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训练损伤问卷调查与分析
2018-03-14程金新杨冀韬
程金新,杨冀韬
(1.武警学院 消防指挥系,河北 廊坊 065000; 2.大同市公安消防支队,山西 大同 037000)
2008年《消防法》中规定,公安消防部队除完成火灾扑救任务外,还要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这对消防员的体能、技能水平有了更高要求。基层消防部队就需要把专业训练放在首位,向训练要战斗力。但在训练过程中由于消防员训练任务重、强度大、难度高,再加上组训者不能完全做到科学施训,导致训练损伤经常发生,评残率和伤残率较高,种类繁多、原因复杂[1-2]。关于训练损伤调查研究比较少,有的对易受伤部位进行了调查[3-5];有的对生理和心理因素等进行了调查[6]。但仍未开展过大范围的训练损伤调查、统计工作,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我国消防员训练损伤的现状。同时针对消防员日常体能、技能训练及集训期间出现的训练损伤研究不多,结合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解剖学知识进行的研究目前仍比较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消防员的基本情况和生活习惯、训练情况及消防员在过去的一年中的训练损伤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为消防部队掌握消防员损伤现状、损伤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为减少训练损伤,科学施训打下良好基础。
1 问卷调查
1.1 调查目的
消防训练中导致消防员训练损伤的因素众多,有些损伤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就很难恢复,会对其日后的训练造成较坏影响。本文为得到消防员训练损伤的真实情况及主要致伤因素,根据我国消防部队训练现状,特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为减少消防员训练损伤提供依据。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地点抽样
本次调查为得到训练损伤一般情况,随机选取北京、上海、天津、河南、山西五个消防总队进行调查。
1.2.2 调查对象
五个总队基层消防中队的受训消防员。
1.2.3 问卷发放
以发放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的方式,对五个总队基层消防中队的受训消防员进行调查,共计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76份,有效问卷750份,有效率96.6%,符合调查要求。
1.3 调查内容
本调查问卷主要调查消防员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的时间段内的训练损伤情况,主要内容为三部分:(1)调查消防员的基本情况和生活习惯,包括年龄、军龄、身高、体重、受教育程度、是否为独生子女、军衔、吸烟情况、入伍前身体情况、睡眠情况等;(2)调查消防员的训练情况,包括训练开始前和训练结束后是否有充分的热身整理活动、对组训者讲授内容的理解程度、训练场地、训练服装、鞋舒适程度、训练中是否有饥饿或感到缺水、是否按照训练大纲施训等问题;(3)调查消防员在过去的一年中的训练损伤情况,包括受伤次数、发生训练损伤的科目、损伤部位、损伤发生时间、损伤性质及程度、损伤病程、损伤的主要原因等。
1.4 数据处理
回收调查问卷后使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并进行核对,对数据进行汇总、整理。采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消防员训练损伤发生率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被调查的750名消防员中,在入伍以后有过不同程度训练损伤的有711人次,占调查对象的94.8%;被调查的750名消防员在过去一年当中有过一次及一次以上不同程度训练损伤的有433人次,占调查对象的57.7%,发生运动性疾病的有142人次,占调查对象的18.9%;发生过一次以上训练损伤的人数为101人次,占损伤总人次的23.3%,所以本次被调查消防员年损伤人次为575人次,年受伤率为76.7%。
2.2 训练损伤的人群分布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将在过去的一年内受伤的消防员依军龄分类,可以得到结果为:新兵入伍第一年受伤率最高,达到了86.9%,训练损伤率随着军龄的增加而减少,具体见表1。原因为:一般新兵入伍前身体素质较差,且新兵连期间训练强度大,身体素质不能达到要求而导致较易发生训练损伤;其次,消防业务训练对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熟练度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军龄的增加和训练次数的增多,积累的训练经验及对训练动作的掌握程度越高,安全意识也随之加强,故训练损伤发生的概率降低。
