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

2018-03-12张秀华库蓝巴拉提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首都医科大学贫困学生贫困生

张秀华,康 概,胡 水,邓 婷,库蓝·巴拉提

(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办公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首都医科大学 学生处,北京 100069;3.首都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北京 100069;4.新疆工程学院 校长办公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3)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文明礼仪之邦,感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作为自然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素养。“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耳熟能详的典故、谚语,都体现了施恩报答的精髓,也说明感恩思想早已深深地积淀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代代传承。

感恩是人类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重要的品德素质,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教育对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贫困大学生群体更是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这类学生家庭生活相对贫穷,容易受到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对感恩的理解常常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容易出现理解偏差。根据2015 年教育部调查统计:全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人数大约为2 600余万人,其中经济困难学生大约占20%左右,已经占到在校大学生的1/5。要保证在校贫困学生努力完成学业,又要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感恩意识培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

高校贫困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他们的感恩问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了解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研究以“首都医科大学贫困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与访谈” 相结合的方法,初步了解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调研方法

(一)调研对象

首都医科大学在读的本科大一至大四的贫困大学生,共75人。其中,特困生13人(17.3%),普困生62人(82.7%)。共发放问卷75份,回收问卷75份,有效问答率100%。

(二)调研方法

1.本研究设计方法是在文献回顾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感恩测量工具的一些元素,形成感恩测量问卷表单,问卷主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基本情况”,包括性别、专业、政治面貌、家庭经济状况等;第二部分“在校学习情况”,包括成绩排名,学习兴趣、课外活动、学习时间、就业打算等;第三部分“人际交往情况”,包括人际交往基本现状、人际交往困惑、人际交往障碍等;第四部分“家庭与经济情况”,包括家庭经济收入、消费观念、家人关系、对家庭的理解、对未来生活的思考等。第五部分为“感恩理解情况”,包括对感恩教育的认识、看法、需求、感恩的自我评价等。为了获得真实的调研结果,调研前与研究对象进行了逐一沟通,说明情况,消除顾虑,确保数据准确可信。

2.采用调查问卷元素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测量方法,分别进行资料收集、归纳、总结、分析与建议。

3.统计结果采用Excel录入数据,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感恩意识采用频率和相对数进行描述。

表1 特困生和普困生基本情况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总体情况分析

(一)感恩认知

由表2可以看出,受调查的高校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大多不佳,特困生占17.3%,普困生占82.7%。大部分学生获得过不同类型的资助。在“对感恩的自我评价”上,96%的受访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感恩的人;在“对学校的感恩情况”上,90%以上的受访学生会对老师和同学怀有感谢之情;在“对家人的感恩情况”上,100%的受访学生认为应该对家庭怀有感恩的心。由此可见,受访者总体上对“感恩理念”持积极态度。但也有极少数学生存在“我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理应享受资助”的思想,甚至表达“得到资助后会与同学攀比,如果比同学少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的心态。

表2 贫困生的比例情况

资助是一种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帮扶,施恩者并不渴求感恩和回报,但受恩者一定要有感恩之心和感恩意识,这样才能以阳光的心态面对困难和人生,如果受助者认为被其他人资助是理所当然的,这实质上是背离了平等关系,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及埋怨心态。这方面必须要加以避免和引导教育。“感恩”作为道德范畴,其定义为“在认识到施恩者所给予自己的恩惠或帮助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感激并力图有所回报的情感特质,是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是一种积极的、具有社会道德意义的人格特质” 。[1]

