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翼翚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源流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8-03-12甄彪肖蕾

武术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健康发展对策

甄彪+肖蕾

摘 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个案分析法对吴翼翚六合八法拳历史发展脉络、拳法技术特征、现状及发展路径方面进行梳理探讨,针对六合八法拳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六合八法拳源流,以期达到普及推广、发扬光大的目的,为中华武术的传承保护及人类的运动健康提供参考。发展对策:加强传统武术文化及传承人的保护;推动六合八拳的大众化发展;重视六合八法拳在各领域的推广;加大六合八法拳的影视剧宣传;加快六合八法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加强六合八法拳文化传播的渗透力。

关键词:吴翼翚 六合八法拳 传统武术 发展对策 健康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2—0066—04

吴翼翚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是内家拳的一种,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国内外传播甚广。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是安徽淮南的本土拳,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习练者众多,成为当地人们主要锻炼方式之一,拥有广泛的习练站点。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武术展现工程项目,由国家体育总局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与俏佳人音像公司来淮南拍摄吴翼翚心意六合八法拳套路、桩法、用法制成VCD教学片向国内外发行。目前有关六合八法拳源流的研究在图书文献、录像视频、先辈经验等基础上已取得初步进展,但对发展现状及路径的探究相对较少。

1 吴翼翚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源流

1.1 吴翼翚宗师简介

吴翼翚(1887—1958年),满族人, 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一代宗师,陈光第、陈鹤绍、阎国兴3人的入室弟子,原籍东北铁岭,寄居北京、出身于书香门第。1936年,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先生仰慕其文武全才,特派李子懋3次登门拜候,聘为中央国术馆教务长、编纂委员会主任;1948年,再被张之江聘为国立体育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兼国术系主任。 建国后,吴先生任上海电力公司工人俱乐部国术教师,兼任沪西工人俱乐部国术教师;1957年,被陈毅市长聘为第一批上海市文史馆员,专门研究武术史料。张之江曾赞语到:“一代宗师,千秋武圣。”[1]

1.2 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的历史脉络

吴翼翚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完整拳名是心意六合八法三盘十二势,亦称“水拳”,简称六合八法拳。据史料记载, 六合八法拳相传于后唐北宋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由安徽亳州陈抟老祖所创,吴翼翬宗师所传。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宋太宗时曾下召赐他为“希夷先生”故希夷六合八法拳以此而得名。之后陈抟老祖将此拳传于陕西太华山隐士李东风先生,李先生就此创编了“五字拳决”和“歌决”[2],之后继传关杰和刘韵声二人,流传于山西和河南之间,之后又传至李梨、张继善、张学礼、刘昆等,而李梨又传给潘致和,潘致和再传给杨景群、李蝉、陈鹤侣、王进序、达元、李静然等。房山的杨景群以六合八法拳来治病,在此基础上创编了先天三盘十二式,并提出20字决,为心意六合八法拳增添套路单操法。在历经了代代相传后,由晚清道光年间的陈鹤侣、阎国兴和陈光第,其中以释门达远的弟子陈光第传承的六合八法拳为正宗。少年吴翼翚最开始是拜阎国兴为师,学习韦驮功、三盘十二势、六合八法拳、二十四气导引术、陈抟老祖睡功法及长短器械,两年之后,范固国介绍当时有名的武术家陈光第给少年吴翼翚,吴翼翚便和这两位老师朝夕相处了五年,而后吴又得到了陈鹤侣的指点。[3]

随着吴英华先生迁徙至安徽淮南,六合八法拳最终在淮南市落地生根,很快遍布大街小巷,淮南田家庵区、淮化集团、望峰岗、淮南师范学院等区域站点均有众多习练者。为使此古老拳种不致失传,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与现代体育科学有机结合,吴英华先生率先在安徽省淮南市体育总会的领导下,在安徽淮南成立了华岳希夷六合八法拳研究总会,于香港成立吴翼翚六合八法国际联盟,以此作为研究六合八法拳的基地,目的为弘扬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术,团结海内外同道进行拳术交流,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1.3 文学著作中的心意六合八法拳

在世界各地出版有多种版本和语言的心意六合八法的著作达几十种之多,有关心意六合八法拳的发展历程也可通过这些著作追根朔源。吴翼翚和陈亦人中文版的《六合八法拳》,张伯诚《六合八法拳释义》、梁士洪《六合八法拳》、梁守渝和梁好英文版《六合八法拳》、杨维和杨洋《简化六合八法拳》、丁璞中中文版的《六合八法拳》等光盘和图书[1],主要阐述了六合八法拳历史源流及六合八法拳的套路图解等;周树生和杨维中文版《六合八法拳剑 30 势》介绍了新创编的六合八法剑图解;特别是由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出版,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发行,由安徽淮南市武术协会主席吴英华先生指导,王辉先生演练的《心意六合八法拳》系列VCD光盤,主要介绍了六合八法拳的技术特征、八大桩法等[4],《中华武林著名人物传》第一辑第二卷中主要对吴翼翚先生习武历程进行了完整介绍。2011 年第 6 期《搏击·武印文踪》六合八法拳专辑中有关六合八法拳的史料,多数是由吴英华先生和王辉先生精心挖掘整理以及六合八法拳组织赛事的相关活动动态,众多史籍资料面向国内外发行,对吴翼翚心意六合八法拳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吴翼翚六合八法拳内在释义、技术特点及拳法功效

