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是我们和鸟类共同的家乡”

2018-03-13杨文明

时代风采 2018年3期
关键词:鹤庆县鹤庆草海

文 杨文明

在人类向自然过度索取、人地矛盾突出的今天,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制定《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云南建立了湿地认定和保护体系。经过认定的湿地,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形式进行保护。

云南省鹤庆草海,属于省内重要湿地,西草海是国内水鸟密度最高的湿地之一。

云南鹤庆草海湿地是由坝子东西山脚众多的潭泉和漾弓江流域水系源源不断的来水,形成的水域宽阔的天然湿地。草海水域通过小溪沟渠、田畴与漾弓江相连,河渠纵横,木舟往来,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水乡。鹤庆草海湿地在给鹤庆人们营造了得天独厚自然旅游景观的同时,在防止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环境保护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鹤庆草海湿地不同程度地遭受破坏,导致草海湿地不断萎缩退化,环境功能与生物多样性逐渐衰减,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泥沙淤积等环境问题使湿地及其功能处于严重威胁之中。保护湿地、可持续利用湿地,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下午5点半,鹤庆草海巡护员寸玉周终于完成了一天的巡护。匆匆吃过晚饭,寸玉周跟队员再次出发夜巡。他说:“现在进入禁渔期,得劝阻夜钓的。”

寸玉周这辈子,始终和高原湿地鹤庆草海紧密相连。幼时到草海里捉鱼,顺便喝口草海水;中年时到草海捕鱼、养鱼,吓走了飞禽,污染了湖水;如今,年近六十的寸玉周回到草海,成为一名巡护员。

寸玉周这样的角色转变,是社会公益组织和当地政府一起促成的。

携手保护

西草海面积仅1平方公里,生态意义可不小。它位于横断山系候鸟迁飞路线,每年冬季,不大的湖面上聚集上百种、近万只鸟类,是我国水鸟种群分布密集的湿地之一。

与西草海相距1公里,还有一片东草海。在寸玉周的记忆里,东草海和西草海以前是连在一起的。“小时候湖里水鸟很多,在湖里捞鱼,渴了就喝湖里的水。”

1974年,鹤庆县在西草海成立城郊渔场,数十条船在湖里打鱼,不少飞来的鸟类盘旋一段,只能离开。上世纪80年代,草海包产到户养鱼,投喂饲料使得水质迅速恶化。打鱼惊走了鸟,养鱼破坏了水。90年代的西草海,水体腥臭,鸟类消失。

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投入,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同时和社会公益组织携手,努力构建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2014年,在云南省林业厅的支持下,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与鹤庆县政府签署了西草海湿地社会公益型保护示范项目合作协议,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对西草海湿地进行全面管理,大自然保护协会作为技术支持单位参与项目。公益组织鹤庆西草海自然保护中心随即成立,开始招兵买马。

“老寸,你可别耍我!”2015年6月,刚参加完西草海自然保护中心招募巡护员的面试,寸玉周就接到了鹤庆县湿地管理局局长的电话。手头有年入几十万元的采石场,却跑来面试每月工资2000块的兼职,难免让人怀疑老寸的诚意。

寸玉周真的来了,还成了巡护队长,巡护队中他年纪最大,干得最卖力。然而,干了一个月,寸玉周开始犹豫。

清理水体垃圾、禁止非法捕鱼捕鸟、开展生态监测,这些工作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没那么轻松。每天外运两三车垃圾,就不是容易的事情。“要不是怕丢人,当时真想不干了。”寸玉周说。

咬牙坚持干了一年,寸玉周选择关闭采石场,专心做一名西草海巡护员。每天早上不到8点,寸玉周准时到自然保护中心签到,直到天色渐黑才下班。“看到草海一天比一天漂亮,比做生意赚钱还开心。虽然一年的收入还没以前一个月多,但是我愿意。”他说。

如今,在西草海自然保护中心,有3名业务专员负责湿地保护与修复、科研监测、自然教育等业务,6名巡护队员负责巡护、清理垃圾及常规监测等。

小手拉大手

西草海自然保护中心成立之初,管护格外艰难,单是为了清理干净湖底积攒了几十年的垃圾,就花了一年多时间。

“现在管得越来越细,但管起来越来越轻松。”自然保护中心副主任刘蓓蓓介绍,西草海湿地虽然是州级自然保护区,却是完全开放的湿地,只有调动起村民保护湿地的积极性,才能事半功倍。他们在这方面想了不少办法,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以前罗伟邑村进入湖体的垃圾不少,我们引导村民成立沟渠污废管理村民自治小组。2017年7月,巡护队员协助他们集中清运两三车垃圾后,自治小组加强宣传、自我约束、自主清理,现在基本不再有新增垃圾。”寸玉周说,村民自觉,比增加管护队员还管用。

