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屈光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发病特点及与年龄的相关关系分析

2018-03-13崔春梅成都普瑞眼科医院四川成都610081

医药前沿 2018年7期
关键词:屈光度散光弱视

崔春梅(成都普瑞眼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81)

弱视是指在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前提下,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0.8或两眼视力相差≥2行[1-2]。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力发育和视觉功能的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弱视加重,甚至导致失明的严重后果[3-4]。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电子产品的普及,我国弱视儿童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6]。屈光不正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和儿童时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坐姿不正确等不合理用眼所致,而全部弱视患者中,有至少80%以上为屈光不正性弱视[7]。临床上针对由屈光不正所引起的弱视儿童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这样更有利于弱视儿童视力的恢复,提高弱视儿童的视功能[8]。因此,为了了解学龄前儿童(3~6周岁)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发病特点,并探讨弱视儿童屈光度分布状态及与年龄等之间的相关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设计(Cross-Sectional Study),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在成都普瑞眼科医院就诊的768例(1265眼)3~6周岁屈光度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的相关检查资料。入选标准:均经儿童弱视诊断标准确诊为弱视;年龄3~6周岁。排除有眼部手术史者,合并眼部器质性病变者。

1.2 研究方法

裸眼视力检查:使用国际标准E视力表进行裸眼远视力检查,对于视力低常者进一步采用角膜映光法及遮盖法检查眼位。屈光检查:常规检查屈光间质及眼底,采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3次/d,连续使用3天,之后采用带状光检影镜检影法和电脑验光仪验光,确定屈光度数、类型。

1.3 评价标准

参考葛坚主编《眼科学》[9],视力低下诊断标准: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后,最佳矫正视力<0.6(3岁)、<0.8(4~5岁)、<1.0(6岁)。弱视诊断标准: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后,最佳矫正视力<0.5(3岁)、<0.6(4~5岁)、<0.7(6岁)。

1.4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768例(1265眼)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在成都普瑞眼科医院就诊的屈光度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其中男童321例(41.8%)、女童447例(58.2%),年龄3~6岁,平均年龄(3.3±1.1)岁,进一步将屈光度不正性弱视患儿按照3~4岁、4~5岁、5~6岁分为3个年龄组,各组分别有170例(22.1%)、357例(46.5%)和241例(31.4%)。

2.2 各年龄组患儿屈光状态分布

不同年龄组屈光度不正性弱视患儿的屈光状态分布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63,P<0.001)。散光性弱视和近视性弱视均集中在4~6岁年龄段儿童,而远视性弱视则集中在3~4岁低年龄段患儿;随年龄的增长,近视性弱视患儿的比例逐渐增加,远视性弱视患儿的比例逐渐降低,散光性弱视患儿的比例则相对保持稳定。具体见表1。

表1 各年龄组患儿屈光状态分布 [n(%)]

2.3 各年龄组患儿弱视程度分布

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弱视程度以轻、中度弱视最为多见,分别占36.5%(280/768)和46.8%(367/768),重度弱视最少占15.8%(121/768)。轻度弱视患儿中,5~6岁年龄组占比最多48.1%;中度弱视患儿中,4~5岁患儿最多(57.4%)、其次为3~4岁患儿(46.5%);重度弱视患儿中,各年组患儿构成比例比较稳定。具体见表2。

表2 各年龄组患儿弱视程度分布 [n(%)]

