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地番茄新品种‘洛番15号’的选育

2018-03-13张春奇李红波黄江涛于新峰

中国瓜菜 2018年2期
关键词:霉病保护地抗病性

张春奇,李红波,黄江涛,于新峰

(洛阳农林科学院 河南洛阳 471022)

1 育种目标

进入21世纪,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和番茄产业化的发展,我国对适合保护地生产的耐贮运型番茄需求不断扩大,迫切需求耐贮运、货架期长、品质优良且符合我国消费习惯的粉果品种,结合我国现阶段保护地多以不加热的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为主,栽培中早春保护地番茄面积较大的特点,我们把培育适宜保护地栽培、中早熟、耐贮运型粉红果番茄为育种目标[1-6]。对照品种‘中杂9号’为20世纪90年代保护地主栽番茄品种之一,中早熟,丰产性和综合抗病性好,果实较软,耐贮运性较差,品质优良[7]。对照品种‘东农712’为20世纪选育的保护地粉果番茄品种,北方保护地主栽番茄品种之一,中晚熟,丰产性和综合抗病性好,耐贮运,品质优良[8]。洛阳农林科学院针对市场需求,经过多年努力,选育出了早熟、耐贮运、丰产、优质、抗病的保护地番茄新品种‘洛番15号’。

2 选育过程

2.1 母本的来源及选育

母本‘H85-12’是 1998年开始从‘合作 908’优异株经4 a(年)6代系统选择而成。属无限生长类型,中熟偏早,生长势强,普通花叶,叶色绿,8~9节着生第1花序,花序间隔2~3叶,果实圆形,粉红色,幼果无绿果肩,果个均匀,果面光滑,色泽鲜亮,着色较好,果皮韧性好,食味甜酸适中,平均单果质量220 g,品质优良,畸裂果率极低,自然坐果率高,产量高,耐寒、耐弱光,高抗病毒病、叶霉病,综合适应性强。

2.2 父本的来源及选育

父本‘A5-11’是2005年在洛阳市郊区安乐镇番茄保护地生产田里发现的变异株,经温室加代种植3 a 6代系统选择而成。属有限生长类型,特早熟,生长势强,普通叶,6~7节着生第1花序,花序间隔1~2叶,果实高圆形,幼果无绿果肩,成熟果为粉红色,果实硬度高,耐贮运,整齐度好,商品果率高,果个大,平均单果质量200 g,抗病毒病、叶霉病,综合抗病性强。

2.3 选育经过

2008 年春配制包括‘H85-12’בA5-11’等目标组合60个,2008年秋季在温室内进行配合力测定,2009—2010年连续2 a在洛阳农林科学院温室内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该组合田间表现优势明显,植株生长势强,早熟,高产,果实耐贮运,商品性好,耐寒,抗病毒病、叶霉病。在早熟性、商品性、耐贮运,抗病性、产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中杂9号’,成为中选组合。2012—2013年参加国家番茄品种区域试验,2014年进入国家番茄品种生产试验。2015年通过全国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菜2015009。

3 试验结果

3.1 早熟性及丰产性

3.1.1 品种比较试验 2009—2010年,‘洛番15号’在洛阳农林科学院试验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中杂9号’为对照,小区面积7.2 m2,每小区栽40株,3次重复,第1次、2次采收产量之和为前期产量。记载始花期始收期果实性状。2009年的试验结果,‘洛番15号’667 m2前期产量为3 029.36 kg,比对照增产45.05%,667 m2总产量为6 866.25 kg,比对照增产9.12%,差异显著;2010年的试验结果,‘洛番15号’667 m2前期产量为3 071.31 kg,比对照增产39.30%,667 m2总产量为7 213.20 kg,比对照增产12.68%,差异显著(表1)。

表1 ‘洛番15号’在品种比较试验中的产量结果

2011年在河南省洛阳、郑州、新乡、周口、商丘等地进行示范试验,以‘金鹏1号’‘中杂9号’为对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洛番15号’平均667 m2前期产量为4 268.52 kg,比‘中杂9号’增产15.3%,比‘金鹏1号’增产13.5%。平均667 m2总产量为7 814.65 kg,比‘中杂9号’增产12.3%,比‘金鹏1号’增产10.5%,跟对照相比,抗病毒病、叶霉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2%。组合鉴定试验及品比试验‘洛番15号’综合表现优良,在早熟性、商品性、耐贮运性、抗病性、产量等方面表现好,成为中选组合,推荐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国家鲜食品种区域试验。

表2 ‘洛番15号’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结果

3.1.2 国家番茄品种区域试验 2012—2013年参加了国家鲜食番茄品种区域试验。在北京、上海、重庆、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河北、内蒙古、江苏、河南、四川等13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多点区域试验,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10 m2,每小区种植50株,试验区周围设2行保护行,以‘东农712’为对照品种。2012年试验结果(表2):‘洛番15号’667 m2前期产量3 555.3 kg,比对照增产14.0%,增产极显著;667 m2总产量7 201.9 kg,比对照‘东农712’增产1.2%,增产不显著。2013年结果:‘洛番 15 号’667 m2前期产量 3 040.3 kg,比对照增产26.7%,增产极显著;667 m2总产量6 929.4 kg,比对照增产4.3%,增产显著(表2)。

