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罗恩病的小肠造影表现及诊断要点

2018-03-12王爱英张耀朋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节段性偏心肠管

王爱英, 张耀朋, 魏 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北京 100191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肠道非特异性肉芽肿性慢性炎症,可累及全消化道任何部位,其特征是肠壁节段性受累和全壁性炎症。溃疡、狭窄是临床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内镜是发生在上消化道和结直肠CD的常见检查方法;发生在小肠的CD可以进行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如果有小肠狭窄,则内镜检查会受到限制,而小肠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着重探讨CD的小肠造影表现及其诊断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有完整的小肠造影检查资料,并经出院诊断为CD的患者73例纳入研究。

1.2检查方法(1)小肠造影:对所有患者进行口咽部麻醉,经口插入一次性胃肠导管至十二指肠空肠曲下方,经导管顺次注入硫酸钡及气体,动态、连续观察各组小肠影像学表现,适时摄片;(2)结肠造影23例;(3)内镜检查:66例行结肠镜检查,9例行小肠镜检查;(4)病理:15例为手术标本,7例为小肠镜取黏膜活检,50例为结肠镜取黏膜活检。

1.3观察指标综合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体征、造影和内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参考WHO推荐的CD诊断标准[1],对以下各项指标进行统计:(1)节段性(非连续性)病变;(2)纵行溃疡和/或多发溃疡纵行排列;(3)卵石征;(4)全壁炎或肠管狭窄;(5)瘘管或窦道;(6)肛周病变;(7)非干酪性肉芽肿。小肠造影表现除了统计(1)~(5)以外,另外增加(8)病变的偏心性(非对称性)分布。

2 结果

2.1一般资料和临床表现73例患者中,男41例,女32例,年龄15~78岁,中位年龄31岁。临床主要症状为腹痛65例,腹胀30例,腹泻35例,消化道出血18例,发热17例,体质量减轻42例;10例伴口腔溃疡或有口腔溃疡病史,20例有肛周病变或肛瘘病史,4例伴有皮疹或有关节病病史,4例有肠道手术史。

2.2小肠造影表现小肠造影初步诊断CD患者57例;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TB)患者4例,表现为回盲部或末端回肠溃疡,其中2例伴环形狭窄;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1例,表现为回盲部溃疡;回-结肠吻合口溃疡1例;小肠狭窄5例,以狭窄为主要病变,伴不全肠梗阻;小肠炎症5例,表现为末段回肠不规则小溃疡。小肠造影表现:52例(71.23%)病变呈节段性分布(见图1);49例(67.12%)病变位于肠壁一侧(偏心性分布)(见图2);65例显示有溃疡,其中47例(64.38%)表现为纵行溃疡,或多发溃疡纵行排列(见图3);28例有黏膜不平,其中11例(15.07%)有“卵石征”;54例(73.97%)有肠管狭窄,其中47例(64.38%)为偏心性狭窄,7例(9.59%)有瘘管显示。

注:1:患者,男,21岁,间断腹痛3个月,小肠造影显示,多发节段性狭窄,部分狭窄段可见龛影;2:患者,男,34岁,间断腹痛、腹泻7年,小肠造影显示,肠管节段性、偏心性狭窄,多发龛影位于一侧肠壁,黏膜皱襞向龛影集中;3:患者,女,71岁,间断腹痛2年,小肠造影显

示,回肠多发纵行龛影,位于一侧肠壁,末端回肠痉挛收缩。

图1节段性狭窄;图2偏心性分布;图3纵行溃疡
Fig1Segmentalstenosis;Fig2Asymmetricdistribution;Fig3Longitudinalulcer

2.3内镜检查66例行结肠镜检查,2例因肠腔狭窄未到达回盲部,其余均到达回盲部。结肠镜初步诊断CD患者24例;TB 7例;BD 1例;淋巴瘤1例;溃疡21例;狭窄2例;结肠息肉3例;结肠镜未见异常7例。9例行小肠镜检查,初步诊断CD 6例,溃疡1例,黏膜不平或红斑2例。内镜表现:溃疡51例,其中单发溃疡12例,多发溃疡39例,9例提示有纵行溃疡。肠管狭窄、变形17例,其中多发狭窄10例,单发狭窄7例。3例有卵石征,黏膜不平4例。肛门病变3例,肠管窦道1例。