表1 不同军龄损伤分布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将在过去的一年内受伤的消防员依据是否为独生子女分类,可以得到结果为:独生子女出现训练损伤的概率较高,见表2。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为:独生子女入伍前往往是家庭的中心,在性格上较为固执,不合群,不愿接受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从而入伍后与他人沟通交流能力较弱,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差,易在训练中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其次独生子女在培养过程中易出现娇生惯养、体育锻炼少、家务劳动少等情况,导致其入伍前体质较差。
表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损伤分布
2.3 训练损伤部位分布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被调查消防员在过去的一年内发生的训练损伤按损伤部位分析,得到以下结果:膝关节出现训练损伤比例最高,共发生84人次损伤,占总损伤人次的14.6%;其次为肩部训练损伤,共发生72人次损伤,占总损伤人次的12.5%;接下来为腰部训练损伤,共发生69人次损伤,占总损伤人次的12.0%。
2.4 消防员训练致伤科目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所调查消防员在过去的一年内导致训练损伤最多的训练科目分别为登高操作(6、9 m挂钩梯),3 000 m跑,400 m疏散物资救人,详见表3。
2.5 消防训练损伤的时间分布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被调查消防员在过去的一年内发生训练损伤的时期分布为:在日常训练中受伤的消防员共198人次,占总损伤人次的34.4%;在集训、打铁时期中受伤的消防员共377人次,占总损伤人次的65.6%。
表3 各训练科目损伤发生人次及构成比例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被调查消防员在过去的一年内各季节都有训练损伤发生,其中冬季发生次数最多,为208人次,占总损伤人次的36.2%,其次为夏季,损伤次数为146人次,占总损伤人次的25.4%,春季损伤次数为112人次,占总损伤人次的19.5%,秋季损伤次数为109人次,占总损伤人次的19.0%。
2.6 训练损伤的性质
训练损伤依据损伤性质不同可以分为肌肉伤,关节伤,韧带伤,软组织挫伤,应力性骨折等。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被调查消防员在过去的一年内发生的训练损伤按不同损伤性质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在所有损伤类型中,肌肉伤发生的次数最多,共146人次,占总训练损伤人次的33.7%;其次为关节伤,共117人次,占总训练损伤人次的27.0%;劳损共发生89人次,占20.6%;软组织挫伤共发生68人次,占总训练损伤人次的15.7%;应力性骨折共发生13人次,占总训练损伤人次的3.0%。
2.7 训练损伤的病程
训练损伤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由暴力行为间接或直接一次性带来的损伤称作急性损伤,其特点是损伤症状和病程往往较短,且症状具有突发性,如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等。由超负荷训练导致的身体轻度损伤日积月累造成的较严重的损伤被称为慢性损伤,具有症状渐起、病程长的特点,如肩袖损伤、腰肌损伤等。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被调查消防员在过去的一年内发生的训练损伤按不同损伤病程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慢性损伤发病人数较急性损伤更多,共256人次,占59.1%,余下发生急性损伤人次为177人次,占40.9%。
2.8 训练损伤因素分析
依据消防员训练现状及训练项目的内容和特点,将导致消防员训练损伤的因素分为生理因素、训练因素、技术因素、心理因素、疲劳因素和其他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可知本次被调查750名消防员在过去一年中有575人次发生训练损伤,且在以上几种导致损伤的因素之中,占比例最多的是训练因素,损伤次数为175人次,占总损伤人次的30.4%;其次是疲劳因素,损伤次数为119人次,占总损伤人次的20.7%;第三位是生理因素,损伤次数为106人次,占总损伤人次的18.4%;第四位为技术因素,损伤人次为82人次,占总损伤人次的14.3%;最后两位分别为心理因素和其他因素,损伤次数为63人次和30人次,分别占总损伤人次的11.0%和5.2%,见表4。
表4 消防员训练损伤因素分析
为了更加深入细致地分析消防员训练损伤的原因,将各个损伤因素再进一步细化、分类,六大因素又细化为准备活动不足、局部负担过重、带伤坚持训练、技术要领不对等18个更加具体的损伤原因。
2.8.1 训练因素
