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南30年变化”
2018-03-12刘阳刘妍妍
刘阳+刘妍妍
导语:2013年,海南省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各部门联动形成美丽乡村建设合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多形式引入产业支撑乡村发展,因地制宜编制乡村发展规划,循序渐进突破乡村建设难点。
五年来,海南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将特色风情小镇作为海南特色城镇化建设主要载体和突破口,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同时着力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营造小镇特色风貌,促进产镇融合发展。
据悉,2013年、2014年,海南确定了海口演丰镇、云龙镇,三亚育才镇,文昌龙楼镇,定安龙门镇,万宁兴隆镇为省级风情小镇建设示范镇,并下拨资金跟踪指导建设。澄迈瑞溪镇、琼海万泉镇和长坡镇、万宁龙滚镇及和乐镇、五指山水满乡、琼中上安乡、海口新坡镇等8个奖励的特色风情小镇基本建成。2016年,海口云龙镇、琼海潭门镇入选中国首批特色小镇。截至2016年底,已建成美丽乡村155个,完成投资额21.68亿元,命名40个村庄为第一批“海南省美丽乡村”。建成琼海博鳌、文昌龙楼等30多个特色风情小镇。2017年11月22日,海南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名单公布,海口施茶村、三亚北山村等171个建制村被命名为“海南省美丽乡村”。
据了解,到2019年底,海南将建成不少于1000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同时建成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示范村和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度假景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点”到“线”向“面”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同时,通过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提升生态人居品质,促进经济产业发展,弘扬特色乡土文化,助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海南打造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
美丽乡村第一站:走进“珍珠海岸,美丽陵水”
本期美丽乡村系列报道记者走进了美丽的海南陵水。
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谁靠近了大海,谁就靠近了世界。陵水黎族自治县不仅因海而靠近世界,还因海而获得一个自然恩赐的旅游天堂———“三湾三岛两湖一山一水”,皆与大海有着密切关系。“三湾”即香水湾、清水湾、土福湾,“三岛”即分界洲岛、南湾猴岛、椰子岛,“两湖”即新村泻湖、黎安泻湖,“一山”即吊罗山,“一水”即高峰温泉。大海对陵水的这些自然眷顾,犹如连串的珍珠排列在陵水蜿蜒漫长的海岸线上,因此陵水有着“珍珠海岸,美丽陵水”的美誉。
陵水大里村:“世外桃源”般的梦幻黎乡
大里美丽乡村位于陵水县本号镇北部吊罗山区域,与琼中县接壤,毗邻吊罗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有“梦幻黎乡、世外桃源”的美名。大里地处着陵水水源地小妹湖上游,四周为吊罗山山脉环绕,就像是一个躺在山中的赤子,在这片生态文明时代的理想国中安然生长。
据说,吊罗山上有上百个瀑布,我们的目的地之一是——大里瀑布。在去往大里瀑布的入口处,有一块标有大里瀑布的石头,据当地人介绍,用黎语说是托南日瀑布,“托南日”是“仙女”的意思,所以当地人也称其为仙女瀑布。记者看到,石头上还有一个类似人形的图腾。据陵水县本号镇大里乡副镇长陈明日介绍,这个是黎族的大力神图腾。据了解,黎族是海南独有的民族,也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和开拓者,黎族人创造了海南岛最早的人类文明。黎族人信奉自然宗教,崇拜祖先,尊大力神为始祖。他们对大力神的崇信属于图腾崇拜。在几千年的斗转星移、沧桑变幻中,黎族人怀着祈求族群繁荣、五畜兴旺、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形成了以大力神崇信为代表的图腾崇拜,并一直流传了下来。
