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安东尼?赫克特《冬天的乌鸦》与《黑暗与光明在你看来都一样》的对比研究

2018-03-14杨纳让董良慧

北方文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动静结合画面感战争

杨纳让 董良慧

摘要:安东尼·赫克特在二战期间被迫强征入伍,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他的经历使他的精神受到折磨,多年后仍然会在梦中惊醒,因此,他的诗的主题多涉及战争。赫克特的诗通过场景的描绘给人呈现一种画面感,并注重色彩的搭配以及动景与静景的结合,更充分地去展现诗的意境并表达作者的情感。本文将对《冬天的乌鸦》和《黑暗与光明在你看来都一样》进行对比,从诗的画面感的呈现、色彩的运用、动静景结合等艺术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画面感;动静结合;战争

在《冬天的乌鸦》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战后雪地里白骨成堆的场景,一群乌鸦在树枝上嘰喳,反映了战争的恐怖以及前途依然黑暗、希望渺茫的场景。在《黑暗与光明在你看来都一样》这首诗中,作者指出在上帝看来黑暗与光明都一样,无论人处在黑暗中还是光明中,上帝都看得见,并且上帝都会在扶持人们。通过对这两首诗进行对比分析,将会进一步加深对安东尼·赫克特及其艺术与思想的研究。

一、画面感的呈现与色彩的运用

在《冬天的乌鸦》中,作者将背景选在寒冷的冬天,在皑皑白雪上堆积着尸骨,雪的颜色和尸骨的颜色都是白的,这种白色给人一种庄重、凄凉的感觉,大自然中的一切似乎都很平静,此时一群乌鸦在雪白的树枝上叽喳,仿佛在开会一般,在这样了无生机的背景下,乌鸦显得如此活跃,然而乌鸦的每一次叫声都让人不寒而栗。“黎明第一抹化妆的粉红,让它们格外开心”,破晓时分,天边的粉色仿佛是人工装饰上去的,与周围凄冷的景象显得格格不入,这粉色本是朝霞的粉,在作者看来却没有一丝美感,黎明的到来只是让恐怖延续,让悲伤蔓延。

全身黑色的乌鸦与白雪和白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幅画面以白色和黑色为基调,色彩简洁明亮,形成反差,粉色为点缀,在这种阴冷的氛围下,粉色也仿佛多了一丝凄凉的感觉。这首诗中作者勾勒的整幅画面辽阔幽远,氛围庄严肃穆、苍凉悲戚。作者用凝练的字句引读者走进诗中的场景并细细品味,令读者尽情畅想与体验,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黑暗与光明在你看来都一样》这首诗中,作者将光比作拖曳的丝绸随着橄榄树慢慢垂下,随着杯中见底的素酒渐渐消失。夜的灰影渐渐地氤氲、蔓延,夜幕降临。作者在此处勾勒出一幅光明与黑暗交替转换的画面,光线由强变弱,直至消失,然后夜幕渐渐袭展开来,色彩由亮变暗,时间从白天静静地转到黑夜,使人感到自然界的一切都在有序运行。

远处零星的灯光使得这幅画面又多了些柔和的色调,使人感到温暖。它们守候在夜空中等待着晨曦第一缕曙光的到来,而后渐渐变暗、消失。此时光线由暗变亮,色彩在静静地转换,夜晚渐渐褪去,光明缓缓而来,自然中的一切在正常进行,画面柔和且安详。作者的整幅画面,光线由强变弱再变强,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给读者描绘了一幅自然界中时间交替的画面,色彩简洁素雅,光线柔和静谧,不管是夜晚还是白天都给人一种安静清幽的美感。

二、动景与静景的结合

在《冬天的乌鸦》中,乌鸦的吵闹声与周围万籁俱寂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白雪、白骨、平静的海面,这些静景中透射出凄凉绝望的氛围,让人不禁想到死亡,树枝上吵闹的乌鸦表面上似乎给这幅画面带来了生机,有了些动感,然而乌鸦仍然与死亡有着某种联系。无声的寒风似乎更加凛冽刺骨,破晓的天空在静静地审视着眼前的一切。诗人将静景与动景有机结合起来,互相映衬,相辅相成,通过意象构造的场景,使诗的思想和情感显露出来,于忧伤、悲凉的氛围中,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在《黑暗与光明在你看来都一样》中,大自然从白天慢慢转向黑夜再转到白天,这一切安静有序地进行着,没有受到外界的纷扰,从一个景渐渐地转到另一个景,使读者仿佛亲眼看到光线从亮变暗再变亮的过程,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作者前半部分的诗读来令人感到平静、柔美。而后半部分作者将逐渐消失在晨曦中的灯光比作被白天亮光遮盖的年老者冰冷的表情,作者由景及人,表达了无论人在怎样的处境,大自然仍然按规律在运作,并不会有任何改变,尤其作者用老人的表情作意象,给人营造出一种苍老无力的感觉,无论在黑暗还是在曙光中,人们都无力改变身边的任何事物,只能静静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忧伤与悲凉。