导致消防员训练损伤的训练因素主要包括准备活动不合理、训练内容安排不合理、带伤进行训练、局部负担过重等。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受伤消防员中有175人次选择训练因素为其训练损伤的主要因素,其中因准备活动不合理导致训练损伤的有96人次,损伤比例占54.9%,为训练因素的第一位;因带伤坚持训练导致训练损伤的有42人次,损伤比例占24.0%,为训练因素的第二位;因训练内容安排不合理导致训练损伤的有27人次,损伤比例占15.4%,为训练因素的第三位;因局部负担过重导致训练损伤的有10人次,损伤比例占5.7%,为训练因素的最后一位。
2.8.1.1 准备活动
通过统计分析得知,准备活动不合理是导致消防员训练损伤的主要因素。这表明基层组训者对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对消防中队训练情况及问卷调查得知,准备活动不合理主要包括:训练前未开展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进行不充分,准备活动运动量过大,准备活动与正式训练间歇时间太久,见表5。
表5 准备活动不合理各因素分布
准备活动不充分指的是消防员所开展的准备活动时间或程度没有达到要求,身体各项机能没有达到适合训练的水平,是准备活动不合理中最主要的致伤因素,占47.9%。当未开展充分的准备活动时,消防员在进行正式训练时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未能达到适合训练的要求,且肌肉温度较低,供血及氧气不充分,弹性差,很容易在训练中出现损伤。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部分基层消防中队对准备活动都管理较为松散,没有严格、科学的开展,造成了训练安全隐患。
准备活动量太大指的是消防员在开展准备活动时完成的运动量超过了适宜的运动量,是准备活动不合理中第二大的致伤因素,占24.0%。准备活动的量过大时,消防员在进行正式的训练时,身体已经处于疲劳状态,不但不能顺利完成训练要求,还易导致肌肉及韧带训练损伤。
准备活动与正式训练间隔时间太长指的是消防员做完准备活动之后没有在短时间内进行正式训练,致使准备活动与正式的训练间隔时间过长,其占因准备活动不合理因素致伤的17.7%。当准备活动与正式训练间隔时间过长时,准备活动所起到的有利于开展训练的生理作用已经削弱或不存在,失去了开展准备活动的意义,致使在训练中发生损伤。
未做准备活动指的是消防员在训练中直接进行正式训练。在未做准备活动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复杂、大强度的正式训练,身体的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将不能达到训练的要求,同时肌肉力量及韧带的伸展性都不够,非常容易导致训练损伤。
2.8.1.2 坚持带伤训练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可知,因坚持带伤训练导致训练损伤的消防员有42人次,损伤比例占24.0%,为训练因素的第二位。所以说带伤训练也是引发消防员训练损伤的主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带伤训练指的是受伤消防员在仍未痊愈的情况下,就重新开始参加训练。这无疑增加了再次发生训练损伤的机率。消防训练科目具有难度大、复杂度高的特点,对参训消防员的身体素质及其神经系统对肌肉协调控制的能力要求较高。消防员带伤坚持训练时,身体素质较未受伤时下滑较大,训练损伤会导致受伤部位肌肉力量及收缩能力下降、柔韧性变差、中枢神经对该部位调控的准确性下降;在心理方面,受伤消防员通常在参加训练时会表现出信心不足、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心理状态。消防员在这种状况下继续参加训练,极易再次出现训练损伤。
2.8.1.3 训练内容安排不合理及局部负担过重
通过统计分析得知,训练中主要因内容安排不合理及局部负担过重导致训练损伤的共有37人次,损伤比例占21.1%。局部负担过重是指在训练中,基层组训人员对训练内容安排不合理,使受训消防员的局部训练负荷超过了其可能承受的生理极限而导致训练损伤。通过调研发现,现在部分基层消防中队训练内容的安排还是依照经验训练模式。虽然经验训练模式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也有一定的盲目性,容易导致训练损伤增多。
2.8.2 疲劳因素
运动性疲劳是指由于训练而引起的运动能力下降,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的现象。疲劳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机体长期超负荷运动时,出现运动性疲劳是非常正常的,但如果疲劳进一步加重,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过度疲劳,这是一种病理反映,极其容易造成受训者出现多种训练损伤。由于消防训练科目难度较高,训练量较大,所以消防员很容易出现训练疲劳,进而发展为过度疲劳,导致训练损伤。通过对调查问卷统计发现,被调查消防员中有119人次因疲劳因素导致训练损伤,占总损伤人次的20.7%。对这119人次进行进一步分类分析,其中有66人次是因超负荷训练导致训练损伤,占疲劳因素的55.5%;有27人次是因恢复周期短导致训练损伤,占疲劳因素的22.7%;最后,有26人次是因为营养补充不良导致训练损伤,占疲劳因素的21.8%。
2.8.3 生理因素
