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农业有奔头 农资有干头

2018-03-12

中国农资 2018年7期
关键词:恭城老马花卉

广西恭城:柿子种植走出新套路 恭城月柿迎来新时代

□《中国农资》记者 黄敏

恭城月柿,是广西传统出口创汇的名优产品之一,因其个大、形圆、美观、肉厚、质软、无核或少核、含糖量高而著称。金秋的瑶乡,红红火火的柿子像灯笼一样挂满枝头,点缀漫山遍野,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

2018年,“恭城月柿栽培系统”被农业部认定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生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也顺利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化专家组的考核验收。一边是传承几百年的“老道”经验,一边是科学化生态化的农业标准,新时代背景下,恭城月柿如何在现代标准之下走出“新套路”?《中国农资》记者来到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一探究竟。

标准化种植体系已成熟

据悉,恭城月柿是恭城的特色产业,全县月柿种植面积为185865亩,其中挂果面积为158265亩,产量 302642吨,产值3.7亿元。2001年以来,在莲花镇、西岭镇等柿树集中种植的乡镇逐步实施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慢慢探索出一条推广普及“养殖——沼气——种柿——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至今,恭城月柿种植已经探索出一套成熟完善的标准化种植技术体系,彻底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栽培模式,新栽培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推广与应用。

据恭城农业局水果站站长陈学初介绍,目前恭城全县月柿已经实现标准化种植,此前编印了3.1万份《技术规程》、《生产管理技术手册》等资料下发到示范区所在乡镇、村屯和农户手中,确保了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全部到位。红岩村种植户周大姐告诉记者:“目前我们种植月柿,什么时候施肥、数量如何、如何整形修剪、保花保果等,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化的技术指导,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陈学初还介绍说,通过病虫害预测预报、植保员出具植保方案指导农户用药用肥、农资定点统一供应等手段,恭城月柿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100%。

提高知名度是当务之急

陈学初告诉记者,恭城月柿畅销韩国、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很多旧有的模式与技术并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因此对恭城月柿的栽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恭城月柿产业在原有的脆柿、月柿、冻柿基础上,已开发了柿酒、柿醋等新型产品。“但是新研发的产品市场占有份额相对较小。”陈学初表示,今年“恭城月柿栽培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不但有利于保护好本地月柿栽培系统,更有利于带动恭城月柿品牌的全国影响力,希望借此扩大恭城月柿的市场份额。

生态农业推动“二次创业”

“现阶段全县生态农业的标准化示范点已有81个,实施面积达到了16516.8亩。”陈学初说,“在实际的推广中,也作了一定考虑,比如关于延迟收果的技术推广,可能只在全县占30%左右,而其他的节本增效的措施就会全面推广。因为现在恭城月柿的知名度还比较低,因此降低农民种植成本也是保障收益的重要手段。”

此外,除了农产品种植,恭城也在全县月柿种植基地建设了一批现代月柿产业核心区,积极结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建设,同时挖掘月柿产业附加值,发展观赏、采摘、新奇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和产业基地。

“生态农业的建设与生态县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有了现代化的示范区标准,今后的推广将突出生态特色,加快发展现代化效益农业,为实现恭城生态农业二次创业跨越发展提供指导和规范。”陈学初表示。

记者了解到,恭城全县月柿种植基地建设了一批现代月柿产业核心示范区,积极做好恭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重点抓好矮寨、红岩、社山等特色旅游景区建设,挖掘月柿产业的附加值,大力发展观赏、采摘、新奇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和产业基地。

河北新乐:种养结合,老农“折腾”出新路子

□《中国农资》记者 牛立亭

“卖猪肉,新鲜不注水的猪肉,传统喂养,品质保障,快来买呀……”伴随着声声淳朴憨厚叫卖,在河北省新乐市邯邰镇年尾的集市上,养殖户马兵的猪肉很快被抢购一空。惊讶于他卖猪肉的速度,记者不禁为之感到好奇。但在走访完马兵之后,却不禁要为这个“从种到养,再从养到种,到现如今发展种养结合”的五十多岁老农民的“折腾劲儿”点赞。

