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针联合许氏和化汤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3-12熊良军田莉
熊良军 田莉
【摘要】目的:研究老十针联合许氏和化汤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单独用药,观察组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无差异(P>0.05 ),治疗后有差异(P<0.05)。结论:老十针联合许氏和化汤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临床疗效理想。
【关键词】老十针;许氏和化汤;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临床疗效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一般可分为特殊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等。由于此类疾病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容易反复发作,因此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中医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研究有较深的研究,其将疾病划分为不同证型,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更有针对性[1]。在临床上,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最为常见,在中药治疗中,许氏和化汤是一种常用的药方,临床应用效果比较确切。不过,单独用药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可考虑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以提升疗效。基于此,本文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96例,研究了老十针联合许氏和化汤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96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纳入患者48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34-68岁,平均年龄为(50.4±3.7)岁;观察组中纳入患者48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33-67岁,平均年龄为(50.1±3.8)岁。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符合肝胃不和证的辨证标准,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单独用药治疗,使用许氏和化汤,药方为:黄芪30g、甘草12g、半夏12g、吴茱萸9g.黄连3g。以上为基础上,随症加减。对气滞患者,加郁金15g.白芍15g;对郁热患者,加黄芩12g。以上药材以水煎服,每日1剂,分为早晚2次服用,连续服用28d。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老十针联合许氏和化汤治疗,其中用药治疗与对照组患者完全相同。老十针治疗方法为,选穴:主穴为公孙、双内关、气海、章门、双足三里、双天枢、下脘、中脘、上脘;配穴根据患者情况,以内庭为加热患者配穴,以太冲、外关为气滞患者配穴。使用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尺寸分别为1寸,0.22x0.25mm;1.5寸,0.22x40mm,根据具体治疗手法选择。患者取仰卧位,局部消毒后,取上述穴位针刺[2]。其中下脘、中脘、上脘取直刺针法,进针0.5-1.O寸深度;天枢穴取直刺针法,进针0.8-1.2寸深度。合并便秘的患者,可深刺肌膜;合并便溏症状的患者,可针刺脂肪层,得气后收手补法。气海穴直刺,深度为0.8-1.2寸。内关穴直刺,深度为0.5-0.8寸。阴陵泉穴、丰隆穴直刺,深度为1.0-1.2寸。足三里穴直刺,深度为0.5-1.0寸。其中丰隆穴、内关穴、阴陵泉穴,得气后收手为度。内庭、公孙、太白穴直刺,深度为0.3 -0.5寸,快速刺入皮下,无需针感。对腹胀、便秘患者,稍强泻法针感。坠胀便溏患者,稍强补法针感。呃逆患者,采用平补平泻法。以20min为留针时间,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28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为,痊愈是症状完全消失,疗效指数达到95%以上;显效是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达到70%-95%;有效是症状有所好转,疗效指数达到30%-70%;无效是症状未好转或加重,疗效指数没有达到30%。中医证候积分,主症分值在0-6分,次症分值在0-3分,分值越高,说明症状越重。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10.52±2.64)分,对照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18.97±3.68)分,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在中医上将其归于痞满、胃心痛的范畴,患者临床上具有呃逆、胃脘痛、恶心呕吐、痞满、嗳气等症状。此类疾病的发生,通常和肝部、脾胃部存在联系。脾和胃在生理功能方面存在紧密联系,因而在病理中也会相互产生影响。由于和化失容,引起慢性胃炎,预后情况往往不理想。因此,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要注重和化阴阳,进而消除症状,恢复脏腑功能。对于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许氏和化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中黄芪可补中益气、敛疮生肌;吴茱萸能降逆止呕、温中理气、助阳止泻;甘草能温运脾阳、补中益气;半夏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黄连能清热燥湿。通过以上药材的使用,能够达到调理三焦、和化阴阳、调畅气机、调整脏腑之功效。另外,药物配伍之间具有对立统一、相互协调的关系,能够有效改善症状,对患者康复比较有利。老十针是一种有效的针灸方法,治療效果也十分良好[3]。在临床治疗中,在常规老十针基础上,增加外关、太冲、内庭、公孙、章门等穴位,达到主辅相配,上下、左右对称的效果。另外,针刺中脘穴,对水谷消化加以促进,能够疏利中焦气机,促进饮食水谷入胃。针刺下脘穴,则能够发挥益气降逆的效果。本文研究表明,采用老十针联合许氏和化汤的方法,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在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治疗中,采用老十针联合许氏和化汤的方法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杨茜,刘少康.“老十针”穴位埋线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6 (05):40-42.
[2]周翔禹,彭湃澜.肠化方配合老十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及血清IL-2 3、PG1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 26 (30): 3338-3340.
[3]张树源,王丽平.老十针加减联合许氏和化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 25 (25): 2782-2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