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丹寨扶贫模式探析
2018-03-14陈小玮王子玉
陈小玮 王子玉
万达集团在贵州丹寨扶贫三年,让董事长王健林获得了全国脱貧攻坚创新奖;近期,万达集团又获得了“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奖。万达丹寨扶贫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市场方式,借助产业发展,让丹寨人靠自己勤劳奋斗走上致富脱贫之路。
10月10日,上午十点。丹寨万达小镇步行街上,行人稀稀拉拉,与几天前国庆长假的热闹拥挤形成极大反差。出租车司机说,国庆期间,丹寨街道人满为患,尤其是通向小镇的路上,到处是拥堵的汽车,他载着客人2公里的距离一个小时都到不了。
据统计,国庆中秋双节八天时间,来万达小镇旅游的游客达45.95万人次,是开业三个多月游客总量的五分之一。其中,来自省外游客比例近50%,表明万达小镇已在全国成为一个新的热门景点。
迅速窜红的小镇
在锦鸡广场,万达小镇第十五任轮值镇长——松夏央宗穿着一件宝蓝色蜡染长袍,右手拿着自拍杆,正对着手机绘声绘色地介绍着小镇,另一个人拿着手机来回移动,从不同角度记录着她的直播。诺大的锦鸡广场,围观这一幕的只有笔者。
松夏央宗胳膊上戴着一个蓝箍,上面有显眼的两个字:镇长。
向全球招募轮值镇长,是万达小镇推广宣传自己的一个绝好策划。今年6月20日,距小镇正式开业尚有二周,小镇向全球发出“轮值镇长”招募令:无论国籍、年龄、职业、性别,只要你有七天假期,并愿意成为小镇的推广大使,将可在小镇“施政”一周。对镇长的要求,是要为小镇或丹寨做有益的事儿。小镇为轮值镇长配备了办公室,配有镇长助理,并对其履职行为采取直播方式对外传播。
美食博主李爽,在上万名的竞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小镇第一任轮值镇长。
李爽在当镇长期间,拍了小镇很多美食,比如,豆花鱼,斗鸡肉,腌鱼等短视频,通过微博分享出去,让更多人了解了黔东南的美食。这也是她当初竞选“镇长”的“施政纲领”。她还在小镇的藏身之地酒吧举办了一场公益演唱会,并将当晚所有酒水收益的15%和直播所收到的花椒币,以酒吧和“轮值镇长”的名义,购买了书包、文具、乐器,捐赠给了城关二小的留守儿童、单亲儿童以及贫困儿童。
卸任时,李爽调侃自己是史上最爱管“闲事”的一个镇长。酒吧街生意冷淡,游客很少去那里消费,她发现是因为指示牌不够明显,经过的游客根本不知道有酒吧街。她还发现百度地图上搜索丹寨万达小镇显示的是尚未开业;在去哪儿网上买不到从机场到丹寨的高铁票;美团网上缺少小镇美食的推荐;旅游宣传册上线路没有更新等等。她把这些问题反映给小镇管理部门后,都得以及时解决。
10月,小镇围绕“亲子旅游节”推出一系列活动,为配合这个主题,11岁的邱恩聪成为第十四任镇长,也是目前年龄最小的一位镇长。他不仅会弹钢琴、拉小提琴、吹小号,获得过歌唱比赛第一名,还是做过广告、出演过电影的小童星。邱恩聪在任期间,向全世界全程直播他在丹寨的所闻所见——儿童科技展的奇妙,制作花草纸和鸟笼的有趣,以及小镇中秋篝火晚会的欢乐。
9月25日,小镇第十三任“轮值镇长”刘殿兴上任,丹寨副县长李彪为他颁发了“镇长”聘书。
刘殿兴是小镇的首位“企业家镇长”,也是一位资深茶迷,他想借任“镇长”一职来传播丹寨茶文化,并发动身边的企业界同仁一起做慈善,向丹寨排调镇四所小学捐赠了1260床、价值约18.3万元的过冬棉被。
茶叶是丹寨的一大特产。在行家眼里,丹寨茶的品质一流,丹寨茶园风光也堪称一绝。9月28日,“刘镇长”在小镇举行了一场茶文化讲座,并邀请专业茶师在小镇鼓楼广场向居民和游客表演茶道,在场游客不仅能观赏,还能免费品茶。
刘殿兴计划在丹寨包一片茶园,借茶文化来发展旅游产业,游客可免费去茶园观光、体验种茶、制茶,学习茶道、休闲避暑,借此传播丹寨的茶文化。
“万达在丹寨进行产业扶贫是个极好的思路。这次担任‘镇长,承包茶园,也是我对丹寨扶贫事业的支持。”卸任后的刘殿兴感言道。
英国网红男模埃蒙德是小镇的第五任“轮值镇长”,也是小镇迎来的第一个外籍镇长。来到小镇,他抱着吉他,和当地乐队一起在锦鸡广场举办了“露天演唱会”;他寻访古法造纸、蜡染等当地文化遗产,记录下来通过Instagram(照片墙,一种社交应用)分享给他上万名的粉丝。
“小镇虽然是新建的,人的淳朴并没有改变,风光秀丽,尤其是晚上,景色特美,像仙境一样。”埃蒙德觉得能来小镇担任“轮值镇长”,为小镇宣传做一点贡献,是件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的事。
丹寨县政府万达办公室副主任余世和认为,万达的轮值镇长策划极为成功。以前来黔东南旅游的人,大多冲着西江苗寨、肇兴侗寨而去,从江芭莎苗寨因为一部纪录片也火了起来,但大家对丹寨县没什么概念,有人从名字猜测以为是一个寨子,是万达小镇的运营将丹寨的名声传播了出去,迅速成为黔东南又一个旅游热点。
