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城行

2018-03-12黎峰

延河·绿色文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跳龙门韩城李陵

黎峰

去一个地方,有时蓄谋已久,有时起因偶然。端午假期,一朋友提议夜奔韩城,我们去了韩城。

“鲤鱼跳龙门”的龙门位于低洼处,而司马祠却在高山上。韩城这两个影响最为广泛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一高一低、一北一南,是冥冥中的天意安排,还是我“想多了”的有意附会?

“鲤鱼跳龙门”和“司马迁遭受宫刑”的故事同存一城,在追求小我幸福的旁边,就有追求伟大的传奇;在吉言祝福的旁边,就有狷介耿直的传奇,在追波逐浪的旁边,就有高山仰止的传奇,这究竟是精神层面的反差和对比,还是“鲤鱼跳龙门”精神的延续?司马迁毕竟是从韩城走向了人格精神的独立伟大呀。

“鲤鱼跳龙门”在韩城北边。从城区出发,道路崎岖,周边荒凉。到得目的地,我们心中更是怀疑:这里没有高大巍峨的大门,没有富丽堂皇的游客中心,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流。一块灰黑的木板上,用墨汁写着“龙门古渡”四个大字。这里太不像一个著名景区,太简单了!兴冲冲上来让我们坐船的“摆渡人”,石坎上“龙门古渡”的文字说明,确凿无疑地告诉我们,这里就是龙门,就是“大禹凿山导河,鲤鱼竟跃龙门”传说的发生之地。

站立此处,极目皆是沙土。沙土干硬发白,看上去像是石块,一捏却碎成细沫。沙里原来有土。黄土高原的农民要在泥土里掺沙,以便让田地变得松软,不然全是黄土就会板结在一起,难以耕种。这些沙土,应是从黄河中上游冲刮而来,在这里被卷到岸边,组成了这白色的堤岸。秦砖汉瓦在陕西已经难得一见,而这些万年前就存在着的沙土,却可以让我们手捏脚踩着亲近。沙土平凡简单,也就处处存在着、永远存在着。简单的东西,原来就是深厚的东西,高贵的东西呀。

龙门早已有之,古代时期,黄河激流在此受阻,惊涛拍岸,声如龙吟,古人便取名“龙门”。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挖山削崖,凿出豁口,龙门因此也称为“禹门”。龙门两岸峭壁如高楼楼面,刀砍斧劈般的齐整,山体表面赤红。河面上,无数挖沙船正在工作,碗粗的水管把含着沙的水抽上高处岸边,水往回流,沙便留在高处沙场。挖沙船属于山西,他们在半山腰辟出了公路,来来往往的车流运着沙子。陕西这边峭壁上没有公路,零星的轮船便在古渡口运载游客观光,算是“文化产业”。

我们乘坐中型客货两用船,从龙门逆水游至石门。河面宽阔,水却很浅。李白描述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景象,今天已经难以见到。1949年,解放大西北时,龙门上架起了桥梁,此后又有了公路桥和铁路桥。龙门作为渡口,船帆过江、百舸争流的场景,也成为历史。

往事越千年,幸留传说在。“鲤鱼跳龙门”有多种传说,但都跟大禹治水有关。我觉得最为自圆其说的版本,是说大禹凿开龙门后,上游鲤鱼被冲到落差十多丈的下游,鲤鱼们无法溯流返回故乡,便集体抗议。大禹夫人涂山女娇便对鲤鱼们说,她可奏请玉帝恩准,能跃上豁口者,马上点化为飞龙,可上天入海尽享荣华;而跳不过龙门,跌坏额鳃的,只能怨自己生来平凡,就不要再嘟啷抗议啦。从此,“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大鱼汇集龙门下数千,上者为龙,不上者点额爆腮”。现代科学解释跳龙门的“鲤鱼”是鲟鱼,属江海回游的鱼类,产卵多在江河上游,水温较低,河道宽窄相间并具石砾底质的急滩地带。所以,它们要从下游跃过龙门,寻找理想的产卵场所。

“鲤鱼跳龙门”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汉辛氏《三秦记》,而“鱼化为龙”的神话传说则早于西汉初年。也就是说,在司马迁出生前二三十前,“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已经存在。在司马迁的时期,人们用“鱼龙变化”、“身登龙门”来象征事业的成功和命运的改变。“鲤鱼跳龙门”象征进学中举,金榜题名则始自隋朝科举时代。所谓“逆流而上,百折不挠。”则是现代的说法了。

大名鼎鼎的司马祠则在韩城南边。登上陡直的司马坡,油然而生朝圣的心情。这段原名“韩奕坡”的古道,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它上接韩原大道达长安,下临芝川渡口到龙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是进出韩城的唯一通道。韩奕坡原长两公里,全用青石条铺就。现存的石条据说为北宋时铺设。日晒雨淋人行,石块边角尽被磨去,凹凸处露出斑驳印痕。水滴石穿,古道嶙峋。岁月让古道坑坑洼洼,却也让人体会到雄浑厚重。司马迁曾经在这道上千百次行走。他那时应该是坐着牛车或者骑着驴,在陡坡上一心一意赶路。他定然不会想到,自己的名字会跟这条道路永恒地联系在一起。

天下古道多兮,若无司马迁,何存韩奕坡?若无壮阔的韩奕坡,又用什么能衬托司马迁祠的古朴威仪?导游讲是先有路后有祠。西晋永嘉4年,公元310年,人们选择在这条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旁,修建司马祠,为的就是彰显司马迁的功业。

