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商科专业课堂教学生态系统建设之思考
2018-03-14何天立孙丽艳
何天立+孙丽艳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方法与形式固化呆板,教学过程中信息单向传递,内容设计教师中心倾向,教学结果服务社会意识缺乏等问题,共同构成了传统课堂教学系统失衡现象。建构良性的基于互联网背景的高校商科课堂教学生态体系,需从课堂内部与课堂外部两个层面进行完善,实现课堂内外部之间的信息传递与能量互换的生态系统,完成课堂教学服务社会与地方经济之任务与目标。
[关键词]商科教学;课堂教学;课堂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1-0128-03
Abstract: The teaching methods in a traditional classroom have some problems, such as rigid teaching methods and modes, un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in teaching process, tendency of teachers-orientation in content design and lack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in teaching results, which are all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imbalance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ng a healthy classroom ecosystem in business college under the internet background needs to be perfected from two aspects: internal classroom and external classroom, to realize the ecosystem of information transfer and energy exchange between the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 to complete the task and goal of classroom teaching,serving the society and local economy.
Keywords: Teaching of Business Studies; Classroom Teaching; Classroom Ecosystem
[作者简介]何天立(1969-),女,辽宁新民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消费经济学;孙丽艳,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基金项目]山东工商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1688201725);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2CGLJ06)。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技术、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的紧密结合,推动了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各种类型的传统业态形式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与挑战。教育产业作为传统的业态形式,在互联网浪潮席卷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转变契机。课堂教学作为教育产业生产过程的基础单元,其生态环境体系的重建与再造,是每个教育部门的一线工作者所不可回避的现实命题。
一、研究的理论范畴
运用生态学(Ecology)的思想与方法,来分析客观事物的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的分析方法使得西方的学术性研究暂时摆脱了片面的、孤立的研究客观对象与现象的研究分析范式,将研究对象内置于它生成的场景中,较好地揭示了客观事物与其环境生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进而演绎发展成为生态系统(Ecosystem)的研究分析方法。
根据西方学者G Tansley、Lindman、Whittaker等学者对生态系统的经典性诠释:一个能被称之为良性的生态体系,将包含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特定的营养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这样一个功能单位就被称为生态系统。[1] 可见,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体系的构成是由组成该系统的主体与客体,以及系统集成所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等多种要素共同组成的。
评价一个生態系统的物理状态之好坏,学术界有不同的认知与标准。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的生态经济研究中心的柯斯坦扎与梅格(1999),在俩人合作的题名为《何为健康生态系统》的作品中指出:“健康生态系统是一个可持续的、完整的、在外界胁迫情况下完全具有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2] 当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生态系统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三大要素的评价上。基于上述三者间的关系,柯斯坦扎、诺顿、海斯克(1992)三人联合提出了健康生态指数(Health index,HI)公式:
HI=V(vigor活力)×O(organization组织) ×R (resilience恢复力)[3]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获得本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是:
(一)一个良性的、健康的生态系统标准有二个:一是,为了确保系统运行的健康、活力和自我恢复力,一定要建立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结构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的稳定机制。二是,良性系统的社会评价标准将在于考查系统运转的结果,是否有利于构成系统的生物体的自我健康发展,以及在形成生物体可持续性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建造上的辅助能力。
(二)将生态系统的建构思想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分析中,可以清晰地勾勒出良性的课堂教学生态体系的框架结构。该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课堂教学主体(老师)、教学客体(学生)、教学内外部环境三方面。而良性的生态课堂环境体系中,应该建立在教学主体、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和互动上,以及在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目标的建立上,同时还应当与社会需要和外部环境之间保持完美的契合与良性的互动关系。以生态系统论的观点来探索课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机制,寻找课堂教学运行规律,对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生态失衡
在国际上,对于课堂教学形式的研究与划分是根据设计者在教与学权重比例安排的大小,将课堂教学划分为直接教学与开放式教学两种基本形式。而直接教学属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是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中心的指导性教学方式。开放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执行上,加大学生个体和团体活动所占的比重,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及意义。[4]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割裂了系統构成要素之间的信息互动与传递,导致传统课堂教学之生态系统存在体系不完善、教学模式僵化等方面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形式主要采用直接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形式以教师传授式为主,学生成为被动的信息与知识接受器;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师生间互动稀少,教师唱独角戏,教师满堂灌,课堂内部信息呈单项流动等问题。
(二)教学过程信息源发送中心单一、信息传递方式简单。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课堂设计与知识传授,信息流没有形成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与对流。尽管互联网移动终端已被广大学生所使用,但是移动互联网被应用于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内容与知识方面之用途的使用尚不普遍。手机仍然只是一个生活与娱乐用途的工具,没有充分发挥手机和互联网对课堂教学的积极推动作用,移动终端信息流向在课堂教学中也未被加以引导和控制。
(三)课堂教学与社会地方经济联系不紧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应当以服务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和理念。脱离这一宗旨和目标,不仅会导致课堂教学授课内容呆板,缺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也会因此而缺少针对性和特色性,无法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实践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脱节。进而引起教育产品市场滞销问题,大学生就业难题就成为学生本人、毕业生所在学校以及社会的痼疾。
