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地景观

2018-03-14图文

照相机 2018年1期
关键词:逆光

图文|齐 欣 齐 备

图1 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

湿地、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图1)。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目前,全球湿地约占陆地总面积的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

中国湿地面积约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1.9%,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湿地类型,一种湿地类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湿地按性质一般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天然湿地包括沼泽(图2)、滩涂、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泛洪平原、珊瑚礁、河口三角洲、红树林以及小于6m的浅海等。人工湿地包括水库、池塘、稻田等。

图2 沼泽属于天然湿地

湿地的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碳循环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蓄水御洪一般情况下,湿地与河流相连,多位于本地区的地势低洼地带,含有大量持水性良好的泥炭土和植物及质地黏重的不透水层,使其具有巨大的蓄水能力,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然后用较长的时间将水排出,许多湿地成为天然的涵养水源、调节洪水的理想场所(图3)。

调节气候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过多、全球气温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然而,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可以调节大气成分,原因是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固定了陆地生物圈35%的炭素。湿地中的部分植物还具有吸收大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从而改善空气质量,让空气更清新(图4)。

湿地对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重大,湿地的水分蒸发和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使得湿地和大气之间不断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对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具有明显作用。

物种基因库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稳定性较高,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得许多野生生物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生存和繁衍。同时,湿地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他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其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善的植物群落。因此,湿地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图5)。

图3 湿地可以减缓径流,并具有蓄洪防旱功能

图4 大量水杉,如同“生态巨伞”错落有致地矗立在清澈的湿地水面上

图5 许多自然湿地为水生植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场所,保护了生物及遗传多样性

图6 蓼科植物蓼子花开遍滩野,繁花锦簇,一派生机盎然

湿地植物是众多植物中的一种,一般生长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可以分为水生、沼生、湿生3类。主要有再力花(别名水竹芋)、水生美人蕉、茶菱、花叶芦竹、黄菖蒲等。湿地植物除了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外,还能够直接给人类提供工业原料、食物、观赏花卉、药材等。

“湿地小红花”——蓼子花,通常出现在枯水期间湿地裸露的湖滩上,开放的时间很短,约半个月左右。蓼子花姹紫嫣红,密密麻麻,铺天盖地,像一块硕大无比的粉红色地毯,把大片的湖滩湿地装扮得妖艳无比,似梦中的天堂仙境(图6)。

湿地的生态环境复杂,适于各类动物,如甲壳类、鱼、两栖类、爬行类、兽类等生存和繁衍。特别是为多种珍惜濒危野生动物,也包括珍稀水禽鸟类提供了必须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最让人心潮激荡的场景是:夕阳西下,成群的雁鸭在湿地上空盘旋,在火红的天空留下美丽的倩影(图7)。

图8 湿地为人们提供着丰富的动植物食品资源

图9 湿地景观的建设和利用,为人们提供了聚集、娱乐场所

图10 湿地一旦遭受破坏,很难自我修复

图7 湿地是良好的珍稀鸟类栖息或越冬地,为百鸟乐园

提供食品正因为湿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水源充沛、肥力和养分充足,有利于水生动植物、水禽等野生生物生长,使得湿地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且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可持续提供直接食用的鱼类等各种动物或用作加工原料的莲藕、菱角、芡实等植物产品(图8);同时还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包括食盐、天然碱等多种工业原料及稀有金属矿藏。

休闲佳处长期以来,由于湿地特有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一直是人类居住的理想场所,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发祥地。近年来,湿地的社会功能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呆久了的人们身处湿地中,面对着那或广袤无垠、或生机盎然的湿地景观时,会从感官、心理、精神上都感受到轻松与愉悦。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工湿地正以公园、科普教育区、生态农业园区、甚至小区主景观的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湿地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特有的生态旅游资源,在旅游规划中的开发和利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人工设施为湿地锦上添花,为城乡旅游撑起了一片新天地(图9)。

湿地的脆弱性

湿地具有很强的降解污染功能,许多自然湿地生长的湿地植物、微生物,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把人类排入湖泊、河流等湿地的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有益的物质,如某些可以导致人类致癌的重金属和化工原料等,能被湿地吸收和转化,使湿地水体得到净化。然而,湿地生态系统处理污水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生态、生化过程,是湿地的理化、生物作用的综合效应。湿地净化水质必须在其自然承载能力之内,一旦湿地遭受严重破坏,就会丧失自我修复能力(图10)。我国许多自然湿地污染严重现象,就是由于过量排放污染物造成的。