2.4病理诊断15例患者进行小肠手术,术后病理符合CD。其余58例中,小肠镜黏膜活检7例,病理均为慢性炎症,其中2例伴溃疡形成;50例为结肠镜取黏膜活检,取材部位:末段(端)回肠22例,回盲部(回盲瓣)24例,回-结肠吻合口4例,结肠21例,直肠1例,病理符合CD 13例;1例结肠镜正常未取黏膜活检。病理表现:肠壁全层炎15例(手术标本),3例有裂隙状溃疡(手术标本),12例有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结肠黏膜活检8例,手术标本4例),13例有肉芽组织形成,19例慢性炎伴溃疡形成,8例伴淋巴细胞聚集。

2.5病变部位根据造影、肠镜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病变部位:单纯小肠病变39例,回结肠病变25例,单纯回盲部或吻合口病变9例。病变累及十二指肠2例,空肠8例,回肠59例,回盲部26例,回-结肠吻合口4例,结肠25例,直肠4例。

2.6诊断要点根据造影、肠镜检查、手术及病理结果综合判断:(1)节段性或非连续性病变:56例(76.71%);(2)纵行溃疡或多发溃疡纵行排列:50例(68.49%);(3)卵石征:16例(21.92%);(4)全壁炎或肠管狭窄:56例(76.71%);(5)瘘管或窦道:7例(9.59%);(6)肛周病变:21例(28.77%);(7)非干酪性肉芽肿:12例(16.44%);(8)病变的偏心性或非对称性分布:49例(67.12%)。

3 讨论

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可发生于从口腔到肛管的消化道任何部位。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2]。有近66%的病变累及小肠[3]。CD是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常见疾病之一,多数患者发病年龄较低,早期诊断较困难,且容易复发,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CD的诊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内分别在1978年、1993年、2000年、2007年和2012年制定了共识意见[4],国内共识意见的制定,为临床医师开拓了广泛的思路,为诊断和治疗CD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加之内镜学和影像学仪器设备的更新和发展,使CD的诊断率进一步提高。

2012年广州共识意见[4]提出,腹痛、腹泻和体质量减轻是CD常见的临床表现,如果有肠外表现和(或)肛周病变,临床应高度怀疑CD。本组资料中,65例(89.04%)患者有腹痛,35例(47.95%)有腹泻,42例(57.53%)有体质量下降,20例(27.40%)有肛周病变或肛瘘病史,10例(13.70%)有口腔溃疡病史。近90%的患者有腹痛,体质量下降与病程的长短有关,如果有肛周病变出现,临床应该想到CD的可能。

近年,虽然有许多的共识意见,但WHO提出的诊断标准仍是临床常用的诊断依据,WHO提出的CD诊断标准[1]:(1)非连续性或节段性病变;(2)卵石样外观或纵行溃疡;(3)全壁性炎症;(4)裂沟和(或)瘘管;(5)肛周病变;(6)非干酪样肉芽肿。具有(1)~(3)为疑诊,再加(4)~(6)任何一项可以确诊;如果有(6),再加(1)~(3)中的任何两项也可确诊。其中(1)~(4)在小肠造影时均可发现,(5)通过询问病史和查体也可以了解。本组资料中,小肠造影有52例(71.23%)显示小肠病变呈节段性分布,11例(15.07%)有“卵石征”样改变,47例(64.38%)有纵行溃疡和/或多发溃疡纵行排列,54例(73.97%)有肠管狭窄,其中47例(64.38%)为偏心性(非对称性)狭窄;49例(67.12%)病变位于一侧肠壁呈偏心性分布;7例(9.59%)有瘘管显示。因此,当小肠造影时,除了发现病变为节段性(非连续性)分布、肠管狭窄、纵行溃疡以外,病变的非对称性(偏心性)分布,如多发溃疡纵行排列、沿着一侧肠壁分布,或肠管的非对称性狭窄,也是诊断CD的重要依据之一。虽然“卵石征”、瘘管和(或)窦道的出现比率较低,一旦发现,则更加支持CD的诊断。

