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业不良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成因及对策
2018-03-13王婧慧
本文为2017年度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校级课题《独立学院学业不良大学生心理特点、成因及对策——以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为例》(编号:LSHH17-18SZ2)研究成果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500名学业不良大学生的调查,系统研究了独立学院学业不良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分析其存在问题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独立学院学业不良大学生的教育对策。一是大学生学风建设工作队伍的标准要“高”;二是独立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的形式要“新”;三是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动实践要“合”;四是社会、家庭和朋辈群体的引导要“正”。
【关键词】 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业不良;成因;对策
学业是每一位大学生的“主心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的高等教育,关注和关心大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发表的演讲中寄语青年学生:“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1]根据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的做好学业不良大学生的学业指导工作,是独立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独立学院学业不良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通过对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管理系、文法系、艺术系和外语系的大一、大二、大三年级2017学年-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挂科两门及两门以上的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独立学院学业不良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1、学习动机功利化,知行不統一
调查问卷显示,在被问及“在大学期间重视专业课、基础课的学习重要还是考取各类证书更重要”时,有76.8%的大学生选择考取各类证书比学习专业课、基础课更重要,这说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市场经济杠杆的影响,呈现功利化。在被问及“大学期间你是否能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学习”时,95.4%的大学生选择不能,这表明独立学院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大学学业的重要性,但学习动机功利化,知行不统一。
2、自我认知不足,缺少学业期望
期望作为“人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心理功能之一”,[2]学业期望是指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以及自己的未来向往和期待。当被问及“大学期间你是否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时,有96.7%的学生选择不掌握,这说明大学生在学业方面的自我认知不足,在学业方面缺少自己的方法。当被问及“自己是否有学习期望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时”, 87.4%的大学生选择没有学习期望,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这说明大部分学业不良大学生缺少学业期望。
3、沟通能力不佳,人际交往不良
当被问及“在校期间是否经常和任课教师和同学沟通学习方面的事情时”,91.4%的大学生选择没有沟通过,这说明学业不良的大学在学习方面的沟通能力欠缺。当被问及“在校期间你是否与老师和同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时”,仅5.1%的大学生选择非常好,29.1%的大学生选择良好,62.3%的大学生选择一般,3.5%大学生选择不好;对此,我们要正视大部分大学生缺乏沟通的技巧和能力的现象。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分析
1、社会因素:“影响长远”但“很难清除”
社会因素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影响主要来自2个方面:一是多元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当前社会各种思潮涌动,个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充斥着校园的“亚文化”,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和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迫在眉睫。二是自媒体迅速发展的影响,“90后”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手机、微信、微博等途径获取各种信息,学业不良大学生本身自我约束力就差,极易造成学生不重视学业。
2、学校因素:“由来已久”但“不易改变”
“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是人们着意营造的培养人的环境”。[3]学业教育是大学生在学校教育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学业不良问题是独立学院需要下决心彻底解决的问题。一是师资力量不足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二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三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3、家庭和朋辈群体因素:“老调重弹”但“不甚见效”
一是家长在高中阶段灌输给孩子的错误教育观念会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家长的教育引导、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和内容、学业关注的重点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学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朋辈群体作为年龄相仿的一类人群,可以轻松交流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学业现状,因此,他们对学业的态度,更容易受到群体成员特别是后进生的影响。
4、个人因素:“特别关键”但“最难把握”
一是大学生学业承受压力的个体差异。由于大学生年级、专业、考试难度等的不同,每个大学生个体对学业压力的承受状况也不尽相同,需要我们及时掌握,把大学生的学业教育与大学生关切的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二是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较低。“自我效能,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4]大学生容易对自己的学业缺少自信心、奋斗精神和未来的规划。
三、独立学院学业不良大学生的教育对策
1、大学生学风建设工作队伍的标准要“高”
一是要努力引进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师资队伍,消除高校教学任务量“重”与师资力量“不足”的强烈反差,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和效果。二是努力改变辅导员带学生数量超编现象,认真落实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和各种待遇,落实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教育引导能力。三是要构建满足大学生日常生活需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经典案例、时代楷模和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它更是一个规范系统,能够规范我们每一个人的“想”和“做”。
2、独立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的形式要“新”
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教师要将枯燥、有价值的理论知识经过讲解加工后,学生听后感觉“很有意思”、“很好奇”,是独立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关键。同时,还要不断满足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需求,以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喜欢的话题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教育教学的切入点,把大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解答他们的理论难点和实践困惑。
3、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动实践要“合”
一是要认识到“大学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是能够决定我们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方式、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式。”[5]大家来到学校,就是为了学习理论知识,让日后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二是大学生要拥有激活背景知识的能力,激活背景知识的能力是指:“人的最根本的能力,是把你的全部知识运用到你要解决的问题上来的能力”。大学生当遇到需要解决问题时,大脑要象计算机的检索功能一样,把有用的知识呈现在脑海里,做到“知行合一”,才能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灵动”起来,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
4、社会、家庭和朋辈群体的引导要“正”
一是社会要积极传递“正能量”。面对网络舆情,要毫不犹豫的先站在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立场上看问题。二是要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正导向”。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传身教、理想价值对孩子的学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三是要激发朋辈群体的“正传递”。同辈群体要主动了解“90后”大学生朋辈群体生活情况,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远离“亚文化”,引导其向“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的价值观靠拢。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五四青年节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EB/OL].http://news.ifeng.com/a/20140710/59094884_0.shtml.
[2] 姚琦,马华维,乐国安.期望与绩效的关系:调节定向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10(6)704.
[3]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5] 孙正聿.知识 能力 人格[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2)149.
【作者简介】
王婧慧(1988—)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管理系辅导员,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