三、揭露战争的残酷

在《冬天的乌鸦》中,作者描写到一群乌鸦在树上开着殡葬业者的会议,在人死后乌鸦会来啄食肉体,在作者看来它们就是殡葬业者。“雪地上显现着遍地颅骨的风景,宁静的海穿越了整个社区”,遍地白骨与雪的颜色融为一体,使得天地间处处弥漫着死亡与恐怖的气息,宁静的海蜿蜒于社区间,然而水面没有一丝涟漪,此刻除了乌鸦之外,世间万物都处于静默死寂中,气氛压抑凝重,令人窒息。“这里有一种深刻的、不可磨灭的智慧”,人类沉浸于惨无人道的杀戮混战显得愚昧无知,相对于人类而言,作者认为乌鸦是有智慧的,它们似乎以旁观者的身份静静地看着人类的“表演”,它们的“开会”又似乎在嘲讽着自以为是傲慢无知的人类。

“它们说,‘明天,重复着一个谣言,在染白的枝杈间”,乌鸦伫立在覆盖着雪的枝头,大自然迎来了新的一天,然而人类的“明天”仿佛一个谣言,人间到处充斥着战乱与死亡,迟迟无法看到“希望的明天”。“而风,一种无声的荆棘,检查着细节,让一个软绵绵的承诺,把我们的气息带走”,无声的寒风如荆棘般刺痛世间万物,人类在战争面前显得如此脆弱,随时都可能成为死亡的俘虏。作者通过对这些冰冷意象的描绘,表达了战争的恐怖以及人类的绝望与无奈。

在《黑暗与光明在你看来都一样》这首诗中,作者将白天的光比作轻盈细腻的丝绸,氛围宁静祥和,给人某种希望,然后时序转换,白天渐渐消失,夜的灰影渐渐地氤氲、蔓延,氛围突然变得压抑凝重,犹如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周围一片黑暗,无法看到前路的希望。随着晨曦第一缕曙光的到来,夜晚的点点灯光渐渐被晨曦的光线所掩盖,在漫漫长夜的等待之后,便是光明与希望。在经历过战争的黑暗与痛苦之后,人们虽然苍白无力,却平静真实,最后终于等到了希望。

在旧约诗篇第139章中写道:“我若说,黑夜必定遮蔽我,我周围的亮光必成为黑夜。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见,黑夜确如白昼发亮。黑暗和光明,在你看来都一样”。既然黑暗和光明在上帝看来都一样,那么人们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上帝都看得见,上帝的手都会去扶持人们,救赎人们。人们要学会去忍耐眼前的苦难,去等待希望的到来。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关于如何面对苦难的看法,既不是消极颓废,也不是顽强抗争,而是默默地去忍耐并等待上帝的救赎,这才是一种大智慧。

四、结语

在《冬天的乌鸦》中,作者描绘了战争后的恐怖场景,尸骨遍地,哀鸿遍野,在《黑暗和光明在你看来都一样》中,作者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现实的黑暗,而且给出了一种面对苦难的方法,那就是忍耐眼前的苦难,等待上帝的救赎,等待希望的到来。他的诗并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通过场景的描写让人们慢慢去体味其中的情感,他所塑造的场景给人一种画面感,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并结合色彩的搭配,给人视觉上的冲击。诗人将动景与静景有机结合起来,使得画面灵动清幽。诗人用词简洁凝练,于细节处展现出作者的情感。

参考文献:

[1]黄家修.英美诗歌鉴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李正栓.美国诗歌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安东尼 · 赫克特著.张缨(译).冬天的乌鸦[J].译林,2014 (5):5.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动静结合画面感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巧设“主问题” 赋予古诗词教学画面感
他们的战争
论电影配乐之画面感——电影《功夫熊猫》配乐视听作用力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