记载历史的文字往往简约,文字背后的历史却耐人寻味。向朝廷上表修建司马迁祠的人,是汉阳太守殷济。汉阳在今天甘肃天水一带,并不管辖韩城。但殷济是韩城人,他要为家乡办件实事。西晋皇帝姓司马,是三国纷争获益者司马懿、司马昭后裔。而现存的司马迁衣冠冢,据说是元朝统治者下令用砖修砌。在建立與维修司马迁祠墓上,皇恩与民意、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罕见地有了意见统一。司马迁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族群。

司马迁的故事,用三言两句或可说清,他身上表现出的精神,煌煌大著也难以道尽。他出生于官宦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有着丰厚的人脉。司马迁本前程似锦,却只因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公道话,惹来按律当斩的“诬罔之罪”,只好以腐刑赎身死。

在皇权就是天的封建时代,司马迁应该知道违背上意,就难以摆脱人生的不公不幸。何况李陵事件本身也并不那么单纯。李陵是汉朝名将“飞将军”李广的长孙,史载他“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时为骑都尉,领兵驻酒泉、张掖等地。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统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攻击在天山一带活动的右贤王。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是汉武帝的宠妃。出征攻打匈奴,正是皇上为了让大舅哥李广利立功封侯。汉武帝命李陵担任李广利的后勤指挥官。李陵认为他的部下勇猛,是战斗部队,不愿接受这种后勤的差事。汉武帝同意李陵带其五千步兵单独行动,以掩护李广利正面作战。此次战役,李广利虽然打败了右贤王,“得首虏万余级而还”。但也遭“匈奴大围贰师,几不得脱。”李广利所部付出高达十之六七的伤亡,才得以撤回。这一仗打得不痛不痒,怎么也算不得胜利。endprint

而李陵的遭遇则极其惨烈,他率“五千荆楚奇才剑客”,对阵八万匈奴,转战数百里。虽杀敌万人,但远无援兵,近无依靠,部队大半牺牲。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李陵选择了投降。消息传来,汉武帝大怒,大臣们也跟着皇帝大骂李陵。就在这一片讨伐声中,司马迁站了出来,为李陵辩护:“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泣,更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者。”

司马迁认为,李陵能深入匈奴腹地,以五千步卒对抗八万骑兵,并杀敌万人,也算战绩卓著。投降也是权宜之举。这番话本合情合理,却在无意中,捅到了汉武帝的痛处:愈是赞颂李陵勇猛,有智有谋,愈是衬托李广利的平庸,也是在暗射汉武帝用人不当。

正是因为有着这些复杂的情况,那些以前为李陵唱赞歌,现在也心知肚明李陵投降情非得已的朝中大臣们,也都顺着汉武帝的口吻,附和着说李陵的不是。顺从就可以让皇上解气,附和就可以讨皇上的欢心。皇帝就是要在臣工们的见风使舵、众声附和下,麻醉自己,隐去自己的过失呀。

我还注意到,在司马迁的时代,太史令最为重要的职责是推算天文历法,而非编写史书。司马迁在朝廷首先也是作为一个天文学工作者而存在。他也曾“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总结出的“五星逆行”说,以及“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一百年一中变,五百年一大变”,至今在天文星学史上都占有最高地位。就是说,就算作为一个史官,司马迁也可以选择在李陵事件上不发声。不发表意见,往往就是一种官场智慧。官场上,最大的本事就是装傻呀。

可不知是一种什么的神秘力量,让司马迁在庙堂之中,在众人都高声谴责李陵、形成一致道德的情况下,他能抛却从众的道德,发出自己不合时宜的声音?他究竟为什么承受着同僚们对他的攻击非议而不肯随大流去附和?难道是因为他并不看中“鲤鱼跳龙门”那种世俗意义上的出人头地,而是要保持本心,做一个清醒的、不违背良心说话的“人”吗?

于是,司马迁受到了宫刑的惩处。但司马迁却并没有汲取“教训”。《史记》的秉笔直书,和他面对李陵事件的仗义执言不但一脉相承,而且有过之而不无不及。史学家杨雄、班固都评价《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然而,不虚美、不隐恶何其难也!朝廷史官记史,相当于编撰帝王的大事记,本质上是在记载帝王功德业绩、重要言论。司马迁却在实录其事、颂汉尽忠的同时,用一句“太史公曰”指出为政为帝之不足。诸如指出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这些政论时评,需要眼光学识,更需要天大的胆量。就连司马迁自己,写完《史记》后,也只给几个好友看看,并不敢拿出来发行。事隔多年,司马迁去世很久以后,他的外孫杨恽看到政治清明,才敢上书汉宣帝,献出《史记》,这才让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得以流传。

“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而不幸,因《史记》而不朽。汉武帝阉割了司马迁,却也让司马迁彻底地清醒,他的人格独立,他的反叛精神是不是因此而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每每读到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这段自白,多少人涕泪沾襟!做一个具有独立精神的人,难道都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吗?endprint

猜你喜欢

跳龙门韩城李陵
朔风又起
昆曲《望乡》观后说成全
李陵,没有任何伟业能和做个忠臣相比
奋不顾身
鲤鱼跳龙门
五彩小鲤鱼
鹰爪功
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韩城分论坛隆重举行
暗香依旧
另一种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