机械化让农村的地“活”了

初到老马家,就被他家囤积在房顶上黄澄澄金灿灿的玉米吸引了,一般农户家早已趁着年底粮价调涨将囤积的玉米卖个精光,老马家两大排由铁丝网圈成玉米仓垛却雄赳赳气昂昂的站在房顶,好不壮观。老马笑笑解释:“为了方便养猪,家里还承包了二三十亩地,冬小麦收获后卖掉,一部分补贴家用,夏玉米都用来养猪了,别看这么多玉米,用来作饲料养猪远远不够,还需要在其他农户或饲料厂再买一些。”

老马介绍,他们家平均一头猪每年就要吃掉450斤玉米和300多斤的饲料,每年出栏两栏半,再加上全年饲养的产仔用的母猪,整体算下来需要八十到一百亩地的玉米。“养猪风险不小,春赔秋赚,种地倒成了赚钱的买卖。”老马爽朗地笑着说。

但仅是如此简单种养结合,在七八年前,老马刚开始养猪的时侯,还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以前都是人工收割,每到农忙时节,都要全家出动甚至还需要雇人收秋,年轻一辈不爱种地,我们也逐渐上了年纪,就从当初的种植业转行干起来现在的养殖业,现在机械化水平提升了,玉米收割一体机彻底解放了我们,种个几十亩地大田作物完全是有可能的事。种养结合,猪有了饲料,猪粪也有了播撒的地方。”由于粪肥的投入,老马家的庄稼长势总比别人家壮实,土质也明显提高。每年都有农户来找老马,希望他能承包自己的土地。老马承包的土地也在逐渐扩大规模。由于当地灌溉方式仍是井水漫灌,浇地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老马至今未有更大规模的种植。老马说:“现在农村人越来越少,村里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种地变成了少数人和上年纪人的事。人和地一样,闲起来,就废了。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确实让农村的地又‘活’了起来,”

技术和销路成了新问题

从单纯的种植户转变成养殖户,再到现在的种养结合。提升种养技术一直是老马心心念念的事。“现在的种植方式发生了改变,养殖理念也在更新,我们也在关注书本、网络和电视上的种植新方式,让种植更加省事省工,但结果总不尽人意,去年玉米听网上说不去叉子也能长好,我们就对照着试了几亩,结果减产了许多,籽粒也不饱满,具体哪出了问题我们也在琢磨。尤其是养殖,行情也时好时坏,稍有不慎,损失都是巨大的。种养结合,既是分担风险,同时也让风险加大。”老马带我们去猪舍的时候,语气低沉地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据了解,老马在2011年初试养殖时就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贷款盖好猪舍,买好仔猪,老马一门心思就扑在了养猪上,结果在猪出栏前几日,闹起了“五号病”,老马初战就赔了个血本无归。“猪舍都盖好了,资金也投进去了,还能怎么办。干!”打足精神,彻底消毒后,老马又上了一栏。有了初次的教训,老马在育苗和清洁消毒方面格外的重视,不断向兽医和养殖老手请教。终于在赔赔赚赚中,老马的日子也风生水起起来。“干得多了,就总结出了春赔秋赚的经验,趋利避害,赔赔赚赚,人活着得折腾。”

老农渴望发展专业合作社

除了技术,销路也需要再开拓。老马说:“技术、资金、规模和销路都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技术和销路,就谈不上规模,没有规模也打不开销路。如果形成专业合作社,未来道路也许会好走一些。而且当地土地流转尚不成规模,种养结合起来在现在的机械化水平下,不是难事。现在新闻里国家和政策一直在支持“三农”建设,我们相信以后农民的致富路会越来越宽、越来越广的。”在老马坚定的语气中,我们感觉到了他对未来满满的期待。

成立专业合作社可以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老马着实有眼光,但愿他的愿望能尽早实现。

安徽阜阳:返乡创业,他种花种出“乡土情”

□《中国农资》记者 魏萌

一夜朔风雪满天,几家欢喜几家忧。2018年春节前夕的两场大雪,为安徽阜阳人民奉上一幅银装素裹的雪国图景,但同时也对当地的设施农业带来沉重一击。在春江花卉基地的连栋玻璃温室外,一排被暴雪压塌的塑料大棚令人触目惊心,负责人王一涯苦笑着告诉记者,“去年同期,单枝玫瑰的成本只需9毛钱,而今年受雪灾减产的影响,单枝玫瑰的成本价已迫近10元,只可惜行情虽好却无货可发。”