沿着原生态石子路拾阶而上,脚下与石头摩擦发出美妙的声音。不过百米就看到了姐妹瀑布,再往前不远,托南日瀑布映入眼帘。记者看到,这个落差达30余米的仙女瀑布犹如一条颀长的白练在茂密的森林里铺展开,林间溪流浩浩荡荡地从石岩上倾泄而下,四周林木茂密,岩石嶙峋,环境清幽怡人,令游人不忍挪步,纷纷在此拍照留恋。
刚走进大里乡,就看到道路两旁独具黎族特色的民居、槟榔林下的小木屋、有昂首阔步的大白鹅、有悠然甩尾的老黄牛、有黎家特色的山野美食、还有徐徐林间清风和黎家特有美酒“小妹红”、以及整洁干净的路面和热情好客的黎族人民,满足所有人對田园和诗意的向往。
据介绍,大里黎乡物产十分丰富,拥有众多优质农产品及黎族传统美食:山林坡地放养的大里跑山鸡、小妹湖水库放养的山林鱼、田园散养的小黄牛、山林野生生长的时蔬、野生放养的大里羊,等等…而大里黎家人,有着农家人特有的淳朴与黎族人的热情,襟怀坦荡、真诚团结、热情而善良。据传过去汉族人到大里做客,主人在买菜难的情况下,连抱窝的母鸡也舍得杀来招待客人,足见其待客的热情。
“如果你2016年初来这里,看到的绝不是这样一幅场景。”本号镇大里乡小妹村委会主任王专对记者说,去年初,大里乡小妹村被打造成美丽乡村示范点。紧接着,小妹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整的乡村公路修通了,明亮的路灯驱赶了黑暗,沁人心脾的绿化优化了居住环境,危房改造让更多人住上了质量可靠的放心房。
“相对于其他地方,大里乡有着清澈见底的小妹湖和壮美的仙女瀑布,我们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原生态民宿。同时,还要发展绿橙种植采摘产业,让游客不仅有美景看,更有香甜的水果尝。”王专对记者说。endprint
“小孩不听话,把你送大里。”曾几何时,在陵水黎族自治县,因交通闭塞,人均耕地少,大里是最艰苦贫穷地区的代名词,不少父母教育小孩要吃苦耐劳的时候就用这句话来训斥。
据陵水县本号镇大里乡副镇长陈明日介绍,大里地区的小妹村下辖3个自然村、173户,在几年前还是个贫困的村庄,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植槟榔、水稻,收入较低。2016年开始,大里地区小妹村、什坡村为贫困村,被列为精准扶贫整村推进村进行建设,县委县政府投入8000万元用于大里地区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其中约6500万元用于两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薄弱设施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村庄道路、污水、路灯、村级办公场所、绿化美化、希望小学、瀑布等周边景观亮化等方面。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这个拥有着世外桃源般山水美景的黎乡开始进入人们眼帘,大里的村民也借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发展多种产业增收。陈明日表示,接下来将会继续对厕所改造、大里田洋、外立面改造等项目进一步深化打造。
在小妹村的大里村民公园,黎族阿妹阿哥们,早早就穿上黎族盛装,等候客人到来。“以前游客来大里,都是直奔着大里瀑布、吊罗山等去,很少会停留下来,现在村庄面貌变化大了,有住宿有农产品卖,游客过来也愿意在村里吃饭、住宿。”小妹村委会主任王专说。
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黄永益觉得怎么说也说不完。“以前村里多是老瓦房,漏风漏雨的,一到晚上,村道都是黑漆漆的。而现在危房改造,村里建了不少新房子,路灯也修到了家门口,村子亮起来了,我们的心也跟着亮起来了。”他告诉记者,他和家人从漏风漏雨的瓦房搬进了牢固的平房,自己也开始发展黑猪养殖业,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新希望。
“大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看!现在在哪里都可以连上WiFi上网。”23岁的黄牧乐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现在是大里黎锦合作社的一名工作人员。说起家乡这些年的变化,这个外出几年的女孩颇有感触。黄牧乐说,以前放假回到家中,别说是上网了,想和同学打电话,都要举着手机在山里找信号。而如今的大里,不仅是村村有4G网络,更是实现了WiFi全覆盖。
