍莉 林玲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 四川 南充 637000)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可伴有疼痛、拒食、发热等临床表现;我院为了探究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应用价值,将手足口病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见正文描述。
1.资料、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手足口病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9月10日,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观察组手足口病患儿的平均年龄值(2.21±0.36)岁,年龄上限值4岁、下限值1岁。对照组手足口病患儿的平均年龄值(2.25±0.39)岁,年龄上限值5岁、下限值1岁。对比的年龄等资料差异不明显,P大于0.05,存在一定研究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方法--给予常规护理措施:(1)告知家属患儿口腔保持清洁,饭前、饭后应用温水漱口,继而避免引起继发性感染;若患儿口腔出现糜烂,则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金霉素,从而促使糜烂部位快速愈合,且缓解疼痛程度;与此同时嘱咐家属患儿衣物勤更换、清洗,床单保持清洁、干燥。(2)定期修剪患儿指甲,以免不能耐受痒疼感,抓破皮疹引起感染,若是疱疹破溃,可采用甲子软膏1%涂抹。
观察组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如下叙述:(1)心理护理:待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采用温和、亲切的语言与其进行交流,继而对其陌生感、不安感起到消除作用,与此同时可在病房播放动画片等,转移患儿的注意力。(2)生活护理:若患者口腔存在较多的疱疹,可指导其口含康复液,继而促使伤口愈合,且缓解疼痛感;指导患儿食用易消化、优质蛋白饮食,且富含维生素等食物,并遵循少量多餐原则。(3)发热护理:通常患儿会伴有低热及中等热等症状,故此护理人员指导其多喝温水;若体温超过38.50摄氏度时,则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羚羊角口服液,剂量为5ml,一天两次;与此同时进行物理降温,可采用温水擦拭全身。(4)健康教育:告知家属注意患儿个人卫生,且勤洗手,与此同时向其介绍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继而对家属的认知度起到提高作用;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从而提高患儿免疫力及抵抗力。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且观察10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
护理效果[1]:显效--经干预后患儿的体温连续测量3天均为正常,临床表现消失,精神良好;有效--患儿经干预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范围,临床表现缓解,精神稍差;无效--体温异常,临床表现较为严重。
1.4 统计学标准
该次研究数据均输入电脑内,且采用SPSS20.00进行分析及处理,文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护理效果表示,利用卡方检验;文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表示,利用T检验;以P小于0.05表示文中100例手足口病患儿对比的资料存在一定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如表1数据可见两组手足口病患儿在护理效果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P小于0.05。
表 对比两组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效果(n;%)
2.2 两组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对比
如表2数据可见两组手足口病患儿在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P小于0.05。
表2 对比两组手足口病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天)
3.讨论
手足口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若未能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极其容易加重病情,继而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脑膜炎、呼吸衰竭、心肌炎等;为此在实施有效治疗的同时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且给予有效护理措施干预。
个性化护理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及推广,该护理模式主要是根据患儿的个体特征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可从心理护理、整体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比如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对患儿的情绪起到一定安抚作用,促使其积极配合医务工作人员的治疗工作;再如健康教育可对患儿家属的认知度起到一定提高作用,与此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家属对该病的重视程度,继而降低复发率,故此在临床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2]。
总而言之,在手足口病患儿感染防控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并且还能提高家属重视程度,继而减少再次复发风险,值得应用及推广。
[1]伍中华.舒适护理模式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214-215.
[2]赵慧.健康教育对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10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