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改编电影的主题转换

2018-03-14徐继鹏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6期
关键词:茅盾文学奖改编

徐继鹏

基金项目: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校级课题:《影视改编叙事策略研究》。

摘  要:小说改编成电影是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转换,两种艺术媒介载体不同,表达方式自然也就有着巨大的差别。小说是以文字的形式来传达作者所虚构的故事和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电影则是以画面展现来传递情感与观众达成共鸣。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有着现实主义题材、史诗叙事、主题深刻等特质,在改编的过程中主题的转换成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关键词:茅盾文学奖;改编;主题转换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6--01

主题是任何一个艺术作品所必须具备的,而且它还承担着非常重要的组织材料的功能。由于电影的大众艺术属性,在大部分改编过程中,导演往往会将主题进行简单化、影像化处理,以使电影让更多的观众接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大部分都有着一个厚重而复杂的主题,所以,对其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的主题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多义性的简化

文字的多义性决定了一部文学作品的丰富性,每一个读者去读这部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发现,能够引发出不同的思考。“那么导演作为影片的‘作家,在改编过程中他就只能传达自己的感悟,对小说的主题理解与把握也可能会出现偏差,这样也就产生了对主题的置换。”[1]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周克芹的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两个版本的电影,就对原著小说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也以不同的方式对同一部小说进行了主题上的简化和置换。

王炎导演的北影版《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在特定环境下人们的遭遇以及所发生的精神上的改变。“就艺术上来说,在这部影片中我想解决的,一是要表现四姐、金东水等人物在磨难中那种顽强不屈追求美好生活的进取精神,二是要拍的使人感到像生活一样真实,令人信服。”[2]所以,着重体现“人”在困顿的境遇中的情感,就成为了北影版《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叙事重点和主题侧重点。

而八一厂李俊导演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则与原著有着很大的不同,影片大胆的将以许秀云为主线的叙事思路改编为以许茂为叙事主线,着重表现了原著中所反映的以许茂老汉为代表的普通家庭在政治斗争中的处境及内心阴影,从一开始的时候“爱舍如家”到后来见到工作组就闪躲推辞再到后来恢复到热心主动,就是对当时政治的一种反映,同时也是对原著小说的主题的一个层面的解读。

二、商业属性的融入

电影是商业和艺术结合的产物,不注重电影的商业属性会导致电影脱离市场,观众接受度低,所以,在原著小说中加入商业元素,也是改编的重点。改编自麦家小说《暗算》中第一个章节的《听风者》,将原作中所具有的红色特质稀释,英雄主义并没有在影片中得到凸显,而是将主题的重点放在人性和爱情两个层面上。

《暗算》的原著小说和同名电视剧,都属于本土制作,主题、情节等各方面都有着较为鲜明的红色印记,带有着一定的政治烙印。而来自香港的麦兆辉导演,在电影创作更注重商业元素的考虑,主人公何兵与张学宁那份若即若离无法戳破的爱情使得整部谍战电影的主题显得更加暧昧和感性,类似这种商业性主题加入,无疑对于反特题材拓宽市场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普世价值的强调

具有普世价值的主题展现是让电影传播更为广泛,让观众更易接受的方式之一。小说《长恨歌》的主题以一个上海女人王琦瑶的一生为线索,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变迁与人生的困境,而电影的改编则将程先生加入到王琦瑶的感情当中,最终让程先生选择了坚守上海,坚守对王琦瑶的爱。

“坚持”这一主题原本并不是原著小说所要凸显的,但是电影通过对程先生线索的改变,既成为程先生作为叙述者的必要条件,也把“坚持”这一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观放大,影片结尾王琦瑶被老克腊在公寓中掐死,程先生到来后那段伤感而又凄婉的独白,足见程先生对王琦瑶的一生之爱。把小说中更为光明更易理解的一面放大给观众,使电影的主题变得更具有普世价值。

四、电影容量的限制

电影的容量决定了影片需要情节更为紧凑、矛盾更为集中。《白鹿原》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作品,情节结构的宏大和复杂,主题思想的深刻丰富,使其成为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中华民族的抗争、反抗和奋进的命运史诗,是这部小说所具有的宏大内涵。

而电影两个多小时的时长,无法容纳如此巨大的主题意义,朱先生和白灵两个角色的删除,虽然使电影在表现民族历史的力度上有所削弱,但会让影片更为

集中地去表达田小娥作为叙事主线所具有的对于封建礼教对人性压抑及其反抗这一主题。电影的时长也能够控制在观众的接受范围之内。

五、结论

主题上的深刻性和多义性,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特质之一,多义性的简化、商业元素的增加、普世价值的强调,并不是说电影这一艺术形式比文学更为简单,而是要使主题更为适应电影的影像化表达,否则不管在电影的容量上,还是在电影内涵的被接受程度上,都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注释:

[1]王元骧:《审美反映与艺术创造》,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37页。

[2]王炎,木子:《艺术不能随波逐流》,《电影艺术》1994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徐岱:小说叙事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宋家玲:影视叙事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3]王元骧:审美反映与艺术创造[J].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4]王炎,木子:藝术不能随波逐流[J].电影艺术,1994年第5期.

猜你喜欢

茅盾文学奖改编
宋元南戏“明改本”研究之回顾和检视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创作观念
茅盾文学奖评委高海涛盛赞《岭南创作文丛》
茅盾文学奖
5部作品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