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快餐比武招亲
2018-03-12王剑冰
王剑冰
回不去的洋品牌
在1987 年的一场鹅毛大雪中,中国第一家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张。
3年后,中国第一家麦当劳落子于深圳。此后,肯德基爷爷与麦当劳叔叔如影随形,相爱相杀出现在中国大江南北的城市。
曾几何时,麦当劳“麦辣鸡腿堡”,肯德基“吮指原味鸡”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俞敏洪最早的创业,正是寄托于肯德基整洁洋气的餐厅。然而,30年后的今天,麦、肯风光不再,在中外新潮快餐的冲击下,成为人老珠黄的那一位。
2014年,肯德基销售额重挫16%,麦当劳营业额连续五个季度下滑。据说,麦当劳大中华区总裁曾启山每个月都开一次反思大会,也没反思出解决办法。
其实,他们也曾以彼此为对手,努力挣扎过。
2015年,麦当劳与肯德基同时启动渠道下沉计划,希望将门店布局在市场潜力更大的三四线城市,以此拉动销售额。
同时,麦当劳与肯德基都打起了“千店千面”的主意,寄望于以更舒适、新潮的用餐环境留住消费者。
但是,具体实施起来,他们却是满腹幽怨。
新兴品牌是肯德基与麦当劳共同的敌人。须知,三四线城市的CBD牢牢掌握在恒大、万达等地产巨头手中。在“地主”眼中,洋快餐目前的吸引力远不如美食集市、板烧厨房等餐饮新物种。
同时,两家公司手头也不宽裕。麦当劳在中国70%的门店都是采取直营模式,资金占用过重;而重点采取加盟模式的肯德基,需偿付加盟商在升级门店过程中的损失,浪费也极为惊人。
资金、资源、规模扩张,所有问题都指向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中国化”。
所谓中国化,就是通过与中国本土优势资本深度结合,弥补自身短板。因为投资方带来的不仅是钱,还有新的能力与资源。而中国化的解决方案,简言之就是“卖身”。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打”了30年的麦当劳和肯德基,眼下谁能左右战场的局势,正成为中国快餐界最大的悬念。而背后,一场中国资本的角力即将上演。
买卖的博弈
实际上,肯德基与麦当劳的战斗,在选择投资方那一刻就已经打响。
2016年初,几乎是同一时间,两大快餐巨头都放出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消息。很快,“国”字头的中投公司、中信集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厚朴资本、霸菱资本等优质投资方纷至沓来,个个实力雄厚。想与他们结为同盟,得各凭本事。
肯德基率先放出利好消息:其门店数量和净利润远超对手麦当劳。肯德基在一线城市的商圈里布下了近5000个网点,同时,其母公司百胜中国的收入常年占百胜集团的半壁江山。而麦当劳中国只有2000多家门店,且在全球业务收入中只占5%。
麦当劳不甘示弱,随即喊话:虽然门店数量落后,但麦当劳的门店都是直营的优质门店,资产价值更高。然而,线下渠道优势对投资方的吸引力还是更大。不久,中投公司、霸菱资本、KKR 等投资方纷纷向肯德基抛出橄榄枝。一时间,原本打算投资麦当劳的投资机构都开始观望起来。
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肯德基自己却犯下了一个“失误”。
中方财团原本希望全面收购百胜中国,但这一收购方案面临约40亿美元的巨额税收。百胜集团的意思是:“要买可以,税收得由投资人全部承担”。之后,漫长的谈判使得交易停滞了长达三个月。
这就是麦当劳的突破口!2016年7月,麦当劳公布了出售股权的消息,“52%股权仅售20.8亿美元”,显得比肯德基更“亲民”。同时,麦当劳称公司每3、4年换一次领导,“麦当劳是一台系统运行的机器”,话里话外直指百胜软肋——外界盛传,百胜中国15年来靠CEO苏敬轼一个人支撑品牌。
峰回路转处,一子定浊局。原本占据优势的肯德基反而落了下风。