不过,由于国家的农业政策和花卉市场前景好,此次天灾并没有打消王一涯的信心与积极性。就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询价电话令他应接不暇,而他身后的一盆盆花草正像战友一般,陪着他“斗霜傲雪”。

凤还巢缔造春江花海

故土难离。谈到创业的初心,王一涯感慨道:“我以前是在外地做花卉贸易的,后来得知家乡对发展现代农业给予大力支持,便选择了返乡创业。”2012年,在外打拼十余年的王一涯返回阜阳,与几位好友一同创建了“春江花卉”这一品牌。

与其他农作物的生产相比,花卉种植是个门槛较高的技术活,不论是选种、栽培,还是用肥、防虫都很讲究。在最初的探索阶段,王一涯也走过不少弯路。他介绍说:“第一年试种了十余种价值较高的花卉,结果发现一些品种并不适应本地的水土条件和市场需求,导致产品卖相不好而滞销。另外,由于经验不足,一些连续翻重的地栽大棚还出现了比较严重重茬病。”后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王一涯找到了适合本土生长且具有一定特色的花卉,并取得多项专利。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春江花卉已成为华中和华东地区名列前茅的鲜花切花生产基地,年营业额超过3000万。

鲜花虽美,花市却很残酷。对此,王一涯深有感触地说:“首先是综合投入比较大,并且市场一天一个价,遇到天灾人祸的风险比较高,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以订单生产为主的企业,容不得一点马虎。必须要随时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以免滞销。”多年的实践,还使王一涯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保证花卉品质和产量方面,国产知名品牌的肥料效果非常好,但国产种球质量却参次不齐,还有很多假货鱼目混珠,防不胜防,这也是国内花卉行业的一个痛点。

物联网大棚四季如春

百闻不如一见。在王一涯的带领下,记者首先走进一栋玻璃温室。室外正值隆冬,树木一片萧索,而温室内却保持着18℃的恒温,苗床上整齐码放的一排排花草绿意盎然,仿佛春回大地,令人心旷神怡。

王一涯边走边介绍说:“这种玻璃温室安装了计算机智能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结合物联网技术,可以对棚内的温度、湿度、通风度、水分等条件进行精准的调控,满足不同花卉对环境的苛刻要求。”他端起一盆含苞待放的香水百合介绍说:“鲜花的花期一般只有几天,一旦错过就失去价值。为了让这批花赶上春节,我们通过调节温度推迟了它们的花期。”

近年来,园区企业数量和人工成本不断提高导致的用工荒,让王一涯意识到,必须通过提升科技水平来减少人力。他认为,物联网和自动化喷滴灌设备的使用,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王一涯(左一)介绍花卉种植情况。

带领更多农民学会种花

鲜花不仅美,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春节前后是年销花的旺季,也是花卉市场一年中效益最好的时候。王一涯举例说:“1平方米百合花1年的产值,相当于农民1亩地粮食的收入。虽然今年受了雪灾,但抢救出的花都卖上了价。”

卖花起家的王一涯,心中深植着乡土情结。他告诉记者,种花并不是他的终极目标,引导更多的农民学会种花,走向共同富裕才是他的理想所在。在春江花卉基地,除了技术员之外的所有工人都是本地的农民。王一涯不仅无偿向农民传播花卉种植技术,还将新建的温室大棚,连同种苗一起交给农民免费使用,并由公司负责销售成品。

据了解,承包1个花卉大棚,村民一年大约可以增收15000元左右。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没有种植基础的村民,人均可以管理3个大棚,老把式则可以管理5个大棚,再加上流转土地的收入,春江花卉给当地农民开辟了一条扎扎实实的致富之路。

河南开封:老镇的新面貌

□《中国农资》记者 焦自宣

陈留,现属河南省开封市,它在历史上的名气与它现在的发展完全不成正比,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没有了曾经的霸气辉煌,只想守着一份宁静,看那人来人往,看那云卷云舒。但在今年春节期间,记者归乡之际发现,这座老镇也有了一些新面貌。