被调查消防员训练损伤的生理因素包括身体素质差和旧伤未愈等。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共有106人次因生理因素发生训练损伤,其中有95人次选择其受伤因素为身体素质差,占生理因素损伤比例的89.6%;有11人次选择其受伤因素为旧伤未愈,占10.4%。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在运动时协同工作能力的综合反映。当消防员身体素质较好时,训练过程中出现机体损伤的概率会大大降低,训练损伤的危害性也会降低。由此可见,重视身体素质的锻炼是预防训练损伤的重中之重。结合目前消防训练科目的特点来看,消防员的基本身体素质成分主要包括耐力、力量、速度及柔韧性。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由于身体素质差导致训练损伤的共有95人次,其中选择因耐力素质差受伤的有25人次,占身体素质差因素的26.3%:选择因力量素质差受伤的有41人次,占身体素质差因素的43.2%;选择因速度素质差受伤的有18人次,占身体素质差因素的18.9%;选择因柔韧素质差受伤的有11人次,占身体素质差因素的11.6%,见表6。
表6 身体素质因素分布
2.8.4 技术因素
消防员训练损伤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动作不熟练、未准确掌握技术要领及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等。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可知,575人次受伤消防员中有82人次选择发生训练损伤的原因为技术因素,占总受伤人次的14.3%。对这82人次进一步的分析,其中有42人次选择其受伤因素为技术要领不正确,占技术因素损伤比例的51.2%,居第一位;有31人次选择其受伤因素为技术动作不熟练,占技术因素损伤比例的37.8%,居第二位;有9人次选择其受伤因素为自我保护意识差,占技术因素损伤比例的11.0%,居第三位。
2.8.5 心理因素
被调查消防员训练损伤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过度兴奋、情绪低落和自我保护意识差等。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可知,575人次受伤消防员中有63人次选择发生训练损伤的原因为心理因素,占总受伤人次的11.0%。对这63人次进行一步的分析,其中有33人次选择其受伤因素为情绪低落,占心理因素损伤比例的52.4%,居第一位;有21人次选择其受伤因素为过度紧张或兴奋,占心理因素损伤比例的33.3%,居第二位;有9人次选择其受伤因素为自我保护意识差,占心理因素损伤比例的14.3%,居最后一位。
3 结论
3.1 调查研究表明,现阶段消防员训练损伤情况较为严重,年损伤率达到了76.7%。训练损伤的发生率呈现新兵发生率高(达到86.9%),独生子女发生率高的规律特点(独生子女占调查总数的68.9%)。
3.2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消防员训练损伤在全身各个部位都有发生,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膝关节(14.6%)、肩部(12.5%)、腰部(12.0%);损伤病程一般为慢性损伤居多,共256次,占59.1%;损伤类型以肌肉伤发生的次数最多(共146人次,占总训练损伤人次的33.7%);其次为关节伤(共117人次,占总训练损伤人次的27.0%);有65.6%训练损伤发生在集训、打铁时期;被调查消防员在过去的一年内各季节都有训练损伤发生,其中冬季发生次数最多,为208人次,占总损伤人次的36.2%。
3.3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所调查消防员在过去的一年内导致训练损伤最多的训练科目分别为登高操作(6、9 m挂钩梯),3 000 m跑,400 m疏散物资救人。
3.4 导致消防员出现训练损伤的因素主要为:训练因素(准备活动不合理、坚持带伤训练、训练内容安排不合理、局部负担过重),疲劳因素(超负荷训练、恢复周期短、营养不良),生理因素(身体素质差、旧伤未愈),技术因素(技术要领不正确、技术动作不熟练、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心理因素(过度紧张、兴奋、自我保护意识差、情绪低落)。其中,造成训练损伤较多的因素为准备活动不合理、身体素质差、超负荷训练。
[1] 袁学明.某部消防员训练伤的成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1, 29(5):376-377.
[2] 何平.浅谈基层消防中队作战训练中常见的损伤及预防措施[J].考试(教研版), 2012(3):131.
[3] 焦爱红,蔡创生.消防员常训科目训练致伤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34(3):379-383.
[4] 钱文祥.消防员训练伤271例致伤特点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0,17(4):532-532.
[5] 袁名辉,肖逸鹏,陈芒,等.军事训练致膝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J].人民军医,2009,52(10):633-634.
[6] 宋岩岩.消防队员训练损伤防护和康复[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防火技术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