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行业,上大学
2018-03-14孙逸炀
孙逸炀
本科四年,除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未来的就业形势也是众多学子关心的问题。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广告上都会明确列出所需人才的专业名称,因此对于理科学子而言,自己所学的专业是最重要的求职砝码。专业和行业之间的联系也比较紧密,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与自己兴趣的结合度是填报志愿时最应该考虑的两个因素,而选择专业特色明显、与行业有天然联系的大学更能为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轻工纺织类
行业看点:分布广泛,起点低,上升空间大
轻工纺织行业可是涉及人们日常所必需的“衣食住行”的两大方面,也是最主要的两方面。虽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外贸出口遇到了一些阻力,但是国内的市场对轻工纺织人才的需求仍然不断提高。最受毕业生欢迎的快速消费品企业比如宝洁、联合利华等每年都要招收大量的輕工纺织类专业的研发、市场和销售人员。除了进入大公司,还有一些毕业生进入民营的食品、化工、纺织企业,这些企业虽然规模小,但是很有活力,对学历的要求也略低,本科生的竞争力比较强。虽然起点较低,但是发展空间很大,很多本科生几年之后就可能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
现场直击
苏州科技大学的小王毕业三年了,他在一家港资服装面料公司从事质量控制工作。他办公室的桌面上摆放着层叠的图纸和外国的翻译文献,打开邮箱,有来自世界各国的贸易公司发来的订单要求,有技术方面的询问函,有针对产品质量提出的问题。窗外是一片开得金灿烂的油菜花,江南的春色已经渗入厂房和办公楼。小王明天的行程已经安排好了,和几个拉美的客商谈谈合作开发新面料的项目,地点就在不远处的湖滨度假村。又要忙起来了,得赶紧把相关的技术资料准备好。
院校点拨:比较知名的纺织类高校有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等,此外,河北科技大学、青岛大学也有相关的专业开设。比较知名的食品类高校有江南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此外,华南理工大学的轻化工程专业(前身是制浆造纸工程专业)、陕西科技大学的皮革化学专业与工程在业内也比较知名。
轻工纺织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城市是重要的市场,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院校和企业靠近,学生的就业前景比较好,大连工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郑州轻工学院等都在食品和服装方面有自己的专业特色。长三角地区是轻工纺织行业最发达的地区,这里的民营经济也最活跃,浙江工商大学、常州工学院等高校为许多市场占有率很高的民营企业培养大量技术人才。
案例分析:浙江理工大学可能在国内的知名度不够高,但是它的前身——杭州蚕学馆在江南地区可是名声很响的,它开创了中国近代纺织教育的先河。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每年的就业情况都十分稳定,供需比有时候达到1︰5以上。许多轻工纺织行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也把这里作为继续深造和进修之地,校友优势十分明显。部分优秀毕业生可以通过学校推荐进入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工作,例如中纺集团等。该专业的毕业生在民营企业的表现也不错,许多人刚上岗就能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这在其他行业是绝无仅有的。
化工与制药类
行业看点:稳定发展,职业路径清晰
化工行业一直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现在已经形成了以天津、上海、广州为核心的出口型化工开发基地。此外,西气东输等大型工程也催生了许多管道沿线的石化重镇,常州大学就随着常州石化基地的建立而得以迅速发展。制药行业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从事制剂开发和质量控制工作,不仅仅是实验室,工厂一线对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也吸纳了大量的制药类专业的毕业生。化工与制药行业的发展比较稳定,就业后的路径也很清晰——从基层技术人员不断进步慢慢做到项目主管、技术总监,工作比较辛苦,但是技术性强,也就意味着不可替代性比较强。
现场直击
东北大学的张同学从大三开始就跟着教授为一家制药公司做项目。窗明几净的实验室里,她身穿白大褂,带好防护口罩,轻轻晃动手中的试管,看试管里的液体颜色逐渐从浑浊变得透明。她眼角露出笑容,几个月的辛苦没有白费,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千万别觉得药物研发和炼金术一样神秘不可测,长期反复辛苦的试验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想新药上市,还得经过临床测试、药监审批等很多环节,需要研发人员全程参与,对人际交往、管理能力都有很高要求。
