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体思维的小说教学浅探
2018-03-14李长明
李长明
[摘 要]小说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文学体裁,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识。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从小说的文体特征出发,引导学生品读环境描写、感悟人物形象、洞察故事情节,使学生真正沉入文本,感受到小说的魅力,爱上阅读。
[关键词]文体思维;小说;描写;语言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4-0044-01
各版本的语文教材都选编了不少的小说体裁的文章。这些小说为学生打开了文学的一扇窗户,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小说教学才更有效呢?
一、透过语言表层,品读环境描写
在小说类文本中,作者为了更好地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凸显人物形象的特点,常常会通过环境描写进行烘托。在环境描写中,不管是景色的基调,还是景物的选择,都与作者想要表现的人物或者故事情节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在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基础上来把握文本所蕴含的意义。
如,人教版第十册《草船借箭》一文,主要讲了周瑜和諸葛亮的故事。因为嫉妒诸葛亮,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想以此来陷害诸葛亮。不料,诸葛亮用计向曹操“借”了箭,只用了三天就完成了任务,挫败了周瑜,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胆有识、才智过人等特点。文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话虽然不起眼,只是交代了当时的天气情况,但细读之后,发现这句话是大有用意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引领学生通过想象大胆质疑:“看到这大雾弥漫的天气,与诸葛亮在一起的鲁肃会做何想法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理解。有的学生说,诸葛亮对这种情形早已心中有数,正暗自得意呢!有的学生说,鲁肃此时一定会感到非常惊讶。这样,从文本环境出发,引领学生展开品读,使学生真正读懂了文本语言背后的意思。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教师主要引领学生从品读环境描写出发,展开质疑,鼓励学生以不同视角来品读思考,使他们对通过环境来衬托人物或者渲染气氛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二、品味关键描写,感悟人物形象
“言为心声。”在一些小说中,作者在表现人物形象的时候,常常会对人物的外貌、言行进行细致的刻画。尤其是对话描写,更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头戏。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关键处认真品读,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向深层次迈进。
如,人教版第十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选自于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主要描写了“凤辣子”与林黛玉初次相识的经过,将一个泼辣张狂、阿谀奉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为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文中有这样几句描写:“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一连串的几个问题黛玉都没有作答。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引领学生就这个地方反复品读,并让他们思考:“‘凤辣子是真心地关心黛玉吗?黛玉没有回答,由此你觉得‘凤辣子与黛玉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此教学,使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对人物对话的部分展开品读,使学生明白阅读小说要读懂文本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让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小说的语言特征。
三、把握核心要素,洞察故事情节
小说之所以能够吸引读者,让读者欲罢不能,主要就是因为它有着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可以说,小说如果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即使语言再生动、思想内涵再深邃,也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在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处品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小说的魅力。
如,人教版第十册《金钱的魔力》的这篇小说,主要通过“我”买衣服这件事,把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让学生思考:“在这篇文中你觉得最精彩的地方是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学生很快从托德与老板的对话中感受到了正是因为一张大钞,才使得这些人的丑恶嘴脸显现了出来。这样,抓住主要故事情节展开阅读,学生印象更深刻,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为了使学生感受到故事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教师从文章的点睛处着手,引领学生品读、感受、体悟,使他们对故事情节在表达上作用的认识更加到位,理解得更加深刻。
总之,对小说教学,教师要在充分尊重这种文体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使学生感受到小说的魅力,增强读小说的渴望,从而为学生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