三、良性的商科课堂教学生态环境建设路径
(一)营造课堂内部良性生态系统之思考
在课堂生态系统的诸要素中,人作为最为活跃的要素,即学生与学生的人际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人际互动构成了课堂生态系统两大最为重要的动力。[5]建立良性的课堂教学内部生态系统的建构目标,主要是通过营造信息互动与对换的话语空间与课堂运行机制,解决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僵化与呆板的弊端。具体建议如下:
1建立开放式教学形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将企业经营的全景式运行过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经营全过程,这种利用情境学习的教学方式,完成师生角色切换,教师成为授课知识传递信息流的主控和引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设计内容的途径之一。课堂内部教学气氛的互动与循环,良性的生态系统的建立,不是单靠任课教师提前的精密设计安排就能够全然控制实现并完成的,尚且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热情,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与学生部分现实性的愿望之间的协调与统一管理是建立课堂内部生态体系的核心要素。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真实企业,接触到前沿的管理思想和技术。变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手段,不再拘泥于课本案例教学,教师、行业专家仅仅起到引导、指引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内容的选定决定着课堂生态系统中教师与学生两大活力要素能量的流动,所以在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尝试翻转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与内容操作。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与注意力;还能提高课程信息内容更新的速度,使课堂内容更新的脚步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当前,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已经出现了一些社会实践的产物。例如,慕课(MOOC)与微课。这些有益的信息技术尝试与引入,有效地改变了课堂的教学管理模式,对于营造直复式的、有机互动的、多中心的课堂教学情景氛围的效果是明显的。
3由于商科教学内容庞杂且具体,涉及到理论与实践的兼顾,多学科跨专业知识与内容的覆盖。因此,建立良性的课堂教学生态体系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水准要求较高,跨专业的实践属性需要各类型知识结构的专业教师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对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商务学科课程的传授任务,建立一个有机互动生态教学系统的建构。
4学习反馈是教师指导学习与学生学会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课堂生态系统的重要要素之一,其根本目的是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对学习的指导。利用学习反馈渠道,随时捕捉学生学习反馈的信息,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反馈予以有效回应,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指导学生学习的进度,学生也应充分利用自我反馈信息与教师协商调整学习的难度,师生协商合作,实现学习反馈的动态平衡。
5营造一个适宜学习的环境。基于课堂生态的学习环境是指与学习环境相关的因素如物理环境、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等的和谐统一。从根本上说是人际的和谐、精神的和谐与心理的和谐。只有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师生才能协作共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构建课堂外部生态系统工程
本着课堂教学应当服务社会,服务地方政府与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多元目标,课堂教学生态系统要建立与地方企业、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对接与功能服务意识。美国著名的“维斯康星思想”的基本内涵就是:大学必须参与所在州(地方)政府的具体社会事务,将全州作为教学场所,与州政府密切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互惠互利。[6] 威斯康星思想从其本身的语义上来看,只是狭义的指向了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其延展的社会范畴可以扩展到对社会机构与组织的各个层面,以及国民经济、地方经济和市场的各个部分。总之,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市场、服务社会人群乃是一切教学与研究的终极目标。
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外部生态系统的建设需要从以下的方面逐渐完善,现以山东工商学院为例加以说明。
1服务国民经济与社会,推进互联网平台与学生创业实践结合的尝试,推动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最终目标,建立课堂产出与社会转化之间的衔接点和应用平台。利用互联网时代下的各种创业式的电商平台,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并开展跨境电商以及国内电商平台的各种业务,通过干中学的方式,完成有关课堂知识的转化,服务社会,并能够锻炼学生的商业能力。以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为例,该院师生们自2014年起,主动与山东烟台中小企业网商协会共同建立了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基地,在此人才基地孵化下运行的天猫实训培育基地,阿里电商平台的师资培训等课程与实践活动,使得经济学院商务专业的学生借助现实的商业平台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并在实践中活学活用所学的有关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的知识,体会了书本知识和理论的实践意义与内容。
2服务地方经济,搭建地方经济与学生参与共建的平台,创造参与企业实践的土壤。为了更好地落实课堂教学内容服务地方经济目标,经济学院组织学生参观地方企业,获得与地方企业级企业家接触的机会。此外,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还利用暑假期间深入农村,参与农村电商扶贫开发计划。在山东海阳市郭城镇山脚村,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电商知识,帮助村办企业和村民完成了电商平台知识普及与运用。通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师生角色的转换,完成了课堂教学活动中书本知识的现实运用,服务了地方经济,也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
3服务科研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以经济学院教师所承担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食品安全体系追溯系统为依托,经济学院的学生利用假期深入西北城市宁夏、银川等城市先后对我国知名品牌蒙牛、伊利等奶制品企业做深入的问卷调查,建立了学生与社会交流的平台与机会,也提高了学生参与了解科学研究过程的兴趣。
4选聘知名企业家、风险投资人、政府相关人员等各行业优秀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形成协同育人的新机制,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7年9月,经济学院聘请中金黄金公司烟台分部的姜经理来学校给国际贸易与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做市场营销大赛的顾问与特约指导嘉宾,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创造了学生接触与了解企业家思想的机会,拓宽了视野。
5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合理发挥其作为分解者的作用,通过履行职能、制定政策、分配经费及指导建议等,为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山东工商学院积极推动一线教师进行各类别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与探索,成为教育改革的积极助推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增文,等.关于生态系统概念的讨论[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3(12):204-208.
[2]Costanza R, Mageau M. What is a Healthy Ecosystem[J]. Aquatic Ecology, 1999(1).
[3]Costanza R, Norton BG, Haskell B D. Ecosystem healthy[M]. Washington D.C. Covelo, California, Island press, 1992:5-49.
[4] [德]希尔伯特·迈尔. 德国课堂教学发展的建议[J].全球教育展望,2017(7):31-46.
[5]尹达,等, 课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机制研究[J].教育理論与实践, 2014(34):10-12.
[6]郑恒斌. 地方性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11):69-70.
(责任编辑:顾晓滨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