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山区新居美
2018-03-12范吴瑕
范吴瑕
芦山地震灾区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整合资金加速农村“厕所革命”
冬日的芦山县大川镇小河村,树枝上挂满了瑞雪,一片银装素裹,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台阶式的新村聚居点让人眼前一亮。“现在环境卫生比以前好太多了,厕所、厨房都是干干净净,而且聚居点所有的道路是连通的,小车都可以在聚居点里绕圈圈。”虽然小河村高田坝聚居点已经建好3年多了,但每次提起村里的变化,年过65岁的雍美祥大爷仍然激动不已。
5年前的“4·20”芦山地震彻底改变了小河村村民的生活。震后的小河村不等不靠、重建发展两不误,新村建设、住房改造、改厨改厕、通村路建设一个也不落下,用雍美祥大爷的话说:“日子安逸得很哟!”
厕所改造,让生活更舒适
蜿蜒的盘山公路,郁郁葱葱的林木,还有碧绿的河水,让人感受到这个偏远小山村的独特魅力。一路驱车来到小河村圈树沟组。一处缓坡处,新修的卫生厕所最先映入眼帘,原来这就是贫困户彭元芝家的“新”厕所。
“冲水式便池、洗手台、浴霸、淋浴头、热水器……”一应俱全的设备、干净整洁的卫生间,一点都不比城里差,彭元芝迫不及待带着记者转了几圈,“你看,还贴了瓷砖,漂亮得很呀。”
话语间,彭元芝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现在上完厕所,用水一冲就干干净净,跟城里是一样的,而且还不用花一分钱,政府全都承担了。”
在彭元芝的记忆里,以前的厕所又脏又臭,是那种老式的旱厕,没有冲水设备,还有苍蝇蚊子在耳边嗡嗡作响,环境很差,但现在全都改变了。
改变的不仅仅是卫生厕所,还有清洁厨房。扣板吊顶,老式的灶台翻新贴上瓷砖,再做上一排整齐的橱柜、安上不锈钢厨房水槽,配上平整的水泥地面,原来已被柴火熏得黑黢黢的厨房焕然一新,敞亮了不少。
“以前洗菜就用簸箕在外面拿一根水管接着洗,特别不方便。”彭元芝说,现在在厨房就能洗菜,尤其是冬天不用在外面吹冷风了。
“住着舒服、看着巴适”是彭元芝最切身的感受。“厕所和厨房的改造从开工到正式使用,仅用了一个月。”彭元芝笑着说。
改厨、改厕不仅改变了村民的居住环境,也让村民的卫生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院坝里、房间里一片洁净。像彭元芝家一样,2016年,小河村采取“县级资金统筹一点、帮扶部门帮扶一点、社会人士捐赠一点、贫困户投劳一点”的方式,整合资金对贫困户进行住房改造,目前已帮扶贫困户改造新建清洁厨房30户、卫生厕所30户。
道路硬化,生活路更通畅
如果说改厨、改厕为贫困户解决了人居环境的问题,那同步进行的道路硬化工程则大大提高了贫困户的生活质量。宽敞的水泥路院坝里,彭元芝的孙女正开心地奔跑玩耍,而彭元芝也享受着这难得的儿孙绕膝的快乐。
与彭元芝一样,横山组村民祝鸿攀也是此次贫困户住房改造的受益者之一,2017年祝鸿攀一家的收入达到48398元,成功脱贫摘帽。
小河村独特的高山地理气候条件,让其拥有重楼、毛慈菇、白芨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而这也成了祝鸿攀脱贫的希望。
2016年,在村“两委”的帮扶下,祝鸿攀一家不仅有了卫生厕所、清洁厨房,还在砖木结构的老屋旁边建起了一座新房。
“2017年,在村‘两委回头帮、回头看的过程中,家里的院坝也从原来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种植的重楼等中药材的效益也显现出来了,今年的重楼、毛慈菇已被订购一空,有些甚至已经预定到了明年。”祝鸿攀述说着这两年家里的变化,早已是笑得合不拢嘴。
“以前从来没想过能用上这么好的厕所,能在这么宽敞明亮的厨房里做饭,更别说脱贫了。现在回头想想,环境卫生变好了、基础设施改善了,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发展特色产业,去赚钱脱贫致富。”以前祝鸿攀每次去田间地头做农活,院坝路、入户路、田间路都是烂泥巴路,一下雨都要溅一身泥。现在路面硬化了,还能用三轮车运肥料,不用肩挑背扛了,“方便了不知有多少!”
据了解,2016年以来小河村对贫困户进行住房改造,不仅改厨改厕,还帮扶30户贫困户硬化入户路950米、院坝892平方米,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剩下的72人也都达到脱贫标准,实现了贫困村整体“摘帽”。
新村新居,环境美民风正
农家生活环境的改变是“4·20”芦山地震后村民新生活的小缩影,在住房改造的过程中,小河村高田坝新村聚居点优质的人居环境格外引人瞩目。
整齐划一的现代农家小院兼具住家和住客的双重功能,春天一到,房前屋后的白芨花便开满了整个聚居点。
“既能赏花,还能卖钱。”小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华介绍说,“‘4·20蘆山地震后,针对村里的倒房户和交通不便的村民,选址高田坝,统一建立新村聚居点,共计26户144人。”
“一楼自家住,二楼就是游客住的地方。”王建华说,现在聚居点主要以种植中药材、开办农家乐为主要产业,每一家农家乐都配套了现代化的厕所,是越来越好,越来越干净。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田坝新村聚居点的人居环境,小河村在震后成立了“自建委”,承担房屋质量、技术、账目等方面的监管工作。2014年后,又推动“自建委”向“自管委”转变,乱停乱放、私搭乱建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聚居点的环境卫生也大幅改变。
“前不久,聚居点村民雍美俊私自搭了一个彩钢棚,与新村聚居点的整体风格不相符,我们就责令其拆除整改。对于这种不符合要求的私自搭建,我们是毫不客气的。”“自管委”成员李正良说,任何一个人想要搭建,都必须经过“自管委”的同意,按照统一的标准,不准搞特殊化。现在雍美俊家已换成了风格统一的彩钢棚,新村聚居点的整体风貌也得到了保持。
“不仅如此,我们会定期向村民普及卫生厕所的好处,帮助村民提高讲卫生、勤洗手的意识,现在群众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对于卫生知识的普及工作,小河村一直都在做,现在村民的素质越来越高,大家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中,人与人之间相处也更融洽了。
如今,人居环境的改善让小河村村民建设乡村的积极性更高了。“建好房子就是建产业。”对于小河村的发展振兴,大川镇党委副书记季再芳很有信心,“厕所改造仅仅是乡村发展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将立足小河村的生态优势,加强与成都中医药大学、三九药业等学校企业的联系,将小河村建设成为校地、企地中药材种植培育基地,不断推进‘农旅融合、种养循环模式,打造旅游特色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责编:王泽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