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经皮氧分压测试检查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2018-03-12彭青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9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

彭青

[摘要] 糖尿病足病是由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和感染等因素综合导致的一种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其检查和治疗费用最高。糖尿病患者并发下肢皮肤微循环功能障碍是导致皮肤氧供应减少的重要原因。经皮氧分压测试(TcPO2)可以直接反应组织细胞的氧气含量,并直接反应局部血液循环情况,从而可为糖尿病足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测试;糖尿病足;糖尿病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0(a)-0196-03

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患者较常见和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下肢皮肤微循环功能障碍是导致皮肤氧供减少致使糖尿病足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2]。TcPO2检测可以反映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微循环血液的氧分压,以了解人体局部微循环功能状态[3]。适用于糖尿病下肢微血管病变诊断[4]。

1 原理及检测方法

經皮氧分压仪是一种反应组织循环情况的仪器,其原理是皮肤被该仪器的特殊电极加热,促使毛细血管中的氧气弥散出来,扩散到皮下组织,皮肤表面,电极监测皮肤的血氧分压,反映组织细胞的实际氧供应量[5],可直接反应皮肤微循环情况,间接反应大血管情况[6]。

使用TCM400经皮氧分压仪(丹麦雷度)由专人进行检测,所有患者检查前均避免吸烟和咖啡因的摄入,保持情绪稳定,周围环境温度21~23℃[7],检查者取仰卧位,以足背为测量部位,将电极安放在第一跖趾间的皮肤上,静息状态下20 min后检测。首先进行电极定标,用75%乙醇清洁测量部位的皮肤并待干,取电极固定贴片,去除保护膜后放置于要检测部位,在贴片孔内滴入接触液3~5滴,等15~20 min后结果稳定测量记录稳定值(5 min内波动≤2 mmHg)。随后检测者提高下肢呈45°,重复上述过程,当静息平卧TcPO2>40 mmHg提示血管正常,TcPO2≤40 mmHg提示有缺血病变[8]。

2. TcPO2的应用领域

TcPO2作为一种判断组织微循环状态的无创检查方法已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临床,可用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足风险、评估创伤的愈合过程、决定截肢平面、评估高压氧的治疗疗效等。

糖尿病足是由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和感染等因素综合导致的[9]。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力度不佳等因素可造成局部缺血缺氧的加重,引起周围神经损害。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导致降低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从而降低微循环的氧含量,TcPO2测定可较好的反应糖尿病患者微循环状态[10],尽早、及时、快捷判定糖尿病患者有无微血管病变等慢性并发症[11]。因此,TcPO2是可以早起发现糖尿病足风险的指标。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中,其有利于促进糖尿病足患者伤口的愈合。刘倩等人研究[12]发现,在应用VSD吸引后的患者,氧分压立刻开始显著下降,一般15 min左右降到最低,之后缓慢升高,经过30 min左右达到一个平台期维持不变。通过VSD对覆盖区域组织内TcPO2变化的监测,反映患者在应用VSD负压吸引后覆盖区域的血氧分压显著减少,制造一个相对缺氧的状态,加速组织的再血管化,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因此,应用VSD引流的糖尿病足患者并同时可予以监测TcPO2可以更好的了解创面愈合情况,故TcPO2可用来评估创伤的愈合过程。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已提出糖尿病足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一部分糖尿病足患者经过长时间的综合治疗后,仍不能避免截肢。那么选择正确的截肢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有效的避免二次截肢手术。经皮氧分压检测仪能准确地用来评估缺血肢体皮肤组织的缺血改变及氧弥散情况,为选择截肢平面提供理论依据。周笑允等[13]研究发现选择截肢平面经皮氧分压值在40 mmHg以上是合理的,尤其是全身情况差,并发症多的患者。局部经皮氧分压值在20~40 mmHg之间是相对安全的,适用于全身情况较好又想尽量保留肢体长度的患者。局部经皮氧分压值在20 mmHg以下的患者由于需长期换药甚至再次截肢率高则不宜采用。故术前监测TcPO2可用决定截肢平面。

万辛等人[14]研究已证实经皮氧分压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血糖控制水平较好的糖尿病人群微循环功能较血糖控制差着好。目前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药物包括改善循环,扩张血管,营养神经以及中药泡足联合按摩,艾灸等,经皮氧分压可对其疗效做出客观的评价。王磊等人[15]研究发现艾灸可提高患者下肢TcPO2,促进选择性血液循环。中药泡足和足部按摩可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缓解血管痉挛,畅通气血,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症状及TcPO2[16]。由此可见,监测TcPO2对评估保守的治疗可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

TcPO2测定在评估糖尿病足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以及术后效果的评价。部分糖尿病足患者需要进行血管重建术。血管重建的方式有腔内介入治疗和开发手术治疗,其术后1年的生存率和保肢率均在80%以上[17]。于凤泉等人[18]研究显示,经血管重建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TcPO2有所改善,血管通透性明显改善,局部血供增加,组织代谢改善。故TcPO2测定可以判断血管重建术后的效果。

