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独到之处
2018-03-12黄洋肖翠谭发林
黄洋 肖翠 谭发林
【摘要】脑血管疾病高居国人十大死因第3位,也是导致成人残障最主要的原因。脑血管疾病一般称为脑中风,中风后所衍生的经济负担及照护问题,对许多家庭来说都是难以承受之重。中医对各种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之道,综观住院病人的会诊需求,最需要以中医辅助治疗的问题包括意识障碍、语言不利、肢体无力、吞咽困难等。兹依临床经验,说明中医如何改善上述中风后症状,提供病患及家属参考。
【关键词】脑中风;后遗症;中医
1 意识障碍
导致意识障碍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肝昏迷、车祸后脑出血昏迷、中风后昏迷、低血糖昏迷等,原因不同,中医采取的辅助治疗方法也不同。以一位中风昏迷的患者为例:L先生,65岁,病史为主动脉剥离、缺血性中风、呼吸衰竭,会诊中医时昏迷指数3分,经过中西医1个半月的共同照护,转院时的昏迷指数己达10分,可与家属以摇头点头互动。
1.1 中医观点
相较于西方科学的微观角度,中医是以巨观角度来看待人体生理病理机制,因此传统说的五脏六腑讲的多是系统,而不是单指一个器官。中医认为心这个脏腑很重要,正所谓心主血脉、心主神志,意即心主宰了心脏的稳定度及血管的质量,也主宰了人的意识,而神志是建立在稳定的血脉之上。也就是說,心血管的稳定有助于意识的恢复。中风患者大多有心律不整或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类患者在中医角度多有心主血脉的问题,因此如果要改善其意识障碍,必须从心着手,也就是要改善心律不整与改善三高。
1.2 中医治疗模式
(1)针灸:大家普遍认为针灸可以刺激神经、改善意识,最广为人知的穴道是人中、涌泉、百会等。此外,要改善意识还可以选择心包经(心主血脉)的内关穴及心经(心主神志)的神门穴。在2007年的医学期刊Circulation上一项研究Randomized Trial of Acupuncture to LowerBlood Pressure选用了内关穴来降血压,2011年的CardiovascElectrophysiol -项研究Efficacy ofAcupuncture in PreventingAtrial Fibrillation Recurrences Afier ElectricalCardioversion也用内关穴来降低心房纤维颤动的复发率,可见内关穴有实证医学依据,是一个可靠而有效的穴道。
(2)中药:虽然针灸内关穴改善心血管疾病,已有临床试验支持其效果,但心律不整患者多为虚弱体质,因此还是需要配合服用中药才能有进一步的改善。我常使用的中药是炙甘草汤及血循方,血循方中有丹参、当归等具备活血化瘀功能的药物,容易与阿司匹林(Aspirin)及可迈丁(Warfarin)产生交互作用,因此若与这两种西药并用,需注意服药时间要有适当的间隔。其他可以改善意识的中药,还有醒脑开窍的远志、石菖蒲等,都是临床常用药物。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有意识障碍且躁动的患者,到了晚上,躁动会更加明显。中医认为如果邪气在血这个层次,夜晚容易血热妄行,就如同月亮会影响潮汐一样,这类患者在针灸时往往会因为燥动而使得身上的针脱落,所以需要藉助清热凉血、清热解毒、宁心安神的中药(如:生地、黄芩、黄连、水牛角、竹茹、酸枣仁等),先稳定其躁动症状,再配合针灸,疗效才能提升。
2 肢体无力
C小姐,34岁,出国旅游时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在当地就医诊断为脑出血,紧急开刀,生命征象稳定后,返国至本院住院治疗。她原先上下肢肌力O分,经过1个月的复健、针灸治疗,己进步到4分,可不需搀扶自己行走。
2.1 中医观点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脾主四肢,意思是说良好的消化能吸收营养,进而帮助四肢肌力保持正常。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也提到治痿独取阳明,因此要改善肢体无力,主要从中医的脾胃着手。
2.2 中医治疗模式
(1)针灸:选用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如合谷、手三里、曲池来改善上肢肌力,足阳明胃经的穴道如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来改善下肢肌力。这些穴道不仅可以改善肢体局部的肌力,也能调理患者的消化功能。
此外,还可以选用头皮针。头皮针是近代中医的发明,现有不同学派的头皮针,起源最早的称为焦氏头皮针,发明者是焦顺发医师。他原本是中国大陆的神经外科医师,因为被下放劳改,没有手术工具可用,因此使用针灸来帮助患者。他认为大脑皮质区会投影在头皮上形成治疗区,因此定义了运动区、感觉区、舞蹈震颤区、语言一区、语言二区、视区等,基于他神经外科的背景,所以这些治疗区都和现代医学大脑皮层有一定程度的吻合,例如肢体无力可选用运动区,肢体麻木感可选用感觉区。必须注意的是,在使用头皮针的时候要确认患者颅骨是否移除?是否做了脑室脑膜引流术?头部是否有伤口?针灸需避开这些区域。
(2)中药:选用一些健脾的中药如白术、茯苓等来改善消化,帮助病人吸收营养,另外还可用续断、杜仲等药物来强筋健骨。
3 语言不利
C先生,65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及无法言语至他院就医,1周后转至本院。他原本完全无法说话,配合针灸及语言治疗1周后,可以唱歌和亲友同乐。
3.1 中医观点
中风病人的失语症,以现代医学来看,病变来源于脑,但古代中医没有影像诊断工具,所以大多以影响到说话技巧的脏腑是否经过舌头、喉咙的经络,来探讨失语症。中医有个名词瘖痱,就是在描述这种中风后突然失语的现象。
3.2 中医治疗模式
(1)针灸:常选用肾经的穴道(主管技巧、经过喉咙)及心经的穴道(控制舌头),另外也会选用喉结附近的穴道,如廉泉穴。头皮针方面,根据患者是属于运动性失语、命名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可选用语言一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
(2)中药:选用开窍药如石菖蒲,古人记载其疗效为明耳目,出音声。
4 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是中风患者常见症状,针灸方面会选用颈部喉结附近的几个穴道来改善吞咽功能。除了以上问题,脑中风病患也常困扰于失眠、便秘、胃口不佳、头晕等症状,在中西医结合的理念之下,我们也会尽可能使用中药与针灸,配合西医的治疗来助其改善,以期达到更好的满意度。
针灸治疗脑中风常用穴位如图3、图4。
参考文献
[1]李世林,宋英丽,唐玉芳.不同家庭护理方式对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4,17 (09):1402-1404.
[2]刘圣芳,凌峰.脑出血患者出院后健康行为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 (14):126-127.
[3]赵蓉,张红,何文.脑出血术后带管出院患者的护理需求支持[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 (03):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