除了WiFi全覆盖,现在的大里村路面硬化了、路灯亮起来了、乡村游也发展起来了。这得益于近年来陵水县政府加大对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力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大里地区的村民兴奋不已。从封闭阻塞到车马畅通,从陈旧简陋到崭新靓丽,从人迹罕至到游客纷至,在近两年陵水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力推进下,这个“养在深闺”的美丽黎乡正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据了解,2016年陵水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美丽办”(美丽乡村建设管理办公室),对包括大里在内的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资金、统一监督。此外,还整合大里的特色旅游资源,将吊罗山森林公园、小妹水库、大里瀑布等“点”串联成“线”,打造集山地运动、旅游探险、休闲养生于一体的陵水北部百瀑雨林旅游。
在大里村民公园广场内,村民自酿的山兰酒、自采的蜂蜜受到游客热捧。小妹村驻村第一书记韩斌说,政府希望通过旅游加扶贫的模式,将小妹村打造成一个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点,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本号镇大里乡副镇长陈明日说,每到节假日,村民们便会把自己上山采到的野生灵芝、野生蜂蜜、椰子等拿到客流量最多的大里瀑布下出售,而大量游客的到来,也给村里农家乐、民宿、黎锦合作社带来不少收入。
什坡村跃进村村民小组村民王消云是從发展乡村游中获利的村民之一。“从没想过织锦能赚钱!”在没有到黎锦合作社工作前,王消云与丈夫一起在家里务农和种植少许槟榔。现在她在当地成立的黎锦合作社里现场给游客织售黎锦,每月都能领到上千元的工资。
记者在该合作社里看到,这里除了出售黎锦,还出售村民采摘的野生灵芝、林下益智、山间野茶等农副产品,让游客在离开时能为亲朋好友带上一份来自大里的礼物,也为村民自制的土特产增添了销路。
在小妹村文化陈列馆,许多游客在此驻足良久,这里织黎锦的村民年龄有大有小,现场看到最小的村民也才只有8岁。“这种手工织锦方式很特别,图案也很丰富多彩,这就是这个黎族村庄在美丽乡村建设时应该好好保存的传统技艺。”一游客说道。目前,政府投资了850万元围绕黎族元素对大里进行立面改造,同时也改造该地区215省道沿线房屋,提升城乡环境风貌。
陈明日副镇长透露,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大里美丽乡村开发建设,进一步精心打造大里黎乡瀑布旅游品牌,加强包括停车场在内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并引入有实力的大企业和旅游管理人才,提高大里美丽乡村旅游接待能力,着重挖掘和发扬黎族特色文化,让大里的乡村游更加“专业化”。他也表示,希望未来的大里美丽乡村能打造成知名的旅游示范点,吸引更多的旅客来体验大里山、水、人文、技艺等景观,实现美丽乡村往休闲旅游乡村跨越。并通过结合旅游“吃住行游购娱”针对性的开发,重点打造出大里益智、灵芝、蜂蜜、野山茶、等农特产品,开发出一系列旅游产品,逐步引导特色产品产业化,丰富大里地区的体验内容,让游客在大里能够吃得舒心、玩得开心,从而带动村民致富。
陵水坡村——黎乡层林染 最是坡村红
坡村,一个宁静祥和的生态家园、一处黎韵悠长的世外桃源、一方铁骨铮铮的革命热土。坡村位于文罗镇东北部,是一个生态黎村,也是琼崖最早准备建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还是中共陵水县委第一任书记黄振士的故乡,一直鲜为人知。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红色旅游”概念的打造,陵水黎族自治县的旅游服务业发展趋势良好,坐拥丰厚革命文化资源与优越自然条件黎乡——坡村越来越火,备受各地游客的青睐。endprint
刚抵达坡村,黎族的阿妹阿哥们,早早就穿上黎族盛装,在村口等候大家的到来。随着黎族特有的民族音乐响起,由当地村民组成的坡村舞蹈队在黎乐堂前表演黎族的特色歌舞,精彩的表演引得观众纷纷点赞。“美丽乡村建设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平时乡亲们都会来看舞蹈队排练,黎族舞里筛米的动作还是村里的老人指导的。”原本就对舞蹈有兴趣的村民王秀英说,参加村舞蹈队不仅充实了生活,还增加了收入。我们编排的黎族舞蹈还到省外参与演出,将我们的特色文化带出去,这让我们心里感到很自豪!”坡村村民王秀英欣喜地说。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来到 “百米浮雕”。