2.1 六合八法拳的内在释义

吴翼翚宗师将心意六合八法拳意义定为,六合为体,八法为用,以区别于其他拳种之含义。心意六合八法拳整体含义包括:(1)六合,放之弥六合,包罗小天地,分别为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动、动合于空。八法,得法可应变,有术方为奇,分别为行气集神(气)、骨劲内敛(骨)、化象模仿(形)、圆通策应(随)、顶悬虚空(提)、往来复返(还)、静定守虚(勒)、隐现藏机(伏)。(2)行功十六字: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3)拳学二十字诀:走避开合顺,翻腾定化粘,搬扣劈搂撑,截拿傰推缠。endprint

2.2 六合八法拳的技术特点

江平、刘传书等[5]在《六合八法拳技术特征研究》中将吴翼翚心意六合八法拳与太极拳、形意拳、心意六合拳、八法拳、意拳等作比较发现,六合八法拳与太极拳、形意拳、心意六合拳和意拳等拳种在技术的内在特征上遵循以意行气,以气行力的共同特点;在外形和劲力上心意六合八法拳与太极拳讲求刚柔相济,与形意拳强调整劲内蓄;在身法上,六合八法拳与心意六合拳都有象形模仿大自然中动物的日常动作。其不同点是,在技术特征上,太极拳、形意拳、心意六合拳都强调内三合,而六合八法拳强调的是“六合”;它的动作要求圆活敏捷,反应迅速,松紧吹逆,变化多端;要虚灵挺拔,顶如绳悬,尾闾中正,不失其中;要纵横起伏,来去无迹,连接蓄发做到恰到好处;要镇定不躁随机应变,乘隙进取,虚以引真,忽隐忽现,变化无常,使人莫测。它的劲势则要求开合升降螺旋伸缩,强调用意导引,不使拙力,要求注重精神的转换,以动求静,动于形象而要靜于心意。[1]

2.3 六合八法拳的拳法功效

吴翼翚心意六合八法拳其拳理“内养心性、外修形体”,习之有祛病健身延年益寿之功,老幼咸宜。凌昆[6]在《六合八法拳对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一文中从六合八法拳对中老年人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力系统的影响等六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六合八法拳对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认为六合八法拳是一个优秀的独具风格的拳种,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实用价值和研究价值。这为研究心意六合八法拳强身健心功效提供了参考。

3 吴翼翚心意六合八法拳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六合八法拳在世界各地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俨然成为中华武术中的一朵奇葩,六合八法拳的发展历程可圈可点,依然存在不足。然而因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变化、对传统武术的关注度不够以及对未来发展路径模糊等问题,致使传统武术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为使六合八法拳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笔者根据六合八法拳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几条可行性的建议。

3.1 要加强传统武术文化及传承人保护

首先对六合八法拳拳术文化的保护,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今天,被复制粘贴的事件数不胜数,着装打扮、语言行为、创业模式,甚至思想也会被暗下模仿炒作,流派与流派之间互访交流切磋,本是为弘扬中华武术,促进发展之意,而当下模仿自创的恶习蔚然成风,显然做好六合八法拳术文化的保护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其次,对六合八法传承人的保护,传承人的离世,必然造成传承的断裂,前不久六合八法拳传承人王辉先生的骤然离世,是六合八法拳界的一大损失,类似事件仍有很多,因此对传承人生命安全做好防护工作而也是必不可少的。

3.2 推动六合八拳的大众化发展

六合八法拳共六十六势,招式圆活敏捷,变幻莫测,这对习练者要求较高。六合八法拳十六势虽作为入门基础,但因世界各地传承人习练风格不同,很难达到统一的动作演练标准,为更好推广普及,在不违反拳理拳法精要的原则上,首先应对六合八法拳进行动作创编,应在制定动作标准规格的基础上,尽量去繁去杂,达成最大公约数,让习练者易理解、易练习。其次,需统一规范赛制章程、动作规格、扣分标准等比赛规则,以供世界各地赛事参考。

3.3 重视六合八法拳在各领域的推广

将学校、社区、医院、公司、企事业单位等纳入推行试点,向各领域宣传六合八法拳健身健心及康复的功效,将创编规范的简易十六势率先推向各领域,尤其是六合八法拳进校园,当前全国正推行一校一拳体制,六合八法拳走进校园无疑是时代下的产物,李岳兵[7]在《“一校一拳”武术课程教学构建校园文化软实力》中提到,“一校一拳”构建校园本土文化“一品牌”的策略,提高了武术文化的软实力,这个品牌就是对接当地文化的一个校园本土文化品牌。六合八法拳进入本地学校具有本土性、传承性、教育性,为学生了解当地传统文化提供平台,提升学生对六合八法拳的认知度。

