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研究
2018-03-14郑艳君
郑艳君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与逐步深化,我国的大学数学教学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数学教学不能再片面地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人文素质的培养,高校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努力渗透严谨、自律、求是、创新的人文精神,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数学教学质量.为此本文概述了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分析了高校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必要性,并指出高校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有效方法,以供相关的高校数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高校数学教学;人文精神渗透;内涵;必要性;有效方法
现阶段,我国仍有许多人片面地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逻辑学科,数学教育就等于数学规律的传授与机械化的公式练习,不具有任何人文情感.事实上,数学本身所具有的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与现代人文精神文明是互通的,所以高校数学教学中也必须渗透人文精神,注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健康大学生的心灵,健全大学生的人格,高校数学教学功能才算完整,其教学质量也能显著提升.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所谓人文精神,实则指的是种种精神文明现象,它关注人的健康,尊重人性和人的品格,凡事以人为中心,从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出发,来看待和处理外部客观世界事物的一种思想价值观念.这种思想观念体现了人作为客观主体,协调自我与外部世界之间关系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完整的自然人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与提升自我的过程.虽然人文业精神是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逐步遗留、积淀下来的,有着明显的历史属性、时代属性与民族属性,但是无论如何变迁,人文精神能够提升人类认识能力,完善人类思想观念的重要作用不曾改变.而现阶段,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大致有以下五方面.第一,人本主义的主体思想;第二,正确的道德观;第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第四,不断创新的精神;第五,万物平等的观念[1].
二、高校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必要性
(一)高校数学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数学自身与哲学、艺术、美学等其他学科一样,是一种文化与审美.尤其是当今社会,随着许多数学家的不断探索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与应用深度不断增加,它在人类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高校数学作为基本的数学知识的扩展与加深,更集中深刻地体现出了多种人文精神.但是在当前的高校数学教学中,很多高校数学教师片面注重数学知识的讲解与应用,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文化与数学人文精神的传授,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素养的提升,无形中制约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二)高校数学的教学过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现阶段,仍然有很多人片面地认为高等数学是一门抽象的、逻辑性强的理性学科,与人类情感、艺术审美与文化价值等一些人文属性,根本不存在丝毫关联.但事实却完全不是这样.正规系统的高校数学教育,可以通过数学教学过程本身探索真相,追求真理,培养大学生实事求是,不断进取的做事精神与做事风格.也可以说高校数学教学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中都关注学生的发展,不但传授给学生大量的数学知识,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多大学生在长期正规的数学教育培养下,很容易养成实事求是的办事态度与独立思考、努力探索、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非常有利于其以后的生活、工作和发展.这一点与追求真、善、美的人文精神是相通的.
(三)高校数学教学渗透人文精神是我国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发展的需要
我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科学知识转化成学生潜在的发展能力、积极精神与良好品质.在高校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虽然不能直接地提高社會生产力,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却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与优秀品格的培养,提升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层次,使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这些大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在工作中处理事情时,也会以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来约束自己,通过良好的品质能力来提升自己,最终有利于社会优良风气的形成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就是说,人文精神的本质就是围绕“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从人的基本需求出发,强调人的情感体验,培养人的品格,追求真善美,这与国家推行的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2].
(四)高校数学自身独特的学科优势非常有利于人文精神渗透
高校数学自身独特的学科优势非常有利于人文精神渗透,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数学研究与人文精神是相辅相成的.数学研究人类探索未知客观世界奥秘的实践活动,而人文精神则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精神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共同进步;第二,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渗透是一个逐步深化的漫长过程,而高校数学教学时间安排较长,尤其是在理工科学校,其高等数学教学时间大多持续两三年,保证了人文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所需的充足时间.第三,将人文精神渗透在高校数学中,可以敦促高校数学教育朝着规范化、系统化与科学化方向发展.
三、高校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高校数学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高校数学教师是高校数学教育的直接执行者,数学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因为数学教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如果大学数学教师自身的数学能力、数学知识、道德修养与品格性情不佳,那么就有可能表现在日常的大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给日常大学数学教学活动造成不良影响,阻碍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全面发展.同时数学教师进行数学教学不是片面的传授数学知识,还需要将数学学科中蕴含的数学精神、数学文化与数学态度表现与传达给学生,这时如果数学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不深厚,就很难熟练掌握各种数学基本知识,也难以深入了解数学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根本没有能力承担起大学数学教学任务,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奥妙的数学世界进行探索[3].
(二)革新数学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数学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人文因素
通常很多人认为数学无外乎包含一些数字、符号、公式、定理与图形,非常的枯燥、乏味,但其实不然,数学中也蕴藏着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比如,在数学分析中,其无限和有限、常量和变量、微分和积分等内容中就普遍隐藏着对立统一、运动发展的观点.高校数学教师在讲解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在当今社会,各种数学知识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学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工具,数学教师只有不断革新数学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数学教学中蕴含的人文因素,才有可能依据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把大学生培养成一个综合素质较高,全面发展的人.比如,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复杂数学计算过程中,要以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分析、综合与判断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严密的数学逻辑思维,看清客观事物本质,进而准确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大学数学教师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过程教学,让学生在数学探索、分析、归纳、比较、创造的亲身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严谨性与去伪存真性,进而养成严谨、求真、务实、创新的良好办事态度与办事风格,加强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改进现行数学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大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渗透人文精神,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探索.数学教师一方面,必须加强自己的数学基本功、数学知识素养,熟悉数学学科的发展历程、社会功能以及学科内在的各种基本概念、定律、公式等等,以便可以针对性、系统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另一方面,数学教师还要指引学生了解数学学科的发展现状,让学生发现数学学科中的未知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独立钻研,自主探索,由此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体验到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人文精神,并潜移默化地被其熏陶,陶冶了大学生的性情[4].
四、结 语
综上所述,数学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单纯的数学知识不能代表丰富深刻的数学文化.高校数学教学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将数学知识传授与数学人文精神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数学人才.也可说在当代高校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是高校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认识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袁芳.论高校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大学教育,2013(19):15-16.
[2]侯衍芬,祁燕.论大学数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9):94-95.
[3]王立茂.高校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5(15):117,208.
[4]林希.数学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教育,2014(2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