位于尤公广场的游客中心,有一个大屏幕,不仅能即时显示来小镇游客的数量,还能显示环境监测数据、当前热点区域、游客客群画像以及实景视频等。10月10日上午十一点,笔者进去看到大屏的显示数据是,小镇累积接待游人达210余万人,这一天是小镇运营第一百天。
为什么选择做小镇
“游丹寨,就是扶贫”,这是万达为小镇、为丹寨提出的一个广告宣传语,也是为丹寨设计的一种扶贫方案。游客来丹寨发生的吃、住、娱、购等一系列消费行为,必然会拉动丹寨经济的发展,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收入就会得以增加。
万达小镇位于丹寨县城东湖东畔,一条长1.5公里的步行街,将四大民族文化主题广场、三所非遗小院以及诸多商铺串联在一起,这个集“吃、住、行、游、购、娱、教”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历史、养生、文旅小镇,是万达集团投资7亿元捐建的,是万达在丹寨扶贫的一个中期项目。
2014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与国务院扶贫办交流时提出,万达可以帮扶西部地区一个县实现脱贫,有关部门的领导推荐王健林到贵州去看看。
国务院扶贫办和万达集团组成的联合考察团进驻贵州进行考察走訪,综合考虑各县的贫穷程度、地理区位和发展意愿等诸多因素,认为国家级贫困县丹寨县贫困人口比例大,是一块多年几任省长对口帮扶都没能啃下的扶贫“硬骨头”。
丹寨为多民族聚居地,位于黔东南,总人口17万余人,是国家级贫困县。截至2013年,丹寨的贫困户有1.36万户,贫困人口达5.13万人,其中,84.78%分布在6个乡镇边远的深山区。
2014年12月1日,万达集团与丹寨县签署了一笔投资10亿元的包县扶贫协议,在签约现场,王健林立下军令状:五年内通过产业扶贫,实现丹寨人均收入翻番。
其实,自1994年起,万达就开始实施对口扶贫。截至2015年年末,万达捐赠现金扶贫累计超过50亿元,但并没有探索出成熟经验。王健林曾参与定点扶贫了两个村,近二十年的注资投入的结果只是人均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但村子没发生根本变化。他反思后得出的结论:一个仅依靠注入资金的扶贫,哪怕提高了人均收入,但受益的往往还只是部分人,很难做到普遍受惠。
最初,万达提出的丹寨产业扶贫计划是投资深加工企业,建设30万头规模的土猪扩繁厂、屠宰加工厂和饲料加工厂;建设万吨规模的硒锌茶叶加工厂,对全县农户种植的硒锌茶叶订单收购等。但经过调研论证,又都放弃了这些计划。最终,万达结合自身优势,形成了现在这个长期、中期、短期相结合的三个扶贫项目,投资额也追加为15亿元,其中,捐建万达小镇是三个项目中的一个。
据有关部门测算,万达小镇开业首月,即带动丹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3.46亿元,相当于2017年1-6月全县旅游综合收入的57.1%,真正实现了旅游收入爆发式增长。
旅游是一个产业综合性极强的产业。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万达丹寨扶贫研究报告》测算,如果一年有100万游客来丹寨旅游,人均消费500元,仅此一项丹寨一年就能新增5亿元的收入。该报告还显示,小镇运营后可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还可增加4000个为旅游小镇配套的就业岗位。据旅游投资与创造就业之间关系等计算方式,一个丹寨万达旅游小镇,可间接带动丹寨1万人就业。
万达小镇339间铺面全部租出,共签约涉及民族手工艺、苗寨美食、苗医苗药、农副特色产品等210家商品入住小镇,占小镇全部商铺的61.9%,其中,地方特色餐饮136家、扶贫产业农特产品商铺45家、特色手工艺品商铺66家。
万达小镇“丹寨县农特产馆”开业一个月,实现销售达173516元,带动34个村的贫困户815户3267人实现增收,预计全年户均增收715元;66家特色手工艺品商铺销售总额达到了236万元,直接带动2286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09元,预计全年人均增收可达2595元。
“云上苗家”与2个贫困村的合作社签订了保底收购协议,日均订购斗鸡60公斤,蔬菜130公斤,实现农特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零距离”。这份订单让兴仁镇点力村生态种养殖合作社实现年销售斗鸡21.6吨,销售收入108万元,销售利润37.5万元,覆盖73户贫困户,户均可净增收1541元。
