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语言学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成因与特征

2018-03-14王岑岑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6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形成原因语言学

摘  要: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言,与一般的现实语言有较大差别。虚拟世界中的语言使用较为随意,但现阶段也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制约。对此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与基本特征展开分析与讨论,以期能够给读者带来借鉴参考。

关键词:语言学;网络流行语;形成原因

作者简介:王岑岑(1995.5-),女,辽宁省沈阳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6--01

引言:

語言学中的社会语言学,能够将语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探求出来。由于网络流行语是基于社会发展背景条件所产生的,所以需要探求语言发展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探究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的变化形式。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虚拟网络社会范围逐渐拓宽。正因如此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已经越来越受到民众广泛关注,针对其语言特征与形成原因本文将展开归纳总结。

一、语言学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

(一)网络流行语受到外文影响

从语言学中的语言接触层面上来讲,不同的民族与社群在社会生活中经过互相接触而产生的语言接触关系。而纵观全球不同国家的语言,都是在互相影响、互相接触中所产生的语言形式,任何国家语言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从临近语言或临近文化层面上来看,具备语言优势的人经过社会交际就会形成语言接触。我国的汉语在于外语接触之时,也会在深层次的语言结合粗之中在语言结构或语言功能方面产生相应的吧变化。在网络社会中不同的民族文化不用面对面,也会产生基础。所以在各个国家或民族文化融合的虚拟环境之中,网络流行语也会受到诸多外语影响而产生。

(二)网络流行语本身的全民性

网络流行语中很多应用形式,有效仿我国古文中的“通假字”之意,由于网络流行语常见谐音出现,所以该语言深受全民爱戴并具备趣味性。语言作为社交中必要的用具,其所属是全体社会成员,而并不是某种组织或社会团体的专用。所以由此看来网络流行语有全民性的特征。从网络社会层面上来看也是如此,网络社交中人们通过语言来建立一种社交群体,使用社会语言也就是普通话才不会引起过度的语言沟通障碍。所以纵观现阶段的很多网络流行语的形式,利用普通话谐音直接创造新的词汇,如“鸭梨山大”“鸡冻”等词汇都是利用谐音将社会现状反应出来 ,这种可以直接表述但又具备趣味性的对应事物的表达形式,能够将网络语言的全民性展现出来。

(三)网络流行语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网络流行语的形式来看,很多网络流行语都是对社会热点现象的一种表述。虚拟的网络环境给民众一种讨论与声明的基础环境,由于这种讨论形式的严肃性有所不同,网民可以使用更加诙谐幽默的方式,将社会热点现象总结出来,这种特定的语言就会在网络中产生一种特殊性的意义。由于网络流行词与人们的生活有紧密联系,在社会热点产生之后也就促成了网络流行语的迅速发展。

(四)网络语言受地域影响

网络语言受地域的影响,主要是在方言层面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有声语言,同一个词或字在方言中的读音与普通话的读音有明显的差异。比方说“吓死”会读成“哈斯”但是基于网络社会的书面表达形式都是“吓死”这两个字。由于在网络社交中语言是没有声音的,所以全部都使用文字来代替。网民是来自于我国不同的地区与城市中的,处于个人的言语交流习惯,常常会根据自己的现实方言表达将词汇书面写出。这样就会导致各个没有关联的语言或字拼组起来形成一种心的词汇。所以网络流行语的应用,也会出现因为方言不同而产生的其他表达形式。

二、语言学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基本特征

(一)网民具备语言使用“先锋性”

我国的网民数量庞大,无论是从其职业、年龄、语言习惯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经过调查结果表示,网络群体中的民众都属于青年群体,在对于新词汇的接受与创造能力,要明显优于幼年与老年群体。年轻人的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充满了探索欲望,通过网络展现自己的个性,并在网络词汇应用期间获得创新,这种时尚的追逐也不会受到汉语的语言规范性的限制。在一种开放包容的环境中,年轻群体能够将创造能力展现,也会给流行语产生带来无限可能。

(二)网络社会中语言的“敏感性”

网络社会中信息传播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先决条件,基于互联网的实际,很多讯息或新闻都是海量而迅速的传播或发布的。所以网络社会对社会变化与发展具备敏感性。网民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可以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并发表评论。最近较为流行的:“吃瓜群众”“路人”等语言也由此产生,经过网络平台的快速传播,甚至在获得一定量的使用群体之后爆红。所以谢谢你传播的速度要比一般的传播媒介有极大的优势作用,并能将自身的敏感性发挥。

(三)网络社会中的群体“极化性”

群体极化就是群体成员具备的倾向性逐渐增加,这种态度或观念已经超出了全体之前的平均水平,由此就能将其对事件整体的支配地位体现。而在个人观念或行为在群体中逐渐放大之后并快速传播,信息内容就会用更快的速度去轰炸或感染群体中的其他人,由此在极化性的影响之下,网络流行语形成并快速传播。

三、结束语

语言学视角下,我改了流行语与社会发展实际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在不违反国家舆论造势相关规定之下,为了体现网络流行语的创作性 必然要多多包容。考虑到网络流行语的形成背景,尽可能地避免 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才能避免误会或沟通障碍问题。

参考文献:

[1]郑梦苑.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看网络流行语“X哥”的形成和发展[J].艺术科技,2014(10):217-218.

[2]孙冬惠.多维视角下网络流行语“被××”格式流行原因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2).

[3]杨朝丹.从社会语言学角度透视网络流行语中英文语码转换现象[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0000,08(6):36-36.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形成原因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浅析网络流行语及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