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览景悟情:让教学在探寻表达特质中行走

2018-03-14徐婧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2期
关键词:思辨朗读想象

徐婧

[摘 要]游记写景类文本,由于其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是学生学习借鉴的重要资源。因此,游记类文本的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也要注重学生的言语表达。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的语言,通过朗读、思辨、想象等形式理解、感悟游记类文本的表达特质,使学生真正掌握游记类文本的言语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游记类文本;表达特质;朗读;思辨;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4-0028-01

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例子,教材文本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游记写景类文本,其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是学生学习借鉴的重要资源。因此,游记类文本的教学需要双线并进:既要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引领学生在朗读中观景悟情,深化阅读的愉悦体验,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言语表达,引领学生展开言语实践,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丰富语言体系,利用朗读理解游记表达特质

大声诵读是学生深入文本、感知文本意蕴的重要手段。游记类文本的语言精美、情感充沛,值得学生高声诵读,细细品味。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激活学生的内在情感,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验,将文本中的语言内化为自身的语感体系,感知作者表达的精彩。

如,教学《黄果树瀑布》这篇游记,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以大声诵读的方式,感受游记写景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之美;让学生在深入对比的过程中感受描写远处观赏时的轻柔悠远,近处观赏时的短促有力。在诵读中,黄果树瀑布的外形、声音变成真实灵动的画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针对独特的语言形式和优美的词句,阅读教学根本无须做过多地赘述与肢解分析,可以借助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独到之处,品味出文本独特的意蕴,内化典型的言语结构,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发展。

二、紧扣文本语言,利用思辨感悟游记表达特质

阅读的过程就是理解体悟、深入探究、思辨体验等综合性思维的过程。对游记类文本的学习,如果仅仅是在文本语言的表层走上一个来回,教学也就失去了基本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要紧扣文本语言,引领学生在悉心揣摩和深入辨析的过程中,领会其中丰富内蕴以及所形成的表达效果,促進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如,在教学吴伯箫的名篇《早》时,教师借助整体感知环节,解构文本内在的结构,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作者不仅描写了自己按照顺序游览三味书屋的所见所闻,同时也描写了作者的联想。在精读环节,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作者既然是写游览三味书屋的过程,为什么要花费大量的笔墨来描写鲁迅刻‘早字的故事呢?”最后,教师引领学生理解文本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游记类文本不仅是游览过程的客观再现,也是作者主观情思与认知哲理的表达。

教学写景类文本,教师要引领学生穿越文本语言的樊篱,创设物我交融的情境,引领学生在思辨中深入到文本的内核中,切实体悟游记类文本的内在神韵。

三、激活原始储备,利用想象探寻表达特质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想象是人们在思维意识中对已有的认知形象进行创造性再加工的过程。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是机械的接受容器,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个体。因此,教师应充分激活学生的想象,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他们更好地感知景物特点、文本典型的言语形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教师以“想象入境,品读体验”的方式展开教学。首先,引领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让他们圈画出作者游览孔隙的过程、经历和感受。其次,教师先用配乐朗诵的方式,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想象自己跟随作者一起挤在小船中穿过孔隙的情境;其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将课文中描写作者主观感受的语句和其他句子进行比较,理解两种不同质态的语句彼此交融所形成的表达效果。这样的教学,再次夯实了学生对游记的基本认知:游记的创作不能仅有客观的真实描写,更要有主观的认知体验。这样的文本语言,学生只有在想象中体验,才能真正感受它的表达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综合性地运用了朗读示范、音乐熏染与画面联想的方式,让学生展开想象,将课文原本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成为鲜活的形象,跟随着作者的文字完成一次奇妙的体验之旅,这样使他们更好地感知文本内蕴、洞察游记的文体特征。

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教师要从不同文体的特点入手,抓住文体的内在特质,引领学生展开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思辨朗读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