作为一种人类共同的传统美德,“感恩意识”一直流传在善良人们的心中。在中国,“结草衔环”“受恩莫忘”“感遇忘身”等成语无不是对感恩的赞美,知恩图报自古以来就已深入中华文明的血脉。在西方,德国哲学家尼采也提出“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的阐述,把感恩上升到了净化灵魂的高度。感恩研究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部分,事实证明,感恩意识对于促进心理健康、提升幸福水准、构建和谐人际关系都有积极作用。心理学权威罗伯特·艾蒙斯提出[2]:感恩可以引起正确的归因和增加积极情绪体验,感恩的心态是幸福的关键。国内学者研究也表明[3],大学生的感恩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与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心境的忧郁或愉快以及情绪和精力的松弛与紧张等因素的正相关极其显著。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对高等教育教学和大学生生活的关注和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国家和社会资助的广度和力度也前所未有。对高校贫困生,特别是贫困生的各类资助也是多种多样,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类学生的经济困难和生活压力。但心理压力并未与经济压力同步改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有报道[4],采用 SCL-90量表调查贫困生状况,其躯体化因子得分和全国常模分差异不大,而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其它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分。其他研究也表明[5],[6],贫困学生群体与非贫困学生群体比较,在主观幸福感上有显著性差异,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

(二)感恩表现

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调查,反映出受访学生对感恩的态度和表现,(见表3)。

表3 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新疆贫困学生感恩的表现形式

(1)社会层面,90.6%的学生认为会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回馈社会。在志愿者活动上,可能受到医学专业结构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社区服务、关爱福利院儿童及老人、宣讲普及医学知识、导医等多种活动。显示贫困生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做贡献,利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人并收获成长的倾向。

(2)学校层面,98.6%的受访学生认为,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老师和同学的帮助,92%的学生愿意主动帮助同学。贫困生对学校的喜爱程度较高,对教师的感恩意识也较高,体现出尊重教师,但言语表达较少的特点。

(3)家庭层面,100%的受访学生表示会主动帮助家人,通过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报答家人,减轻家庭负担。

对于“如何看待国家和社会以及学校助学金”的问题,89%的学生对国家的资助持尊重和感谢的态度;对于“是否会按期还贷”的问题,83%的同学表示会按期还贷,96%的同学表示会尽力按期还贷。部分学生认为,在就业困难、生活压力大、收入低等情况下,存在还贷困难。少部分被调查者对还贷存在模糊认识,包括“毕业去向不明”“想还贷不了解流程”和“个人疏忽”等托辞面对不按时还贷(见表4)。

表4 贫困学生对未及时偿还助学贷款的 主要原因的认识

(三)关于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调查:受访学生对学校感恩教育认可的占52%;参加过学校感恩教育活动的占53.3%;另外,85.3%的学生认为学校必须加强感恩教育;9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感恩教育形式上更钟情传媒形式和志愿者活动(见表5 、6)。

表5 贫困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

表6 贫困学生对感恩教育形式的认识

调查显示,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不能缺失的。它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开展广泛有益的贫困学生感恩教育,有利于引导他们形成健康心理和塑造健全人格,提升感恩意识和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对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建议

通过调研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首都医科大学的贫困大学生对感恩有正确的认识、持有积极的态度、认可感恩教育。但也显示出一些问题:6.6%的贫困生会为自己的经济条件感到自卑和压抑,30.6%的学生会因为家庭因素对未来的就业感到焦虑,24%的学生对自己的人际交往不满意,38.6%的学生认为自己需要心理方面的辅导,34.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经济方面有很大压力,85.3%的学生认为需要加强感恩教育和改善感恩教育方式。这些问题的解决对进一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至关重要。我们对此相关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关怀

贫困生很多来自农村,很容易在学习、就业等方面处于劣势,心理压力比其他同学增大,容易产生自卑、冷漠、敏感等性格特征,部分贫困学生因自卑心理而导致性格内向,影响生活中与他人交往与沟通,感恩能力不足或心存感恩而羞于表达或不知如何表达感恩之心,这些状况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成熟成长。

表7 贫困学生成绩排名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关怀。在这项工作上,首都医科大学的办法是:在2004年12月10日就已特别设立了“成长学校”项目,为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搭建服务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培养学生感恩意识。项目内容设有:心理支持小组,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负责经常与贫困大学生谈心交流,主动关心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班级活动中,尽量多给他们锻炼展现能力的机会,多鼓舞和肯定他们,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聘请心理学老师,负责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不定期开展心理知识培训,定时组织团体辅导活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这些措施在帮助贫困大学生从心理上扭转不良的感恩意识,提升一种健康向上的感恩心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健全现有资助政策,增强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表达能力