2017年3月,十几家投资机构从观望者变成麦当劳的竞购者。最终,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凯雷投资集团从中胜出。作为国企,中信代表着政府关系,这为麦当劳寻找优质店面资源打开了大门。而凯雷集团在餐饮行业不乏成功的经验,曾收购唐恩都乐并送其上市。盟军加入之后,麦当劳的战斗力呈几何级增长。
资本组合的优劣直接決定未来战斗的格局,麦当劳来者不善,肯德基也不敢怠慢。
百胜中国出售了19.9%的股权。对标麦当劳的资本组合,肯德基从竞购者中选择了蚂蚁金服和春华资本——前者代表着把单纯的线下生意延伸成O2O的可能性,后者拥有更多中国政府关系和管理经验。签约仪式之后,百胜中国CEO潘伟奇公开表示:“这意味着我们建立了强有力的公司治理结构”。
各路豪强歃血为盟,两大洋快餐巨头都有问鼎中原的决心——大战一触即发。
中国斗法
肯德基与麦当劳的第一枪,打在了营销上。
两大快餐巨头的主要受众都是年轻消费者,但随着品牌形象的老化,他们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弱。所以,通过营销手段吸引年轻消费者就显得非常必要。
肯德基采用的是人海战术,鹿晗、薛之谦和TFboys等当红明星“你方唱罢我登场”,广告轮番轰炸。肯德基2016年第4 季度投资者会议上,潘伟奇就表示线上营销是肯德基业绩良好的重要原因,甚至还专门提到了鹿晗,称其使肯德基的品牌形象更年轻。
反观麦当劳,因为总部一直以来没有放权中国公司自己主导市场营销,其品牌代言人缺位长达10年。2017年6月,“中国化”之后的麦当劳决定背水一战:开出天价代言费签约在年轻人中颇具号召力的吴亦凡。
敌有人海战术,我有虎将以一敌百——麦当劳公布签约吴亦凡的消息后,微博点赞人数高达247万,被转发57万次,微博话题达到了近亿阅读量。其中,一条“以后出去只吃麦当劳!”的粉丝评论被点赞165万次。endprint
2017年6月24日,由麦当劳特约赞助,吴亦凡担任评委的网络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一开播就创下“播放量最快破亿”的纪录,10期节目总播放量突破21亿次。与嘻哈文化的关联,无疑让麦当劳赢得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微博话题“嘻哈小食”一度登上热搜榜。
“天时、地利、人和”,麦当劳中国首席市场官须聪感慨道。第一回合,麦当劳以明显优势领先。
但肯德基也不是“省油的灯”。二次元手游是年輕人的聚集地,肯德基随即转攻手游,与网易游戏出品的《阴阳师》跨界合作,在游戏中应用LBS定位技术,玩家只有进入肯德基门店才能开启“鬼王挑战副本”。同时限量闪卡还应用AR技术,玩家扫描卡牌可在现实中“召唤”出式神,制造了大量的用户自传播素材。
同时,肯德基还与“国民手游”《王者荣耀》合作推出主题套餐,随餐赠送含有游戏权益的限量版闪卡。截至2017年7月,“王者荣耀”和“阴阳师”套餐累计销售近千万份。
短兵相接,肯德基扳回一城。紧接着,麦当劳又在产品端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为了吸引消费者,麦当劳一直以来保持着正宗的“洋味”。当肯德基已经在汉堡中加入白菜丝和沙拉酱调和口味时,麦当劳的汉堡依然沿用酸黄瓜、洋葱、浓奶酪和厚芝士等配料。2017年6月,麦当劳的新品“不素之霸双层牛堡”,更是选取牛前肩肉,双面煎炸之后搭配西式经典黄芥末酱,呈现出浓浓的德式风味。
麦当劳主打原汁原味,肯德基就加强“本土改良”。2017年6月,肯德基推出“藤椒肯大大鸡排 ”,在鸡排腌制时加入了打碎的峨眉山藤椒,麻辣鲜香,光是广告就让食客们口舌生津。而这款产品,“打”的就是麦当劳的“那么大鸡排”。肯德基的战略是将热门单品“本土化”,以中式口味吸引大众消费者。此前,对比麦当劳的“麦辣鸡腿堡”,肯德基也推出过“川辣鸡腿堡”。
麦当劳怒了!本土化与国际化两种产品都有自己的受众,但肯德基处处针对,麦当劳索性也做本土化。2017年8月8日,麦当劳中国新公司成立当天,首次推出中式糕点——定胜糕。定胜糕寓意开局必胜,麦当劳此举似乎是向肯德基隔空宣战。随后,麦当劳对标肯德基的藤椒鸡排,推出“那么大鸡排满碗饭”迎战。同时,肯德基2017年初的新品“握的大饭团”也被麦当劳视作对手,拿出“ 五色嫩鸡麦饭卷”与之一较高下。