以前偶尔会有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偷偷打鸟。“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追着不放,把事情闹得周围村庄都知道。”寸玉周说,现在几乎没人再去打鸟,只有少数村民会偷偷放置地笼打鱼,但这种情况也越来越少。

西草海湿地里有小龙虾,这是对湿地影响较大的外来入侵物种。成立巡护队后,不少村民以为禁止捕捞小龙虾,于是不再捕捞,西草海里的小龙虾数量增长。

“其实我们允许捕捞小龙虾,关键要用正确方法捕捞,比如不能撒饲料诱捕,只能使用夜灯和网兜捕捞,不能伤害其他物种。”刘蓓蓓说,为了让周边村民知晓,自然保护中心连续两年举办小龙虾捕捞大赛。

“去年吸引了周围村庄200多人参赛,小龙虾的数量明显减少。”刘蓓蓓说,2016年当地小龙虾18元一斤,2017年涨到了25元,价格上涨从侧面反映了小龙虾数量的减少。这一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减轻了。

小手拉大手,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西草海自然保护中心负责宣教的陈晓霜介绍,以前有比较调皮的孩子用弹弓打鸟,他们就给孩子们讲解鸟类科普知识,还组织了少年巡护队。“很多群众不知道禁渔期不能垂钓,巡护员劝阻,容易激化矛盾。小孩去劝说,很容易被接受。”

重现生机

从最初的本底调查,到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需水量的测算等,都需要有科研支撑。公益组织引进丰富的专家资源,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社会公益组织的介入既补充了保护经费,又带来了更先进的技术力量和工作方法。特别是动员公众参与,社会公益组织经验更为丰富。”鹤庆县草海湿地管理局局长高翔鹄说。

当然,政府部门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将鱼类繁殖期定为禁渔期,使两名巡护队员取得协警资格等。“近年来,村民新建住房给稻田保护造成了很大压力,鹤庆县委县政府通过引导村民制定村规民约等措施,有效约束了这种行为。”高翔鹄说。

实际上,政府不仅作为监管者存在,还是最主要的出资方,拿出了不少真金白银。

“当初我也在东草海挖了鱼塘,什么手续也不用办,谁占了算谁的。”寸玉周说,鱼塘一年三四万元的收入曾经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2014年,鹤庆县对东草海开展退塘还湿,寸玉周第一个将鱼塘交了出去,拿到了20万元补偿。

实际上,不管是退塘退渔退耕还湿地,还是生态清淤等治理项目,都耗资巨大。“光一个东草海退塘还湿就花了上亿元,这么大的开支远非公益组织能够承担的。”刘蓓蓓表示。

对政府来说,保护草海与带动周边发展都不可或缺。曾经有公司希望在草海中开发游船项目,被当地政府断然拒绝。高翔鹄说:“要是没了水鸟,西草海和普通水塘有什么区别?”

如今,草海水质已从原来的Ⅳ类上升到了Ⅲ类,局部区域达到Ⅱ类,草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随着湿地环境好转,灰鹤、鸳鸯、黑鹳纷纷出现,越来越多过去消失的鸟类又回到了草海。截至目前,这里的鸟类达182种,分布着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20多种,还有相当规模的“最美水鸟”紫水鸡群落。

如今的草海湿地候鸟成群,真正成为了候鸟的天堂。现在,湖边垂钓者不少,周边公路上车辆在通行,这里的水鸟却在湖面上怡然自得地觅食栖息。

“草海不仅是我的家乡,也是这些鸟类的家乡。”寸玉周说,“我们县之所以叫鹤庆,意思就是有鹤来庆,希望来鹤庆草海的鹤类越来越多。”

猜你喜欢

鹤庆县鹤庆草海
大理鹤庆均华光伏电站(水井场址)项目介绍
鹤庆县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云南省鹤庆县白族本主庙及演剧活动考论
烟雨草海
威宁草海
草海初冬
草海的春天别样美
《鹤庆艺文志校注》前言
鹤庆古城考
浅谈推进鹤庆县畜牧业发展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