据当地旅游部门统计,小镇开业一个月,累计接待游客接近80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75%;单日接待人流量最高达7.93万人次,最低1.2万人次,平均每日接待人流量2.72万人次;小镇酒店、客栈每日入住率均在93%以上。
通过就业岗位、销售扶贫合作社产品、带动贫困户产品销售等方式,小镇开业以来直接带动全县贫困人口2859户11437人增收,占全县贫困人口的37.25%,户均增收1863元,预计全年户均增收15649元;通过对周边村寨旅游和全县服务业的拉动,间接带动贫困户1182户4729人实现增收,占全县贫困人口的15.4%,户均增收260元,预计全年户均增收2184元。
小镇开业以来,带动小镇周边卡拉、泉山、甲脚、石桥等27个景区和旅游村寨实现收入66.4万元,带动农户320户,其中贫困人口132户,户均增收2075元。
巨大的客流量,也对全县服务业带来巨大带动。小镇开业以来,带动全县批发零售销售额和住宿餐饮营业额增收1020万元,环比增长9%,预计拉动全县第三产业增长3个百分点,间接带动贫困户1170户4597人实现增收,户均增收183元,预计全年户均增收1537元。
万达小镇的开业运营,不仅带动丹寨县扶贫产业、特色农产品、旅游产业发展壮大,还有效带动省内清镇市红枫湖“苗乡梳艺”、普定县马场镇“草木香蜡染工坊”、赤水市“星飞油纸伞”,州内凯里市“苗侗特产”、雷山县西江镇脚尧“茗旺农业”、雷山县西江镇“白悦茶叶”等40多个手工业、农特产品企业、合作社实现共赢发展。
“丹寨的特色农产品、非遗文化产品借助小镇这个平台走向了更大的市场。”余世和说,“小镇有很多非遗产品体验商铺,蜡染、造纸、鸟笼、刺绣等手工艺品,过去都是些小公司,散布在县城各地,不成规模,集中到小镇就产生了聚集效应。”
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
欧报浪蜡染体验馆大门一侧的墙上,贴着很多来体验蜡染的活动照片,其中有很多是老外。
8月15日,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夏令营的成员来到小镇。这个夏令营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举行的官方文化交流活动,今年(第二届)的主题为“传承与弘扬”,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柬埔寨、土耳其、伊朗等10个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的24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手工艺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万达小镇引入丹寨7个国家级和1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蜡染、古法造纸、鸟笼等非遗项目闻名海内外,这也是上合组织夏令营选中丹寨的原因。
“这是座极具艺术感的小镇,不仅游客会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全世界的手工艺人也对它感兴趣。”俄罗斯手工艺人尼基什娜·娜塔莉亚初次来到小镇,给予很高的评价。
“我很少见到过这么具有历史感的小镇,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别美。”白俄罗斯民族服饰艺人萨夫柯·阿廖娜也对小镇印象深刻。
小镇蜡染体验馆不少,但同时能供70个人体验的馆大概只有欧报浪蜡染体验馆。这个馆的老板是杨而报浪,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店里显眼位置悬挂着她的获奖证书和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
今年42岁的杨而报浪没上过一天学,12岁时便开始跟着母亲学习纺线、织布、蜡染。既是为了家人用,更是为了以后给自己做一套出嫁时穿的盛装。在苗寨没有盛装,就嫁不出去。
杨而报浪嫁的夫家只有三分地,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她只好抱着刚满月的儿子前往广东打工,当时连一件换洗衣服都没有。她挖过泥、拉过砖、捡过垃圾,整日奔忙于生计。在外打工之余,她还坚持画蜡染,过年时将画好的蜡染布带回老家染色。
2010年,杨而报浪带着打工挣的辛苦钱回家盖房,她发现时代变了,蜡染手艺可以成为谋生的手段。她和村里几个姐妹东拼西凑了10万元,成立了蜡染合作社,但终因文化水平低,不懂经营之道,生意不好不坏。