30 年来,肯德基叱咤中国市场的法宝正是“本土化”,岂容麦当劳班门弄斧? 肯德基以40位国家级食品专家为“军师”,背靠“中国肯德基食品委员会”,以更快的开发速度不断上新适合中国人口味的新产品。从2017年4月至今,肯德基就推出了8款新品。其中,有老北京鸡肉卷、海鲜蛋花粥等爆款单品,也不乏“酸汤鸡腿堡”、“老谭酸菜鸡肉饭”等“黑暗料理”。新品的开发毁誉参半,甚至有网友调侃“希望在肯德基吃到韭菜盒子”。
而就在两家纠缠撕斗之际,肯德基却发现麦当劳有些“苗头不对”。
未来前哨战
2017年初,麦当劳推出“未来2.0概念餐厅”,并宣布“未来2.0”系列战略: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消费体验。2017年9月,麦当劳概念餐厅已经在市场上吸引了不少的关注。
乍一看,概念餐厅与普通餐厅无异,但淡化了收银台和取餐台。消费者进入麦当劳概念餐厅后,使用桌面上的触屏点餐机即可下单,手机扫码付款后也无需排队取餐,服务员直接送餐到桌。而在顾客看不到的地方,麦当劳为了缩短顾客等待时间重建了IT系统,顾客点单内容直接与厨房相连。预计2017年底,麦当劳将在超过10个城市的1000家门店升级概念餐厅。
服务隐形了,用餐体验更好了,更重要的是概念餐厅减少了收银员,麦当劳还能降低人工成本。推出概念店之后,麦当劳(美股)股价达到了154.8元的历史新高。
激战正酣,对手却突然换了赛道。肯德基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
于是,肯德基联合百度,推出概念店Original+。顾客进店后除了能享受自助点餐、送餐到桌的服务,还有机器人“陪聊”,介绍食品的营养成分。Original+甚至在自助点餐机上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分析顾客的年龄、心情,由此推荐个性化套餐。
但作为30年的老对手,麦当劳似乎早就预料到肯德基的反扑。因为数字化的落脚点还是在门店端,未来双方少不了渠道的争夺。麦当劳先一把火烧了肯德基的“后院”。
2017年8月14日,麦当劳宣布与恒大结盟,恒大将在全国范围内为麦当劳提供商圈选址的优先权。签约仪式上,与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一同出席的还有中信股份董事长常振明——此次双方结盟,正是因为常振明的撮合。
这是一个有我无他的战场。麦当劳拿到选址优先权,意味着肯德基只能捡对手“挑剩下的”。这一次,麦当劳显然是有备而来。不等肯德基反应,中信资本总裁张懿宸又放出重磅消息:中信已经着手将万科、富力等地产巨头介绍给麦当劳,以满足其渠道下沉的需要。
找到中信作为投资方,麦当劳可以说捡到了宝。但扩张需要大量员工,如果团队建设跟不上,扩张就是镜花水月。肯德基想到从侧翼封锁对手,通过人才激励政策抢夺优秀员工。
百胜中国公布了一系列员工激励计划,设置5000个名额,向餐厅经理授予限制性股票奖励。潘伟奇表示,这是为了让所有餐厅经理保持主人翁精神和高昂士气。
不久,麦当劳中国副董事长杨向东也在公司发布会上提出:“ 麦当劳中国会采取新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家精神和主人翁意识。”
两大巨头都想为之后的扩张留住人才,有趣的是,他们连话术都极其相似。而他们推出的各项“新政”,其实也是快餐行业集体求变求新的缩影。未来快餐行业一定会与科技高度融合,下沉到消费者身边,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选择。
虽然麦当劳已经抢跑,但肯德基也在暗度陈仓——2017年8月,肯德基App悄然升级,赶早高峰上班的年轻人可以网上预约,到店取餐。背靠阿里的资源,肯德基想凭借全国5000家门店的优势深度布局O2O业务。
纠缠厮斗,有来有回,麦当劳与肯德基何时分出胜负?这也许并不重要。从某种角度说,他们既是商业世界的对手,又像惺惺相惜的朋友。在长达30年的中国之旅中,两家互相对抗,共同进步,于彼此也是一种幸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