“百米浮雕”顾名思义,就是一条一百米长的街道,街道一边是墙,墙上的浮雕生动地还原了黎族人民耕作、狩猎、歌舞等真实的生活场景。走过“百米浮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革命战士——黄振兴的石像。穿过黄振士公园,就来到公园后的黄振士展室,了解黄振士生平于陵水的红色革命历史事迹。据当地导游吉香介绍,陵水县文罗镇坡村是中共陵水县委第一任书记黄振士的故乡,在土地革命时期,黄振士团结陵水县人民,开展土地革命,率领陵水红军队伍抵抗国民党反动派,恢复了陵水县政权,为陵水革命事业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以黄振士等人为领导而创建的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是以黎族人民为组织和领导的琼崖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在坡村湿地公园,莲花在池塘中盛开,村民生活污水在流到这里后,经生物自然净化工艺处理,再次回归农田,可谓环保与美观兼具。“目前我们镇也正在大力推进湿地公园建设,这次实地考察是互相学习的好机会。” 保亭响水镇宣传委员陈丽说。池塘中间有一个小亭子,几位老人在拉二胡合奏。
到了饭点,转站到公社食堂农家乐吃饭。在公社食堂,可以品尝到白切文罗鹅、酸笋炒鸭血、坡村艾酒鸡等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除此之外,饭后还可以品尝坡村村民自家种植的圣女果、莲雾等水果。在公社食堂工作的村民小陈说:“以前坡村是很不起眼的,几乎很少有游客过来,现在村庄面貌变化大了,有住宿有农产品卖,游客过来也愿意在村里吃饭、住宿。”据坡村党总支书记王仁会介绍,自县里对坡村进行“三基地三示范区”改造后,有的村民加入了“公社食堂”当起了服务员,有的村民成了“革命小吃汇”的“大厨”,还有的村民成了坡村文化演艺有限公司的“演员”,不仅收入增加了,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了。
“村子变化很大,作为坡村人我很自豪。”导游吉香是本村人,今年3月起在坡村当导游,她的工作是带着游客参观,并向他们介绍黄振士纪念馆、百米浮雕展等景点。建设美丽乡村,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坡村的知名度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在过去,坡村的村民靠种植圣女果、豆角等冬季瓜菜和芒果、荔枝等热带水果维持生活。然而这个有着超过8000亩种植土地的村庄,人均年收入不到6000元,到去年底还有贫困户51户217人,部分村民为了填补家用,选择外出打散工。
为了让当地百姓转变生产生活发展模式,依托旅游产业发展机遇,使百姓吃上旅游饭,脱贫致富,建设美丽新坡村。201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投资2700万元,用于坡村旅游基地设施一期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建设了百米浮雕、黎乐堂、黄振士公园、革命书屋、时光邮局、农产品展销中心、公社食堂、湿地公园、垂钓鱼塘等旅游景点,打造一个集休闲、教育、观光为一体的全旅游目的地。2016年12月28日,坡村红色主题公园正式开园,利用“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对坡村红色主题公园进行运用管理。而如今,村民的月收入都达千元左右。
据了解2017年,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坡村“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县委县政府计划投入6000万余元,对坡村11个自然村的基础设施类32个项目,红色精品类6个项目,文化开发类6个项目,经济发展类4个项目进行着重打造。2017年4月14日,陵水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的陵水党员干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在文罗镇坡村正式揭牌。
“坡村的文化之旅是陵水正在筹划中的红色旅游线路重要环节。”陵水县旅游委主任周小青说,陵水将通过把坡村独具特色的革命文化和黎乡资源结合起来,将“文物旅游”转变为以红色年代的生活体验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將陵水打造成为“三基地三示范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