3.1.3 国家番茄品种生产试验 2014年在北京、上海、重庆、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江苏、河南、陕西、江西、四川等15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多点生产试验,采用对比法,不设重复,小区面积40 m2,每小区种植200株,以‘东农712’为对照品种。试验结果,‘洛番15号’667 m2前期产量 2 749.7 kg,比对照增产 17.9%;667 m2总产量6 626.4 kg,比对照增产5.1%(表3)。果实整齐度优于对照,果实硬度、货架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单果质量高于对照,商品果率略低于对照。

表3 ‘洛番15号’在生产试验中的产量结果

3.2 果实商品性及耐贮性

根据2012—2013年国家番茄品种区域试验多点调查的结果,‘洛番15号’果形指数0.88,无果肩,果实整齐度好,果实硬度中等,平均货架期16.8 d,平均单果质量194.5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ω,后同)4.5%,口味酸甜,商品果率84.1%,高于对照‘东农712’,平均畸裂果率为 12.4%,低于对照。体现耐贮性指标上,‘洛番15号’果实硬度、货架期、商品果率与对照‘东农712’相当。果实综合品质表现为上等(表4)。

表4 ‘洛番15号’果实商品性表现

3.3 抗病性

2012—2013年国家番茄区域试验中进行的多点田间抗病性调查,结果表明(表5),2012年综合平均后,‘洛番15号’病毒病指数为5.4,‘东农712’为5.0,叶霉病病情指数,‘洛番15号’为7.2,‘东农712’为7.2。2013年多点田间抗病性调查,综合平均后,‘洛番15号’病毒病指数为1.7,‘东农712’为1.6,叶霉病病情指数,‘洛番 15号’为 3.9,‘东农712’为3.6。2014年多点田间抗病性调查,综合平均后,‘洛番15号’病毒病指数为0.8,‘东农712’为1.0,叶霉病病情指数,‘洛番 15号’为 3.8,‘东农712’为2.5。综合2年番茄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洛番15号’抗病毒病与抗叶霉病与‘东农712’相当。

表5 ‘洛番15号’田间抗病性调查

4 品种特征特性

‘洛番15号’为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强,生育期190 d左右,普通花叶,叶色为绿,8~9节着生第1花序,花序间隔2~3片叶,中早熟,果实为圆形,果形指数0.88。成熟果粉红色,果面光滑,色泽鲜亮,无绿果肩,果脐及果洼小,果实硬,整齐度好,商品果率高,平均畸裂果率为12.4%,商品果率84.1%。单果质量200 g左右,平均货架期为16.8 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5%(ω)。抗病毒病、叶霉病(‘洛番15号’与‘东农712’抗性病性相当),耐寒、耐弱光,不易裂果,耐贮运,早春保护地栽培每667 m2商品果产量7 100 kg左右。

5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在北京、上海、重庆、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山西、内蒙古、江苏、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进行保护地栽培。播期参考当地种植习惯,河南省及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保护地早春栽培,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育苗;秋季栽培,6月25日左右播种育苗;日光温室越冬栽培9月中旬左右播种育苗。栽培密度:保护地早春栽培667 m2定植3 300~3 500株,温室、大棚秋延后栽培667 m2定植3 000株左右,温室越冬茬栽培667 m2定植2 500株左右。

大田管理:每667 m2基肥施腐熟优质粗肥(鸡粪)5 000 kg,三元复合肥100 kg,第1穗果长到核桃大小时每667 m2追尿素和硫酸钾各15 kg左右,每穗果膨大时,追尿素和硫酸钾各10 kg,结合追肥,进行叶面喷肥,可喷施0.2%(ω,后同)过磷酸钙、0.1%磷酸二氢钾和一些高效氨基酸液肥,每7 d喷1次,同时注意喷施硼肥和镁肥以及微肥。采用单干整枝,春秋栽培每株留4~6穗果,越冬栽培留8~10穗果;用防落素、番茄灵防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

[1]张春奇,查素娥,李红波.番茄育种研究概况及展望[J].农业科技通讯,2011(3):29-32.

[2]杜永臣,严准,王孝宣,等.番茄育种研究主要进展——文献综述[J].园艺学报,1999,26(3):161-169.

[3]董啊娜.耐贮番茄材料贮藏特性及遗传规律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4]余诞年,吴定华,陈竹君.番茄遗传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李锡香,朱德蔚,杜永臣.蔬菜作物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01,28(S1):617-626.

[6]霍建勇,刘静,冯辉.鲜食粉果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遗传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36(2):152-154.

[7]戴书善,高振华,李树德,等.番茄新品种中杂9号[J].中国蔬菜,1995(5):11-14.

[8]许向阳,康立功,王傲雪,等.番茄新品种东农712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8(8):34-35.

猜你喜欢

霉病保护地抗病性
潍坊市自然保护地现状及整合优化对策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为什么对患水霉病的水产动物用药越多死亡量越大?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湖南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重叠关系分析
春季大棚番茄叶霉病防控技巧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国鱼类水霉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