3.讨论

学龄前是儿童视觉系统发育的重要敏感时期。弱视为学龄前儿童视觉系统发育过程中最为常见眼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神经功能紊乱等,危害儿童视觉系统正常发育,严重者可致眼盲。屈光不正则是引起学龄前儿童视力低下、弱视的主要原因。屈光不正性弱视是弱视中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弱视的80%以上,又以双侧弱视型为常见,双眼均有明显的远视、近视、散光现象,即使配镜视力下降也很快。所谓屈光不正,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它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引致屈光不正的因素诸多,除了遗传因素是其重要性原因之外,不合理用眼是造成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最主要原因。学龄前儿童视觉功能正处于生长发育重要而敏感时期,坐姿不正确、疲劳用眼、昏暗光线下用眼等都会加剧眼疲劳,进而引起屈光不正。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电子产品的普及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张春玲等[10]对广东省中山市7291名学龄前儿童弱视情况调查发现,学龄前儿童弱视检出率为3.24%(236/7291),而屈光异常率达9.42%(687/7291)。王萍等[11]对陕西省西安市10268名学龄前儿童弱视现状调查发现,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率为5.14%,而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占61.4%。屈光不正性弱视在学龄前儿童中的高发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健康及视觉发育。因此,了解学龄前儿童(3~6周岁)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发病特点,并探讨弱视儿童屈光度分布状态及与年龄等之间的相关关系,对控制学龄前儿童水平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发病、制定相关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不同年龄组屈光度不正性弱视患儿的屈光状态分布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63,P<0.001)。散光性弱视和近视性弱视均集中在4~6岁年龄段儿童,而远视性弱视则集中在3~4岁低年龄段患儿;随年龄的增长,近视性弱视患儿的比例逐渐增加,远视性弱视患儿的比例逐渐降低,散光性弱视患儿的比例则相对保持稳定。进一步对不同年龄组患儿弱视程度分布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弱视程度以轻、中度弱视最为多见,分别占36.5%(280/768)和46.8%(367/768),重度弱视最少占15.8%(121/768)。轻度弱视患儿中,5~6岁年龄组占比最多48.1%;中度弱视患儿中,4~5岁患儿最多(57.4%)、其次为3~4岁患儿(46.5%);重度弱视患儿中,各年组患儿构成比例比较稳定。研究结果与金霞等[6]对115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调查结果以及张素雅等[12]对12岁以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发病调查结果相类似。

综上所述,弱视是学龄前儿童时期一种视觉发育性常见眼科疾病,在学龄前这一生长发育的特殊敏感时期,近视、远视、散光等各种非生理性屈光不正都会导致弱视的发生。因此,学龄前儿童必须重视眼卫生、眼健康等相关眼科知识的宣传普及,应当积极消除过度用眼、不良坐姿等不良的危险因素,对于已经发现屈光不正学龄前儿童,应当及时佩戴合适的矫正视力眼镜,在学龄前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进行积极对症治疗、视力练习以恢复和提升视力。与此同时,更应当重视学龄前儿童弱视的早期视力筛查,力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学龄前儿童弱视的发生率。

[1]蒋依琳,高洪瑞,郭倩,等.临床弱视治疗和依从性对疗效影响的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7):1384-1386.

[2]卓德义,肖林.弱视的行为疗法[J].国际眼科纵览,2017,41(2):136-140.

[3]吕建芳,齐颖蔷,方毅,等.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不同阶段性治疗效果比较研究[J].系统医学,2017,2(2):14-17.

[4]朱佳,王新梅.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在留守儿童弱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5):153-156.

[5]陶荣,李一辰,贾朝霞.学龄前儿童弱视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140-142.

[6]金霞,张晓瑾,周磊.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115例调查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7):914-946.

[7]徐翀,罗喜虹,李贞贞,等.屈光不正性弱视类型及初始治疗的年龄对儿童近立体视功能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7,40(1):17-20.

[8]李江靓.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眼屈光状态分布特征[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7):14-16.

[9]葛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17-418.

[10]张春玲,黄永权,师利农,等.中山市学龄前儿童斜视和弱视调查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5):944-946.

[11]王萍,汪晓瑜,王小莉.陕西省西安市低龄儿童弱视现状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0):1976-1978.

[12]张素雅.12岁以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发病调查及弱视训练对其调节功能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7):1353-1355.

猜你喜欢

屈光度散光弱视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儿童弱视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左旋多巴联合遮盖方法治疗儿童弱视102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