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文本资源 提升核心素养

2018-03-14孟翠英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2期
关键词:插图体裁核心素养

孟翠英

[摘 要]语文教科书是课堂教学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践行新课程理念,认真解读文本,深入挖掘文本的语言资源、插图资源、体裁资源、作者资源等,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理解文本,积累语言,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文本资源;核心素养;插图;体裁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4-0018-03

语文教科书作为课堂教学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凝聚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先进理念,融入了作者和编者的才华与思想,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极好的范文,在思想内容、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典型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的高度融合,既凸显了文本的人文核心,又具有某一类文体的特点,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学习这样的课文,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语文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迁移和运用。教材语言的晓畅、优美、形象等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欣赏文本的情思之美,欣赏文本关注社会与人生、自然与生活、科学与技术等内容。这样,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树立他们探索知识的理想,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挖掘课本资源的途径和方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挖掘文本的语言资源,丰富学生的积累

选入教材的文章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思想情感,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绝好凭借。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汉语之美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凝聚了历代人民的智慧。它既有历史的积淀和韵味,又有现代的生活气息。对正在不断发展语言能力的儿童来说,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学习,他们感到新奇,体会到语言的无穷魅力。在对文本的学习中,他们积累了词语、句子、段落等丰富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将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终身养料,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这些语言材料在合适的场合和条件下被激活,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语文,而且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综合效应。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起到促进作用。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才能有较好的语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轻松地学好语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形式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二、利用文本的插图资源,促进学生感悟理解语言

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感性的、形象思维的阶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借助教科书的插图来学习语言,树立他们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色彩艳丽和谐,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内容丰富,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意义。它们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口语、写作等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可以帮助学生陶冶审美情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文本的插图资源。

(一)引导学生观察文本的插图

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插图,或由远到近,或由高到低,或由人物到动物再到景物,或运用比较等方法进行观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感悟理解课文的语言。例如,教学《郑人买履》时,引导学生对比观察买鞋的郑人和围观的众人不同的表情、神态,能加深学生对寓言故事寓意的理解。

(二)口头描述观察的插图

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察收获:从插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白了哪些道理,揣测出人物的什么情感,受到哪些熏陶感染。这样,学生在交流时,其思维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三)发挥想象画一画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图文对照,找出文中插图对应的是哪段文字;其次,欣赏作者是如何用精美、准确、生动的语言文字描述画面的,用笔画出这些句子,同时进行批注;其三,展开丰富的想象,试着给文本中其他内容画插图;最后,给自己画配上文字,汇编成一本小人书。例如,学生对《东施效颦》《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夜莺之歌》《小英雄雨来》《大自然的秘密》等学过的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画成有创意的小人书,并在班内进行交流和展示。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且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根据文本的体裁、作者,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吕叔湘先生认为,课内得之于教师的占三开,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七开。课内学习只是使学生悟得方法,是导向课外阅读的导线,是学生从课内学习走向课外阅读的桥梁。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作为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指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进行课外语文实践,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笔者充分重视课外阅读,根据课内学习文章的体裁、作者等资源,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同体裁、相同作者的其他作品。这样,就能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把语文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例如,学习冯骥才的《花脸》、孙犁的《报紙的故事》、管桦的《小英雄雨来》、龙应台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狄更斯的《别挤啦》等文章时,笔者经常根据这些课内文章的体裁、作者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同体裁或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这样,使学生课内的语文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会阅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endprint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通过教师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逐渐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地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迁移、拓展、延伸,这样使他们受益终身。

四、挖掘文本言语形式,掌握表达秘妙

(一)抓住好词佳句、精彩片段进行仿写

选入教材的文章,语言规范,语句优美,布局谋篇非常精妙,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在一起。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和语文知识的绝好范例,而且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里所说,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借鉴和模仿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高尔基也曾说过,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作。对小学生而言,仿写不但可以消除他们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而且可以使他们体验到写作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增强他们习作的自信心。

在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时,只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和范文的特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引导学生模仿课本中语言规范、语句优美的句子。如果说写作是一座大厦,那么语言文字材料的丰富与积累就是一块块砖石。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依照文中的句子进行仿写。例如,仿写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设问句、反问句等。其次,抓住文章中的一些精彩片段进行仿写。例如,周涛的《巩乃斯的马》一文中,作者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最有艺术感染力的奔马场面:夏日暴雨中马群奔跑——这淋漓尽致的力的奔流,既是一种酣畅痛快、不受羁绊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种恢宏壮阔的崇高场面。又如,林海音的《迟到》一文中,因为自己赖床不去上学,结果被爸爸用鸡毛掸子追打的场面。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和品味这些精彩的片段,指导他们进行迁移和运用,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学校运动会赛跑场面,写一写自己和父母发生矛盾的场面。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最后,引导学生模仿和借鉴课文的写法和谋篇布局,掌握表达的秘妙。有些文章在结构上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有些文章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有些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有些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品质;有些文章采取了倒叙、插叙的方式;有些文章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曼妙无穷;有些文章在文末点题,升华主题……通过学习和品味,学生把学和用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使自己的文章逐渐变得生动、优美。

(二)抓住文本空白,展开想象补充

语文教材具有较广的适应性、开放性,给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教材文本中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内容。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知识背景、生活习惯、经验认识、体验感悟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一篇文章,他们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常常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一些空白,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补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创意的理解。例如,《圆圆的沙粒》一文中有许多省略号。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对这些省略号进行想象补白。这样既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巧妙地渗透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

(三)鼓励学生进行续写,促进思维发展

有些文章的结尾并未明确,留有悬念,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例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可怜的凡卡把没有写地址的信寄往乡下的爷爷,从邮局回来后,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熟睡了,在梦中他看见……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凡卡能回到乡下爷爷的身边吗?凡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吗……教学时,可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文章结尾,写出自己独特的体悟。

(四)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

课本有许多文本具有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等。当学生学到情动时,笔者鼓励他们我手写我心,抒发自己的情感。对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笔者或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情感;或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丰富学生的体验,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或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当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内心真实情感自然流露时,笔者抓住有利的时机,鼓励他们拿起笔在练笔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悟。此时,学生兴趣盎然,激情澎湃,没有了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没有了假、大、空的语言,笔下流露的都是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語文教材具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作为教师应当深入地研究和开发教材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充分发挥教材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编 韦 雄)endprint

猜你喜欢

插图体裁核心素养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二)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