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败将的脸谱

2018-03-12周彪

公务员文萃 2018年2期
关键词:水浒宋江梁山

周彪

少年时读水浒,对一个又一个大宋军官前赴后继征讨梁山好汉的情节印象深刻,他们出征时无一不是信心百倍、发誓要一鼓荡平反贼,两军相逢时无一不是大义凛然、大骂“反贼”,可几个回合后落马被俘,脸色就变了,经不住宋江几句好言相慰,就伏地而拜,和宋江称兄道弟起来。老实说,每每看到这一幕幕相似情节时,年轻的心灵对宋江的人格魅力有一种顶礼膜拜的神往,甚而至于有一种隐隐的遗憾——生不逢时哪!要是自己生在北宋末年,哪怕千山路远也会投奔到公明大哥麾下去。

中年再读水浒,理性多于感性,对大宋军官的“变脸”之快,有些不一样的感受。心中常常生出这般疑问:那一干归降宋江的朝廷军官究竟是感于宋江的“大义”呢,还是奉行“识时务为俊杰”的活命逻辑呢?我以为属于第一类情况的几乎没有,更多的是属于第二种情形。勉强归入第一类情形的,小李广花荣、镇三山黄信可以凑数。如果不是知寨刘高设局相逼,他和宋江的关系顶多是江湖朋友而已,至少不会那么早上宋江那条贼船,毕竟朝廷命官和江湖豪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身份转换上有诸多障碍。黄信呢,受恩师秦明“拖累”、顺水推舟上了宋江的贼船。

属于第二类情形的占多数,呼延灼、关胜、索超、董平、宣赞、韩滔、单廷圭、魏定国等皆可归入此类。他们都是正儿八经的在职军官,有的还是“将门之后”,落草为寇的心理障碍有多大可想而知。以关胜为例。当关胜领兵讨伐梁山,阵前见到宋江时,立马义正辞严:“汝为俗吏,安敢背叛朝廷?”听了宋江的辩白后,大喝:“天兵到此、尚然抗拒!巧言令色,怎敢瞒吾!若不下马受降,着你粉骨碎身!”可谓言辞厉厉、威风凛凛,完全是一个正统大义的捍卫者。可兵败被俘后,他的面孔就大不同了。当宋江以礼相待,好言抚慰时,他“连忙答礼,闭口无言,手足无措”,当呼延灼“前来伏罪”时,他的内心早已动摇,但他得找个台阶,于是装模作样地征求起手下二将宣赞和郝思文的意见:“我们被擒在此,所事若何?”当二人答道:“并听将令。”此时,关胜虽已有打算,但还得撑撑面子,邀手下二将一同赴死,对宋江道:“无面还京,俺三人愿早赐一死。”宋江道:“何故发此言?将军倘蒙不弃微贱,一同替天行道。若是不肯,不敢收留,只今便送回京。”关胜道:“人称忠义宋公明,话不虚传。今日我等有家难奔,有国难投,愿在帐下为一小卒。”这段对话虽然不长,但咀嚼一下信息相当地丰富。关胜为何“求死”,首先是做给手下二将看,毕竟他是主将,如果爽快地归附宋江,担心会被手下瞧不起;其次是做给宋江看,我关胜并不怕死,我不是怕死才归附你;第三是回去也难免一死,与其死在朝廷手中,不如死在宋江手里。“无面还京”就是最好的注脚。一个“将门之后”“朝廷命官”,身负重托,信誓旦旦,要荡平贼寇,结果丧师败绩,即使回去,也是败军之将,罪责难逃、性命难保。“有家难奔”表明关胜是一个“清醒的败将”,既然回去也是九死一生,还不如先活下来再说。

如果要在水浒败将里找一个“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典型,我认为关胜应当是首选。秦明、朱仝是被梁山好汉设计逼上梁山,董平则与长官不合被俘后受到优待归顺宋江,其他降将,虽然最初和梁山好汉对阵时个个直性子,张口便骂、挺枪便刺,但兵败被俘后,归顺起来也同样爽快,双膝跪地、口喊大哥,没有关胜那么多弯弯绕绕。

少年时读水浒,没有注意那么多细节,只是觉得连关羽的后代都投到梁山阵营真一个叫爽,当然更不会去想那一干朝廷败将为何会归顺得那么爽快,变脸得那么迅速。中年读水浒才稍稍明白,那一干降将都是另一个江湖中人,都是“识时务”的“俊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什么时候做什么选择,都是心中有谱的,变脸如翻书,乃本能驱使,不足为怪。古往今来,古今中外,这般“江湖中人”数不胜数。

透过水浒里大宋军官兵败后的脸谱,可以窥见遥远的大宋王朝軍官队伍的素质,也就能够理解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大宋王朝,为何会有“靖康之耻”!所幸水浒是小说,并非真实的历史,不然真的可以推导出很多让人惊诧的结论来。

(摘自《杂文月刊》)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浒宋江梁山
大梁山
空中看梁山
四大名著趣解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铁血尖刀
宋江为什么不杀情敌张文远
社会 “水浒”化
良心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