小肠是CD的好发部位,以前,由于小肠检查手段的受限,不能进行早期诊断。胶囊内镜的应用可以较早地发现小肠黏膜病变,但早期病变不典型,且不能活检取得病理诊断,因此,有研究[5]认为,不能单凭CE的图像对CD作出诊断。双气囊小肠镜的应用,可观察黏膜病变,并进行黏膜活检,是诊断CD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价格昂贵,患者耐受性较差。文献[6]报道,小肠灌肠造影对CD的诊断率为22%~32%,且多显示狭窄、瘘管等晚期表现。本组资料中小肠造影对于溃疡(纵行溃疡或多发溃疡纵行排列)和黏膜隆起(卵石征)、病变的非对称性(病变沿着一侧肠壁分布或肠管的非对称性狭窄)和非连续性(病变节段性分布)都可以清晰显示。病变的“节段性、偏心性和纵行分布”,这三点是小肠造影诊断CD的要点。但要特别提出的是,造影操作者在检查过程中,一定要跟随钡首,并辅以压迫进行连续的动态观察,这样才能提高病变的检出率,操作者的经验和对病变的认知能力,也影响CD诊断的准确性。

CD与其他疾病的鉴别非常困难。发生在小肠和回盲部的CD与TB、BD和淋巴瘤的鉴别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题,也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如果发现肠外活动性TB、病理有干酪样肉芽肿则可诊断为TB[7],在临床工作中,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常不典型,详细询问病史,依靠多种检查手段,寻找CD和TB的不同表现,并不能单靠病理进行诊断[8]。造影时,发现肠管的环形狭窄、环周溃疡,特别是当溃疡和增殖同时存在时,可考虑TB的诊断。发生在肠道的BD往往是不完全型的,造影时BD的溃疡常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较大且深,边界清楚、锐利,显示“硬币征”,或溃疡周边有水肿的“透亮晕”。肠道淋巴瘤的造影表现复杂、多样,肠管有狭窄及扩张,特别是出现“动脉瘤样”扩张,对淋巴瘤的诊断很有帮助。单独发生在小肠的CD需要和隐源性多灶性溃疡狭窄性小肠炎(crypstogenic multifocal ulcerous stenosing enteritis,CMUSE)进行鉴别,CMUSE是一种罕见的特发性小肠炎症,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小肠多发狭窄伴浅表溃疡[9]。当小肠造影显示肠管多发环形狭窄,病理仅表现为慢性炎症,没有任何肉芽肿表现时,可以考虑CMUSE的诊断。

[1] BERNSTEIN C N, FRIED M, KRABSHUIS J H, et al.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zation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BD in 2010 [J]. Inflamm Bowel Dis, 2010, 16(1): 112-124. DOI: 10.1002/ibd.21048.

[2] ZHAI H H, LIU A Q, HUANG W, et al. Increasing rate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 12-year retrospective study in Ningxia, China [J]. BMC Gastroenterol, 2016, 16: 2. DOI: 10.1186/s12876-015-0405-0.

[3] THIA K T, SANDBORN W J, HARMSEN W S, et al.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ogression to 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of Crohn’s disease i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J]. Gastroenterology, 2010, 139(4): 1147-1155. DOI: 10.1053/j.gastro.2010.06.070.

[4]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J]. 中华内科杂志, 2012, 51(10): 818-831. DOI: 10.3760/cma.j.jssn.0578-1426.2012.10.024.

[5] BOURREILLE A, IGNJATOVIC A, AABAKKEN L, et al. Role of small-bowel endoscopy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 international OMED-ECCO consencus [J]. Endoscopy, 2009, 41(7): 618-637. DOI: 10.1055/s-0029-1214790.

[6] 钟捷. 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在克罗恩病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J]. 中华消化杂志, 2011, 31(3): 190-192.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1.03.013.

[7] 胡平津. 我们能解决克罗恩病与肠结核鉴别诊断的难题吗?[J]. 中华消化杂志, 2011, 31(3): 192-194.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1.03.014.

[8] MA J Y, TONG J L, RAN Z H.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and Crohn’s disease: challenging differential diagnosis [J]. J Dig Dis, 2016, 17(3): 155-161. DOI: 10.1111/1751-2980.12324.

[9] 盛剑秋, 陆晓娟.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4, 23(3): 342-345. DOI: 10.3969/j.issn.1006-5709.2014.03.031.

SHENG J Q, LU X J. Cryptogenic multifocal ulcerous stenosing enteritis [J]. Chin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4, 23(3): 342-345. DOI: 10.3969/j.issn.1006-5709.2014.03.031. DOI: 10.3969/j.issn.1006-5709.2014.03.031.

猜你喜欢

节段性偏心肠管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临床病理特征及中西医治疗效果的分析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成人节段性膜性肾病1例
妈妈不偏心
偏心的母亲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巧妙应对老师的“偏心”
偏心结构基于LMI的鲁棒H∞控制
腰椎节段性失稳影像学诊断方法的进展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