2016年8月,杨而报浪在丹寨县城创办了千年传蜡染制作坊。年底,听说万达旅游小镇即将开业,经积极争取,她在小镇创建了欧报浪蜡染体验馆。一楼主要展示和出售蜡染作坊的蜡染手工艺品,有服饰、床上用品、家居装饰品等。二楼是一个可以容纳约70人的体验蜡画制作的场所。体验一次一个人收费40元。国庆八天假期,每天来体验的有40多个人。她还承接了县妇联“锦绣计划”第一期蜡染培训,向周边村寨的妇女姐妹们传授蜡画技艺。
“我们苗族的蜡染蕴含了很多苗族的历史和神话传说,卖的是衣服、手艺,穿的却是文化,这个文化一定要传承下去。”杨而报浪说。
万达小镇有一座院落,非常引人注目。青石板砌成的院墙,一座小小的茅草顶小门,边上黑色石板上写着四个金色大字——“纸会唱歌”。
这个小院是小镇三个非遗小院中的一个。店主潘玉华是石桥人,是石桥溯源古法造纸研学传承发起人。他从清华大学非遗高级研修班毕业,是国家级皮纸锻造技艺传承人。
笔者进去看到,大厅内以及后院,都晒着一架一架的花草纸,这都是假日体验人的作品,晒干后会给他们寄过去。
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以留存完好的苗族古法造纸技艺闻名于世,是中国古法造纸工序、工具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被誉为“中国古法造纸之乡”。2006年,丹寨石桥的古法造纸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从小就接触造纸,肩膀高过水槽的小孩就能抄纸,全村的大人都是师父。”在潘玉华的记忆里,儿时的家乡,家家户户都会造纸。虽然交通不便,但因为质量好,他们的纸能卖到省会贵阳甚至省外。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冲击,上世纪90年代,村里几乎没有一户人家继续造纸,古法造纸工艺濒临失传。因为造纸填不饱肚子,中专毕业的潘玉华做起了广告公司。但爷爷始终记挂着自己的造纸技艺,常在子孙面前念叨“谁来接班”。为了满足爷爷对造纸的不舍之情,也出于对古法造纸的爱好,2006年,潘玉华办起了造纸作坊,但经营状况并不理想。
怎样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呢?潘玉华想到了体验制作环节,这可以满足现代都市人对古老文化的好奇心,以及对慢生活的追求。“当游客亲身体验了古法造纸的过程,了解了这门技艺的价值,在制作过程中产生了情感,他们就不觉得这纸昂贵,就乐意购买了。”
7月3日,丹寨万达小镇开业之际,邀请潘玉华来小镇开店宣传非遗文化。潘玉华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文化都是要追根溯源的。通过万达小镇,让更多的游客接触到非遗文化,进而深入到周边的村寨进行深度探访,死水就有了分流,就变成了活水。”
在潘玉华的带领下,石桥村已有六家作坊做起了古法造纸流程体验。不少游客通过万达小镇的“纸会唱歌”小院探访到附近的石桥村。
“过去我们卖商品、卖纸;今天借助万达小镇这个平台,我们卖流程、卖体验;以后我们要卖文化。”非常有商业头脑的潘玉华说。现在拜他学艺的人越来越多,有本地年轻人,也有从上海等地远道而来的追随者。下一步,他打算借助万达旅游小镇的平台把工艺品设计制作与流程体验结合起来,打造真正的规模化文化产业。
“拔穷根”靠教育
在万达小镇最南边,有一座横跨东湖名叫富贵的水泥拱桥,万达来丹寨后,对这座有三十七年历史的桥加以修复。桥头立着一块公示牌,是关于万达专项扶贫基金发放方案。
今年1月10日,万达集团扶贫产业基金发放仪式在丹寨县举行,万达集团向丹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2016年万达扶贫产业基金5000万元。孤儿、五保老人、贫困重病人以及贫困残疾人每人发放2000元补助,对建档立卡的一般贫困户人均发放1224元补助金,受益人群3.83万人。
“领到扶贫基金6120元,我准备用来购买种植提子需要的化肥、铁丝。”龙泉镇马鞍村贫困户刘思勇这样谋划着。他种了13亩提子,如果收成不错,能有7万余元收入。
万达在丹寨的短期扶贫项目,就是投入5亿元成立丹寨扶贫专项基金,交给专业的理财机构,每年理财收益的5000万元用于丹寨兜底扶贫,分配给丹寨县特殊困难人群。這一举措使丹寨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超过了国家贫困线。
9月29日,贵州万达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学。学院地处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同时可容纳学生2000名。专业设置与万达集团相关产业、职位需求相结合,目前学院开设护理、会计、旅游管理3个专业,第一届新生有404人。