TcPO2测定对于选择高压氧治疗及疗效评估。高压氧治疗是在密闭的高压氧舱中是患者加压吸氧的一种治疗方法,可改善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加速侧支循环的建立和神经损伤的修复[19]。TcPO2测定能很好地反映出下肢血管尤其踝以下皮肤循环状态。韦华等人[20]研究发现,经高压氧治疗8周后TcPO2明显升高,糖尿病足溃疡面积愈合率达30.8%,好转率53.8%。因此TcPO2可以用来更全面了解溃疡愈合情况及疗效评估。endprint

TcPO2测定评估干细胞移植疗效。干细胞移植改善循环,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注射后可刺激内皮祖细胞在局部微环境下向受损区域聚集,刺激局部侧支血管的生成[21]。王广宇等人[22]研究表明,自體骨髓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后TcPO2有明显增加,为血管再生提供了利于其生长的环境,可以有效控制并促进溃疡的愈合[23]。故使用TcPO2测定评估干细胞移植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3 TcPO2的不足之处

TcPO2测定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存在众多不确定影响因素,其中包括患者因素、检查实施者因素、仪器设备因素等。

3.1 患者因素

患者准备不充分;测试前未能静息20 min,患者的情绪不稳定;患者有无吸烟史、服用降压药史;患者的体型(肥胖)、局部组织皮面情况(外伤、水肿、炎症、角化过度、毛细血管数目)以及测试时患者的体位不当等均会影响TcPO2测量的准确性。

3.2 操作者因素

操作者操作不当如电极连接不稳造成漏气;连接液滴入不均匀;还有测试者缺乏对TcPO2曲线的正确判断能力从而导致测定结果存在误差。

3.3 仪器设备因素

电极膜过期或使用过长;测试前未预热温度至45℃或电极片加热时间过长等会影响TcPO2测量的结果。

3.4 其他因素

环境的温度;未用75%的乙醇消毒或消毒的区域乙醇未干等都会对TcPO2测定结果有影响。

4 总结与展望

TcPO2是一种经济、可重复性好、无创性的血管病变监测手段,并精确反应测量部位微循环的情况[24],可为糖尿病足的诊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随着TcPO2测定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发展,提高 TcPO2监测的精确性,在临床上的应用将日益广泛。

[参考文献]

[1] 蔡敏,李宏宇,袁彦,等.经皮氧分压检测在糖尿病足截肢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9):860-863.

[2] 李梦娟,李素梅,汝燕,等.经皮氧分压联合踝臂指数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1,31(5):381-384.

[3] 徐炽天,胡志涛,杨光伟,等.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皮氧分压检测的临床意义[J].安徽医学,2013,34(3):277-279.

[4] 汝燕,李素梅,张丽,等.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氧分压与尿白蛋白肌酐比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14(3):258-260.

[5] 叶林芳,郑红英,巫丽萍.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氧分压测定结果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6,15(6):16-19.

[6] 潘斌斌,马建华.经皮氧分压测定在糖尿病足和周围动脉病变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2):1142-1143.

[7] 董晓颖,邓武权,陆徳宾,等.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氧分压与神经传导功能测定的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38(1):39-43.

[8] 黄亚莲,陈宗存,琚枫,等.经皮氧分压检查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6):751-752

[9]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糖尿病临床,2014,8(8):343-353.

[10] 陈丽叶,成金罗,叶新华,等.经皮氧分压测定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4):5686-5687.

[11] 李艳,杨郁文.经皮氧分压检查在糖尿病足检查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11):1374-1375.

[12] 刘倩,胡莎,饶敏,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与经皮氧分压影响的研究[J].当代护士,2016(4):58-59.

[13] 周笑允,陈蕾,王刚.经皮氧分压与截肢平面选择的分析[J].中临床研究,2013,11(23):218-219.

[14] 万辛,潘斌斌.经皮氧分压与糖脂代谢及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 关系分析[J].现代医学,2015,43(12):1546-1549.

[15] 王磊,高真真,王尊,等.艾灸改善外周动脉疾病下肢经皮氧分压及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2):179-182.

[16] 李艳,杨郁文.中药泡足联合足部按摩对糖尿病足足部症状及经皮氧分压改变的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23-126.

[17] 廖传军,姜涛,杨宝钟.糖尿病对血管重建治疗慢性重症下肢缺血的影响[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6):575-578.

[18] 于凤泉,李群,李富元,等.血管重建治疗糖尿病缺血性血管病变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内皮素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1):48-50.

[19] 何继东,伍晓华,刘莉.高压氧辅助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12):1476-1481.

[20] 韦华,王民登,李凤玲,等.高压氧对糖尿病足溃疡临床效果及血浆纤溶系统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5):480-482.

[21] 虞桂平,刘长建,陈国强,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10):1773-1779.

[22] 王广宇,朱旅云,马利成,等.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1):173-180.

[23] 秦露,吕平,唐雪莲.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2):2170-2171.

[24] 孔艳华,王艳燕,郑海兰,等.经皮氧分压联合四肢多普勒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2,15(2):157-158.

(收稿日期:2017-07-07)endprint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给糖尿病足患者一个“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做好六个方面促进糖尿病足康复
糖尿病足部门诊在预防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体会探析
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
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临床分析
全蝎软膏配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