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东老农 水淡墨古

2018-03-12王弘毅

云南画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汉隶结体魏晋

王弘毅

寇子皓,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初拜云南著名画家闫甫先生为师学习,艺术远追元人笔意,在石涛、髡残、黄宾虹的技法下功颇深。作品“银杏村之秋”获2013年第13届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

寇子皓的书法耐看。他的山水画几乎是拿书法的横竖撇捺堆积起来的,如果线条没有形质,那么肯定无法架构起他的山水。山有多高,水自然就有多深。他的书法成了他每日必修的功课。

遠离城市的喧嚣,身处世外的老寇,一畦果蔬,满园青绿,老寇在安宁八街有自己的乡间农屋,活得有滋有味。的确,一顶草帽,一把锄头,悠闲中带着一种怡然自得的模样,和他在艺术态度上的孤傲,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他看似极其传统,而思想之中尽是异想天开的灵性。认识他是在滇池边前卫画家吴训木的画室——芳草地,记得他那副愤世嫉俗的样子,气势直逼辩论的对手,阐述慷慨激昂,观点毋庸置疑。有时对自己的艺术观点,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然而平时对别人的包容,似乎他又是个慈眉善目的学究。他也会被别人忽悠,当下鱼目混杂的艺术圈,让大家防不胜防,无可奈何的老寇,自然也被“伪媒体”拿那些虚名头蒙蔽,也经常上所谓“名家三人行”的当,花了许多冤枉银子和精力。

许多朋友似乎想从他的笔画痕迹中窥探他的艺术思想,老寇学过宋元诸家,下苦功研习过石涛、髡残、黄宾虹等前贤,又得闫甫老师真传。老寇一直淫靡于唐楷,这种对技术的严谨,佐证了他对中国书法的敬畏。然而,晋楷乃楷书之源。唐楷只重视用笔结体的规范性而忽略了情感表现,容易扼杀习者的艺术个性,因为法度太严,容易写得僵硬,缺少生机,更谈不上表现艺术个性。这一点,老寇非常清醒。南宋艺术家姜夔和清代康有为已说得非常清楚。姜夔认为:古法强调潇洒纵横,结构千姿百态。唐楷以平正为善,结体拘束,用笔单一,失去了魏晋之风规,恰恰失却古法。应当学习魏晋楷书,尤其是魏之钟繇和晋之王羲之楷书。清包世臣也说:“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故形板刻。”魏晋楷书之古法源自金文汉隶。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乃至魏晋碑刻与墨迹来看,都有篆隶遗意,所以包世臣说:“北碑自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寇子皓沿着汉字的流变过程,体会笔法与结体,感觉意气舒畅,神采焕发,有一种触发了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感觉,他的确是个明白人。

过于完美,自是扼杀个性,变成千字一面的美术字,书法的本质是抽象性和意向性,书法造诣决定了山水画的写意性,因此,他经常把自己捆绑以后,在自觉不自觉中,把近乎刻板的唐楷与魏晋之前的各种碑帖串门,在松紧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书法境界。习字当从金文大篆入手(这也是伴随一生的书体),之后是汉隶、魏碑,即走钟繇-卫夫人-二王传承。他一直认为:汉隶太可爱了,没有隶书修养,进不了钟卫。在此,寇子皓的艺术实践,隐约揭示了这个道理:学书法是希望自己的字好看一点,那不妨从唐楷入手,但如果有志于书法艺术甚至是中国画的学习,应当从篆书入手,甚至从甲骨文入手也行。让习者了解汉字之美,提高艺术素养。那么不论是从打基础入门的当下来说,还是从未来的艺术能力发展来看,金文汉隶和魏晋楷书似乎都是最好的选择。唐楷将楷书形式僵化,意味着楷书的终结,最后变为印刷体就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北宋将楷书行书化,一反唐楷的僵化。又反正了这个道理。

老寇是幸运的,这个时代包容着他无私无畏的不从众个性,艺术家需要这样的偏执,寇子皓在心源造化的固执中,为他的山水画注入了文化底蕴并妙造文人意气;老寇是自在的,从早到晚暖暖的阳光,四季不缺的生态蔬果,透明清澈的蓝天空气,以及宁静无尘嚣的环境,把他的艺术带进了陶氏田园的仙境。为他的主张——心境主宰画境,找到了答案。他的艺术与生活相融、与自然共鸣。在继承的同时,他将中国文化的内蕴与现代理念有机结合,在强调文化、强调人格、强调精神的艺境中,有滋有味地活在自己的山水之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汉隶结体魏晋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反映的丝路文化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魏晋风骨养万世
书法线条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用笔之“易”与“不易”
篆书条幅《游金山寺》创作说明书
汉碑档案
论书法中金文和汉隶的重要性
结体:小学软笔楷书教学的重点
魏晋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