杨昌林是2017级护理专业的新生,上学需要的3200元学费以及300元住宿费都获得了减免。杨昌林家住丹寨县排调镇羊告村,七年前,他家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成灰烬。为了重建家园,父母外出打工,他和弟弟留在家中与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靠寒暑假打零工赚取生活费。“高考前,朋友圈里就传万达集团来投资修建了一所高职院校。”杨昌林说,“如果外出读书,消费高,也不能照顾爷爷奶奶。来回路费都够几个月生活了,所以我就首选了万达职院。是万达为我创造了在家门口读大学的机会。”
据万达职业技术学院管委会副主任李钰强介绍,像很多贫困地区一样,丹寨县只有少数学生可以通过读书考学走出农门,大多数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选择外出务工。因为缺乏一技之长,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低端工种,收入很难反哺家庭。职校考虑到学生贫困状况,建立了立体的扶贫政策体系,通过精准扶贫、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园创新创业岗位等,确保不发生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现象。”
万达集团还承诺,将每年从学院毕业生中择优录取50%进入万达工作。据测算,未来万达职业学院将每年招收当地学生700人,按每个家庭三口人计,每年可帮助2100人脱贫。
“职教一个,就业一人,脱贫一家,万达这一长期扶贫项目将从根本上斩断贫困代际传递,有力地促进丹寨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丹寨县政府万达办公室副主任余世和说。
外力扶贫应确保贫困人口受益
万达在丹寨的扶贫效果非常显著。在贵州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丹寨县2014年的综合指数位于第23位,2016年已经上升到第2位,其中,群众满意度居全省第1位。
“万达旅游小镇、职业技术学院今天营运,并不意味着从此万事大吉。特别是旅游小镇实现稳定经营至关重要,原定旅游小镇万达经营三年,稳定经营后移交丹寨县。如丹寨需要,万达可长期经营。另外扶贫基金发放延至十年。其他后续产业投资项目将在旅游小镇经营一段时间后再作决定。”王健林在出席丹寨万达旅游小镇运营启动仪式上这样表态。
“像万达这样的企业,到丹寨扶贫,如果结合产业的话,肯定会考虑旅游。”贵州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邓小海博士这样分析道。
邓小海说,企业扶贫,必须要分析其扶贫模式与贫困人群利益结合的机制是什么?“具体到万达丹寨的扶贫模式,我们从其三个扶贫项目看,教育扶贫是个长期项目,贫困人口因为有了专业技能,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对贫困人口脱贫是有帮助的,但两三年时间内是看不到效果的。丹寨旅游业在贵州排名是靠后的,但发展空间比较大,旅游小镇无疑会推进丹寨旅游业的发展,贫困人口能间接获得一些机会,比如为小镇旅游配套以增加收入等,但从直接增加的2000个就业岗位看,其实并不能保证贫困人口的优先就业权。“贫困人群无论是在技能上,还是在拥有社会资源上都不具有优势,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从短期项目看,即5000万元兜底的补助资金,这部分人已经从国家得到了保底的资金,能够解决温饱,从万达多得到的这部分只是让其境遇得到了改善而已。”
邓小海认为,我们的视角要更超前一些,现在就要考虑2020年全面脱贫、同步小康之后的持续动力何在的问题。“应当有一部分资金用以支持有能力發展产业的贫困人口,让他们有机会参与旅游业并获益,加大间接受益人群的获益力度。”
在邓小海看来,大企业来扶贫只是一个引爆点,它带来项目,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不局限于大企业,毕竟每个县都来一个大企业也不现实,也可能是民间力量等其他外来力量,这些外力只是贫困县脱贫可借助的平台或推手,贫困县以及贫困人口最终脱贫致富,还是要依托产业发展。在这一方面,万达丹寨扶贫还要做很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