3.4 加大六合八法拳的影视剧宣传

依托吴翼翚心意六合八法拳国际联盟平台,首先可将六合八法拳的历史渊源及吴翼翚宗师形象以记录片的形式拍摄记录,回顾六合八法拳及吴翼翚宗师的光辉历程并借助电视、媒体、网络等手段进行宣传。其次,广泛收集素材整理,将吴翼翚宗师的生平事迹拍摄成影视剧题材。据史料记载,少林、武当、峨眉于明代形成三足鼎立之势。[8]而后少林凭借其强大的影视作品和文化传播影响力捷足先登,率先进入了世人眼球,众所周知,少林寺早在20世纪80年代凭借一部《少林寺》风靡全球,掀起一股功夫热潮,至今影响久远。

3.5 加快六合八法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借助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台,继续努力,力争上游,争取早日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陈威[9]在《皖北武术文化遗产现状研究》一文中发现,皖北地区曾经拥有拳种林立、门派众多的武术文化,现代化进程出现了传统快速失落,然而武术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却远未跟上脚步,归其原因有两个,一是遗产申报工作不够完善,二是已获批的名录缺乏有效的保护工作。作为六合八法拳的研究者们有责任致力于对六合八法拳拳种的挖掘、开发、整理与传承,为其发展壮大注入新的血液与活力。

3.6 加强六合八法拳文化传播的渗透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深化文化自信研究,应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研究的问题意识,高度重视文化自信的域外研究,有效整合文化自信研究科研力量以及努力拓宽文化自信研究路径。大到一个国家民族,小到一个拳种体系,其传承的核心,最根本的是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上下五千载,生生不息,其魂在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太极拳发展至今,能够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不仅仅是依赖每一位传承人不辞辛劳的收徒授拳,而且是太极拳骨子里所蕴含得哲学文化及辩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太极拳本身所带来的强身健心之功效。因此,六合八法拳的传承发展,理应重视文化的传播与渗透,让更多的习练者即知拳法又懂拳理,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将六合八法拳这位“武将”变成懂理知法的“大家”。endprint

4 結语

吴翼翚华岳希夷六合八法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文化底蕴,发展至今,已形成较完善的规模和技术理论体系,其立足淮南,辐射全球。为传承发展六合八法拳,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在安徽淮南成立吴翼翚心意六合八法拳研究总部;为团结海内外同胞,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六合八法拳,在香港成立了吴翼翚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国际联盟总部,借此来更好地弘扬六合八法拳。此拳虽历史悠久,仍不能与少林拳、太极拳相提并论,其原因不再拳术本身价值,本研究根据六合八法拳实际发展情况分析,从加强传统武术文化及传承人的保护;推动六合八拳的大众化发展;重视六合八法拳在各领域的推广;加大六合八法拳的影视剧宣传;加快六合八法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加强六合八法拳文化传播的渗透力六方面对吴翼翚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发展提出对策。

参考文献:

[1]吴英华.追忆我的父亲——中国著名武术教育家吴翼翚宗师[J].搏击·武印文踪,2011(6):17-21 .

[2]吴英华.六合八法拳歌诀及五字诀浅析[J].搏击·武印文踪,2011(6).

[3]吴英华.六合八法拳追根溯源[J].搏击·武印文踪,2011(6).

[4]吴翼翚,王 辉.六合八法拳的八大桩法[J].搏击·武印文踪,2011(6).

[5]江 平,刘传书. 六合八法拳技术特征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4(02):50-52.

[6]凌 昆. 六合八法拳对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9(03):26-27.

[7]李岳兵. “一校一拳”武术课程教学构建校园文化软实力[J]. 南方论刊,2015(10):86-88.

[8]熊雪梅,卿光明. 国际峨眉武术节对峨眉武术影响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399-402.

[9]陈 威. 皖北武术文化遗产现状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13(04):31-33.

[10]许家烨.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基本问题研究述评[J]. 文化软实力研究,2017(02):88-98.

On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Huayue Liuhe-bafa Quan in Wuyihui

ZhenBiao1 XiaoLei2

(1.College of Wushu,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China; 2.College of Sports Leisure and Ar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expert interviews and case analysis,studi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Liuhe-bafa Quan. For the developing predicament of the Liuhe-bafa Quan,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iming to let more people understand the origin of the Liuhe-bafa Quan,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opularizing and carrying forward,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Chinese Wushu and human sports health.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and cultural heritage;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Liuhe-bafa Quan;to emphasize the promotion of the Liuhebafaquan in various fields;increase the Liuhe-bafa Quan television drama propaganda;to promote the declaration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Liuhe-bafa Quan and to strengthen the penetratio of the culture of the Liuhe-bafa Quan.

Keywords:Wu Yihui Liuhe-bafa Quan Traditional Wushu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Health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健康发展对策
传统武术怎么了?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