湿地集树木、水草于一体,生态也相对脆弱,保证湿地生态的良性发展,后期的管理与保护尤为重要。历史上,由于认识上存在偏差,湿地被大量围垦侵占,功能急剧退化(图11)。鉴于大量深刻的教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退林还湖、退田还湖等硬性措施,都是为了恢复原生环境,造福人类。为了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1996年3月湿地国际联盟组织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每年开展纪念活动,每年都会有一个主题,希望以此唤起大家对湿地的关注,共同保护好“地球之肾”。

图11 被围垦或淤积后,湿地的功能会大为受损

湿地拍摄技巧

拍摄湿地,就要表现湿地的美。湿地的美,在于它的地貌特征,同时隐于湖水和天空之中。

天气及时段首先是选天气,选时段。理想的天气是晴天多云且无风,水面会倒映着蓝天、白云,反光很美。最佳时段应该是夕阳刚落山至天空完全暗下来之前。这个时段的天空,不但有彩云,而且光线非常柔和,没有杂光。柔和的光线照在湖面上,变化的彩云映在湖水中,连同湖边景物的倒影,景色将更加美丽(图12)。相反,如果天气不好,比如阴天、无云,阴灰的天空映在湖水中,使湖水失去了灵气,变成了死水。这样拍摄的画面,即使构图再好,也不会有美感。

光线对于初学者的用光,过去一贯的建议是让太阳位于自己的身后,以顺光拍摄,使得被摄对象正面受光,遵循这一建议拍摄出来的画面往往都是很成功的。但逆光(包括侧逆光)是非常具有造型效果的光位,它能让主体周围形成漂亮的轮廓光,并让主体从深色的背景中跳脱而出。正午的阳光可以作为逆光光源,但由于光的角度非常高,产生的效应接近于顶光。当早晨或黄昏太阳接近地平线时,地面上的物体基本上完全是被逆光照射的,因此效果上看主体更为突出、更加色彩强烈。相对而言,冬季比夏季更适合逆光拍摄,因为冬季的日弧线位置非常低,逆光的效果也就更好(图13)。

在低照度下,还可以运用慢门速度拍摄技巧,将湖面拍摄出柔如丝绸、轻滑无比的效果。如果加用人工局部补光,能将不重要的元素淹没在黑暗中,而突出主体、深化主题(图14)。

图12 水表犹如镜面,晶莹剔透,傍晚的云霞让湿地充满了生机和灵气

图14 工人补光的画面效果,在于控制环境光与对主体补光的强弱对比

图15 春天的湿地,嫩草青青,曲水回环

季节湿地四季,景色大不同。春天,整个湿地从冬眠中苏醒,新发的绿草从地表探出头,放眼望去,满眼生机勃勃,春的气息在明媚的春光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新(图15)。

夏日,湿地菱叶成片浮在水面上呈三角形,白色花朵,菱角开始熟了;绿树阴在阳光的映射下留下道道光影,绿意盎然吹散了暑意,走在蜿蜒的小路,蹚着漫水栈道,感受夏日难得的宁静悠远(图16)。

秋天,是湿地一年四季中最色彩斑斓的季节,犹如被上帝打翻了颜料盒,只见草长云低,风吹水皱,野鸭惊起,芦花漫天。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让思绪、芦絮一起舞动,总是味道浓郁(图17)。

冬天的湿地,比起秋天也许太过单调,但是正逢一场漫天飞雪,素雪银霜,似一幅浓厚的油彩画,一首流动的诗,又宛如美丽的童话(图18)。

图16 这样的环境,能让人静享夏日时光

图17 连片的芦苇沼泽湿地成为秋季“最美湿地”

猜你喜欢

逆光
一种基于阈值分割的自适应逆光图像处理算法*
浅谈逆光摄影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镜头“吃光”的照片有啥坏处?
逆光的魅力与作用
vivo X20:逆光摄影展
光影抒情
去年的窗前
逆光之美(下)
好照片在逆光中
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