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短片奥斯卡”,吹拂中国风
2018-03-12徐玲玲
徐玲玲
“中国动画短片奥斯卡”——“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第十七届)于2017年11月2日~4日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本届大赛仍延续2001年创立时的“本土、艺术、原创”的主题。
在开幕式上,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说,“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鼓励支持以学生为主的青年动画人独立创作出具有实验价值的优秀作品,彰显民族特色,鼓励推动具有独立精神与创造性的动画创作,不斷挖掘与展示动画作为艺术的多样性。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李剑平主持高峰论坛,表示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会为中国动画的繁荣、青年动画人的培育而拼搏前进。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党总支书记李亮介绍,本届动画学院奖设置了最佳短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视觉效果奖、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十项主竞赛奖,此外,设置了以国内外动画艺术家命名的奖项及奖学金,旨在奖励热爱动画事业,有创新的学生。
本届动画学院奖评委会主席、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黄颖老师对参赛作品做出了高度评价:“好的学生作品的完整度已经不次于四大电影节的短片了。”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资深动画专家孙立军老师说今年的学生作品很多都带有“中国风”。
“中国风”影片在本次大赛中已渐成气候。获得了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短片提名奖的《识途》,讲述的是中国成语“老马识途”,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短片中女子送爱人上战场,最后马回来了,人没回来。短片整个情境的描绘、音乐和色调的渲染很有中国特色,没有任何语言,但是并不妨碍外国评委的理解。“通过全人类相通的主题,用世界语言,表达了中国的文化、元素,这很好。”黄颖老师说道。
三天大赛活动很丰富,有很多优秀的动画创作者分享创作经验。前些年获奖的作者彭擎政非常注重中国元素的选取,毕业后,也一直延续“中国风”的风格,创作了《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全网点击量破亿。北京电影学院邀请彭擎政回校分享“中国风”的创作心得,他说中国风不是元素的堆积和拼凑,比如很多人觉得贴个春联,或者是用了水墨画就是中国风了,这是很肤浅的。一定要内容大于形式,选取全人类相同的主题。在内容的基础上,再谈中国元素。要严谨对待中国元素,《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对每个细节都很讲究,比如考试的画面中,考试卷子明代、清代上有什么区别,都要特别注意,“一定不是让别人感觉画面好看,但是你根本不懂。”
在《“中国动画学派”的发展历史》的讲座上,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老导演浦稼祥老师做了详细介绍。他曾经创作了很多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哪吒闹海》等,有人问,为什么我国现在没有再出现像以前经典动画片那样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他说这和当时创作的时代背景不同,也有各种外来因素的影响等原因。
当时的中国电影学派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深挖中国特色,第一阶段是完全深挖戏曲、皮影等中国民间具有民族化的东西;第二阶段开始中西结合,比如《哪吒闹海》《三个和尚》《大闹天宫》里面有了很多交响曲的配乐和西方的叙事语言,开始为动画人物设置前史、家庭人物关系等,不再是单纯地重视动作程式等。在1980年代-1990年代,中国动画已经发展得很好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打乱了节奏,但是现在中国动画又开始走原创和本土之路。在技术上,中国已经完全不需要再向外国学习什么,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讲好原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