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ot a loser

2018-03-12张菲

大学生 2017年12期
关键词:奖学金人会专业课

张菲

大一下学期,给朋友写了一封手写的信述说内心的苦闷,一个星期后,收到了朋友的回信,也是手写的。取了信回到寝室后,小心翼翼地拆开,拿出信纸,确认没有其他东西后,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信的开头,是久违的寒暄,“好久不见,没想到会收到你的信……”读着朋友的话,仿佛又回到了高中时代,她对我丰富的大学生活很是感慨,“看来你的大学过得很精彩啊,不过背后的艰辛应该也是很多吧……”果然,有时候在自己眼里做的乱七八糟的事儿,往往在别人看来却是美好的。

然而欢乐的氛围并没有延续太久,朋友写到了自己的生活时,“奖学金”三个字一下子刺痛了我的眼睛,没错,朋友说她努力学习,努力担任了班委,努力参加项目研究,因此获得了学年的奖学金,“你高中成绩那么优秀,应该在大学里拿奖学金到手软吧……”看到这里,我愣住了。

因为我并没有。

面对失败,有一群人会选择不甘心重头再来,有一群人会选择努力弥补,还有一群人会选择自暴自弃。而我,很不幸,就是最后那一群人中的一个。因为高考失利,我没能去自己心仪的大学,因为专业调剂,我没能读上喜欢的专业,仿佛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我——“You are aloser!”所以刚上大一,一向高傲的我,选择了逃避事实,我加入学生会,参加各种活动,努力学习各种技能,就是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在专业课上,只会在临考前一周临时抱佛脚,用“那么努力十二年到头来还是失败”的借口和“60分万岁”的幌子来欺骗自己。

我放下了信,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所做的一切,高考是一场旅途的终点,也是另一场旅途的起点,而我一直把自己困在了那个终点,拒绝重新启程。一直以来,都是我自甘堕落,就那样被一次失败狠狠打倒,然后藏起十二年里积攒的身上的光环,选择埋身于一望无际的沙滩里,朋友的话如一阵海浪,又重新把我带到了阳光之下。

我开始了改变。

那天下午,我拿出了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了大大的目标:这一学年,我要拿奖学金!

我开始早起。我们的课程通常在八点二十开始,以前我总会睡到七点半才肯起来,匆匆买一个面包在路上吃,然后飞奔到教室,昏昏沉沉地听着课。现在我每天七点不到起床,吃一顿丰盛的早餐,然后坐在湖边的石凳上背单词。

我开始课前预习,课中坐前排,课后复习。医学生的课程要求背诵的实在很多,以前我常坐后排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偶尔听听课,考试前突击时很多内容不太理解,也不能贯通,只能囫囵吞枣地背下来,考试一换题型就只有丢分。改变后,因为預习,知道哪个部分很难理解,上课就会着重听讲;因为坐前排不能开小差,听到的东西就更多;因为复习,我会整理知识点框架,所以等到考试我不再束手无策。

我开始为了专业课泡图书馆。以前我也经常泡图书馆,但总会去学校的阅览室和文学书籍室去读杂志,读一些作家的名作,改变后的我开始带着专业课本,在图书馆里找相关的资料做题巩固知识,偶尔疲惫的时候再读读杂志解解乏。

我开始为了学习而上网络课。我仍然记得军训旧寸和室友一起追《琅琊榜》的日子,每天等待更新,直到看完所有54集……改变后的我,会去搜索一些学习视频,去慕课上听专业课程有关讲解,去看医学实验操作有关视频,去学习计算机二级考试相关视频,一步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我开始经常和家人联系。以前每当不顺,总会和身边的朋友抱怨,寻求他们的安慰,但最后还是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承担,闷闷不乐好几天。而改变后的我,学会了隔几天就和父母通个电话,和他们讲讲自己的生活然后寻求他们的建议,问问他们在家的生活顺便听听他们的唠叨,有时候压抑的心情竟然就这样悄悄被家庭的温情化解了。

我开始做一些最简单却又最利于学习的事情,然后,我发现,我原来一直都喜欢这种为了一个目标拼命努力的感觉……

一切的改变,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而不再只是依赖于手机上的人际关系,不再只是忙于课外活动每天不知道时间怎么流逝的空虚,更重要的是,我又重新找回了那个优秀的自己。

今年十月,在填完奖学金的表格里最后一个字后,眼眶里打转的泪水流了下来,我知道——“I am not aloser anymore!”

责任编辑:方丹敏

猜你喜欢

奖学金人会专业课
为什么人会抽筋?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感恩的心——20名获得康世恩专项奖学金学生的来信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