院校点拨:开设有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的高校很多,尤其在本科阶段,基础课程类似,学校之间在教学方面的区别不大。但是在用人单位眼中,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化工与制药专业还是有所区别的,工科院校比如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主要偏向于化工的某个领域,比如石油化工、新型材料等,而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主要偏向于化工理论和海洋化工等基础研究方面。从就业来看,工科院校的本科生在化工集团取得生产类技术岗位的机会比较多,这和其校友优势、行业影响力是分不开的。比如中国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的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的学生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单位就有一定的就业优势。而综合性大学的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的学生一般选择继续深造,往研发领域发展。
案例分析:华东理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优势行业主要集中在化工领域,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陶氏化学等大型国际企业都把这里当作人才培养基地,扬子石化每年都会在华东理工大学开设专场招聘会。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学化工类专业毕业生还有机会到海外工作,不过主要是去非洲、拉美、东南亚等第三世界国家,艰苦的环境很能锻炼人的综合能力,回来之后成长空间比较大。学校与泰豪集团、上海科立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签订了创新创业基金合作协议,两家企业在华东理工大学首期投入100万元,分别用于资助学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创业教育、模拟创业、企业孵化和创业扶持等,而学校也同时在企业建立就业创业实训基地。
交通运输类endprint
行业看点:蓬勃发展,前景广阔
交通运输行业的范围很广泛,海运、河运、陆路运输都可以看作是这个行业的分支。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推动了基础建设方面的发展,全国各地都在进行交通运输系统的改造工作,各大城市都在进行轨道交通的建设,之后一系列的运营、维护等工作也要陆续展开。除了需要基础建设人才,交通管理类人才也得到较高重视。
现场直击
在某地铁公司的招聘现场,来自清华大学、中南大学、长安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学子参加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讨论题目是一节车厢在经过隧道时遇险,车里有孕妇、新能源科学家、医学专家、劳动模范、企业家、大学教授、环保专家、流浪汉、宇航员等多名乘客,让他们各自根据随机选择的角色发言为自己争取脱险的机会并阐述理由。这些工科学子可能都是第一次面对这种古怪的题目,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表现自己?想进入知名轨道交通公司工作的你也思考一下吧。
院校点拨:老牌的交通运输类院校主要有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學,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比较突出的有长安大学、中南大学,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的学校有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这些学校在当地都有比较强的行业号召力,有的在修路造桥方面有特色,有的则在解决重要工程问题比如隧道、涵洞建设方面有专长。此外,石家庄铁道大学在基础交通建设方面在全国铁路系统工程公司中有很高的知名度。
案例分析:不要以为大连海事大学的王牌专业就是轮机工程、航海技术这些培养船长或者大副的专业。大连海事大学作为中国最老牌的海事大学,其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几个专业方向比如航运管理、交通运输、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每年都有相关企业点名来招聘,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主要在港口城市从事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比较稳定,待遇也不错。其四大王牌专业——多式联运、国际航运管理、海商法(又叫国际海事)、外贸运输在中国港口航运业内享有盛誉。现在的海事管理专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学生毕业后很容易去海事局工作,海事局每年都保有大量的名额专门要这个专业的学生。物流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去往各大港口从事港口规划、交通运网规划等工作。
汽车机械类
行业看点:近期热点,行业前沿
随着美国汽车巨头的隐退,国际汽车市场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汽车行业近几年更是蓬勃发展,并且加快了海外扩张的态势,在第三世界国家出口量大增。最近几年汽车机械类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去了汽车制造类企业,而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更是供不应求。随着国民收入提高,汽车价格下调,汽车行业走势良好,预计近几年汽车行业还将吸纳更多的汽车机械类专业人才,尤其是应届毕业生。