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物质是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加强道德教育层面的工作,促其学会自立自强、心怀感恩、乐于奉献、主动团结和回馈社会。在感恩意识培养方面,既要肯定贫困生对父母、学校、社会的感恩情怀,还必须强化他们感恩党和国家的意识。同时,要正确区分不知感恩和感恩行为能力欠缺之间的差别,避免误判造成对贫困大学生的情感伤害。表达感恩的形式可以是对施恩者的行为报答,也可以通过增强社会责任感及相关亲近社会的行为来回馈社会、表达感恩[7]。

表8 贫困学生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需求

感恩意识和情感只有通过行为表达才有实际意义。高校既要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感恩意识,更要激发他们表达感恩情感的主动性,创造机会便于他们抒发感恩。既不满足于简单的“谢谢”,又具备自信的阳光心态,善于用良好的实际行动来传达内心深处的感谢之情。

首都医科大学在针对新建贫困大学生资助方面,采取的成长学校项目——“勤工资助组”,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效果较好:一方面主动帮助贫困大学生了解国家助学贷款、贫困补贴等政策知识,让其通过国家贷款、助学金及贫困补贴等方式缓解暂时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主动为贫困大学生搜集勤工助学信息,以及传授学生相应的工作技能,让他们既可增加经济收入,同时也能更多的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在“感恩表达能力”的训练方面,既发挥传统教育手段的作用,又遵循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理念,注重对感恩研究成果的应用,着重培养贫困学生的自立自强能力,包括课堂教育、老师谈心、宣传优秀典型人物等。

表9 贫困学生认为学校感恩教育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

(三)完善贫困生的感恩教育

调研结果显示(表9):贫困大学生对感恩教育有较大认同感。但在教育的内容方面,部分学生反映,感恩教育的内容更应体现科学性和现实性、方法应更新颖有针对性、实施过程中更应接地气和符合时代潮流。在感恩教育的方式上,认为要多结合传媒工具,如电视、广播或互联网等,宣扬优秀、真实的感恩案例或具有感恩教育意义的动人影片效果较好。此外,志愿者服务活动,是贫困学生最乐于接收的感恩教育形式。笔者认为,通过志愿活动中互动交流和践行体验,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同样,示范行为对贫困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包括在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综合示范下的影响。社会学理论研究中指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只有学校和家庭、社会都充满了感恩教育的氛围,才能展现真正的效果。不可否认,学校是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在发挥好主阵地教育作用的同时,还要利用好课堂外的资源开展感恩教育。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大力宣传弘扬知恩图报、奉献祖国的先进文化和先进典型,树立报答国家、报答社会的感恩情怀。

(四)高校教育要强化全过程育人理念,把感恩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

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经济资助是培养学生自立的要求之一,学校在多渠道多途径落实的同时,应当把育人理念始终贯彻其中,强化全过程育人管理。同时,让受助学生充分体会学校、社会、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心和关怀,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和积极态度。

目前,我国对高校贫困生综合资助体系已经形成,即政府为主、社会团体和个人为辅。包括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临时困难补助等形式;在社会层面,有企业单位、个人捐赠的助学金或定向助学。首都医科大学在新生入学时,设立了家庭困难新生“绿色通道”,同时,积极向贫困学生宣传讲解资助政策,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深刻认知国家和社会各界对他们的重视和关爱;学习中,组织贫困生积极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发挥同伴教育的优势,引导他们自强自立;在毕业就业时,对贫困生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指导与宣传,政策上体现一定的感恩导向,让他们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四、结语

本项调查研究样本量较少。但在问卷的基础上结合了结构性访谈,也可以从中了解到高校贫困大学生对感恩的正确认识、积极态度及对感恩教育的认可。对于贫困大学生,高校思政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并在现实生活中体现感恩行为,对于帮助他们走向工作、健康成长、服务社会都十分必要,也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之,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创新对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将学生对党和国家、社会的感恩之情充分激发出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筑牢坚实的思想基础。

猜你喜欢

首都医科大学贫困学生贫困生
睡前一杯奶,到底好不好?睡眠专家告诉你真相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2017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之一)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预防医学专业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特点研究——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