现场直击
武汉理工大学的同学们在自己学校附属的工厂进行金工实习,这是大二课程中所必须要求的。在这里不仅可以接触到各种真实的汽车模型和各种成型器械,也可以和有经验的老师傅讨教学习。回来后,同学们接到的作业是用电脑制图软件设计一个小器械。一周后,随身听、手电筒、电子秤等作品纷纷出炉,有实际操作可能性的图纸会被送到工厂,寻找合适的零件组装成形。
院校点拨:汽车行业主要吸纳车辆工程专业或者机械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而汽车产业发达地区的学校首先受到有利辐射。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在汽车机械方面有学科优势,其中东北、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学科知名度较高,就业形势也较好。长春的一汽大众让吉林大学受益匪浅,该企业每年都到该校开设专场招聘会。同样,上汽通用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丰田、本田和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有颇多合作。校企联合让毕业生有更多的机会走进企业,同济大学的新校区就建在嘉定汽车城里,大众、奔驰等大公司也在同济大学开设有联合培养实验室。
案例分析:合肥工业大学以车辆工程专业知名,与该校合作的知名汽车企业有奇瑞、江淮等。有人认为学习车辆工程专业比较枯燥,就业面也很狭窄,以后只能从事汽车制造工作。其实车辆工程专业涉及的技术面非常广,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子,除了有支持汽车成型的材料专业,支持汽车动力系统的机械专业,还有电子、计算机、通讯、遥感等专业,这些技术都有比较新的发展领域,每年合肥工业大学的校企联合研究中心都会发布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学校赢得了声誉。此外,合肥工业大学的一个尤其突出的研究方向——汽车造型与车身设计,还需要有一定的美学设计基础作为支撑,想考入这个专业的同学大都是对汽车情有独钟,平时又喜欢涂鸦几笔的“艺术家”。合肥工业大学的优势学科大多围绕在汽车制造方面,每年一汽大众、通用、本田、比亚迪等大型企业都会来该校寻找人才,有很多表现较好的学生实习期结束后就可以直接留在这些名企工作。
冶金采矿类
行业看点:基础资源行业,未来的热点
一提到冶金、采矿这样的行业,很多人都会皱起眉头,觉得既辛苦又没有发展前途。其实资源行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几次进行海外资源收购都遭到了外国的强烈反对,可见资源行业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核心。在这类行业里工作确实辛苦,但却是国家的战略核心,未来将会成为新一轮人才角逐的热点。
现场直击
大三时候,上海大学的赵同学申请了澳大利亚矿业公司资助的一个交换留学生项目,到澳洲交流了一年,回来之后成立了一个海外交流协会。在一次他组织的留学生沙龙上,我见到了他,他和几位金发碧眼的女生谈笑风生。言语中知道他的专业是冶金工程,让周围人一片惊奇这么枯燥高深的专业他是怎么耐得住性子读下来的。他微微一笑,回答说,只有站在行业的高处看整个经济形势,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赵同学未来的发展目标是进入宝钢集团,从事国际贸易方面的工作。
院校点拨:一提到冶金采矿类专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矿业大学,它学科最全面,业内影响力最强。此外,中南大学、贵州大学在有色冶金方面有优势;北京科技大学在特殊冶金材料、特殊性能金属材料方面有优势;河南理工大学在矿井瓦斯灾害治理方面有优势。东北大学、上海大学、重庆大学依托地缘优势,在钢铁、有色金属冶炼领域树立起学界声誉。武汉科技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与武汉钢铁集团、鞍山钢铁集团、包头钢铁集团、马鞍山钢铁集团比邻,在学科专业方面偏重实用性,其校友也广泛分布于这些集团的下属单位。
案例分析:华北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天津大学矿冶系,承继1895年创办的北洋西学学堂四大学门之一的矿务学学门,迄今已有122年的办学历史。该校与开滦集团、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12个技术开发中心,最近还成立了津西钢铁公司研究院。该校在铁矿资源丰富的迁安设立了分院,进一步加强与产业结合的力度。学校最好的专业是冶金工程,在钢铁行业内名气较好。原本熟悉河北理工大学的人很少,但根据渤海湾国家开发计划,唐山要建设成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加工、进口、输出基地,学校得到政府的支持不断提高学术水平,目前已建成15个博士点。随着首都钢铁集团搬迁至唐山,该校的毕业生又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选行业,上大学,最关键还是要看所选大学与行业的结合紧密程度,是否在该行业有校友优势、有比较知名的特色学科、有广泛的企业合作关系,并且能善于利用这些综合因素,让毕业生在四年中获得成长的机会,毕业后有得到公平竞争的机遇。根据兴趣选准行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本科生也能创造出求职的光彩篇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