面貌一:农资店小牌子大

陈留镇有条农资街,街上有着大大小小的农资店。印象中,那条街不似其他街,没有好看的衣服,也没有美味的小吃,除非用肥期,其他时间甚至没有什么人,显得格外冷清。街道有点破旧,街上的农资店里常常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宣传海报,写着各种各样不知名的品牌名,名字下面是大大的价格,仿佛谁家价格便宜,便能招来更多地顾客。

今年记者走到这条街的时候,以为自己走错了。街两边的招牌被修饰一新,整条街道显得整齐划一,没有了印象中的破旧。两边的店里面没有了杂乱的海报和大大的价格,更多的是在门口放上几袋肥料,显示出来品牌、肥种和含量等信息。原来以“XX农资”命名的农资店已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品牌的直营店,以心连心和晋开两个本地品牌为主,金正大、云天化、祥云、洋丰、司尔特等知名肥料品牌均有卖店。

祥云肥料专卖店的刘建军告诉记者,现在农民买肥料首要关注点已经由价格转为了品牌,低价已没有了原有的吸引力。街上的农资店也都改变了经营思路,对经营品牌的选择由“全”转为了“精”,对品牌不断筛选,小牌子肥料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现在农民买肥料具有抱团性,一旦这个牌子的肥料质量不行,就可能损失一拨用户,所以与其驳杂求全,不如精益求精。”

在走访过程中,有些农资店正在卸货,洋丰肥料直销处的许国强表示,年前肥料价格猛涨,不敢大量拿货,节后即将进入用肥期,现在已有农民开始零星买肥,前期备货少的农资店都开始陆续的补货。今年化肥价格上涨已是定局,农民也只能接受。

面貌二:土地流转显反转

前两年,乘着国家对土地流转补助的东风,在陈留这座老镇也掀起了一股土地承包热潮,不少镇上的人进村承包土地,一度将每亩地的承包价格抬升了200元。今年,记者却了解到家乡的土地流转又有了新反转。

据了解,陈留的土地承包合同一般为3年或5年,最早开始流转那些土地的承包合同已陆续到期,而续约的却寥寥无几。有村民告诉记者,一般承包土地的人大多是镇上的,都是为了补助而承包,并不会土地管理。很多承包的土地里面野草遍地,不见庄稼,而一旦种植的作物当年价格不好,往往还不够人工费,有种植的洋葱、辣椒在收获季节都放弃了收割,直接将作物犁进了地里。

村民焦卫强也表示,出租了三年的土地,在土地回收后是个大麻烦。承包者不会管理,土地里杂草丛生,在回收之后,地里草籽过多,十分难管理,人工除草费时费力,一遍没除完,第二遍草已经长出来了。使用除草剂,效果不好、增加成本不说,还会影响作物质量和产量。自己种地更多的是种植口粮,又不舍得撂荒。所以,以后土地承包将慎之又慎。

面貌三:种植结构有调整

陈留的农业并不发达,更多的是大田为主。但记者发现,这几年,因为大田经济效益过低,农民已开始自主进行种植结构调整。

村民宋双战告诉记者,尤为明显的是在夏季,像以前连着片的玉米地已经不见了,更多的是春花生,有小规模种植的玉米也是自家口粮。由小麦、玉米、花生为主的种植结构已经改变,大蒜、洋葱、辣椒、土豆、胡萝卜等经济效益稍高、管理较为简单的经济作物开始逐渐增多。究其原因无非是价格,村支书焦合振表示,近年来粮食价格的低迷是造成种植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小麦的价格较为稳定,玉米价格下降幅度明显,虽说稍有回暖,但尝到甜头的农民恐怕不会再回头大规模种植玉米。花生的价格也不够稳定,今年的花生米价格较之去年下降了1元/斤,这势必也将影响今年春季花生的种植。农民种地也是逐利而为,什么赚钱就种什么,但现在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是限制当前种植结构调整的巨大阻力。

记者手记

新时代下的新格局对农资行业提出新挑战

随着时代的改变,农村的格局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得不承认,农民的认知在逐步提高,农民的需求在不断改变,这也对农资行业提出了新挑战。

事实证明,价格不再是农民选择肥料的首要参考因素,农民越来越注重质量,农民的品牌意识也越来越强,产品质量将逐渐成为品牌在农民心里的生命线,一旦质量出问题,这个品牌在农民心里将直接被打入深渊。

同时,农资价格的上涨和粮食价格的低迷所造成的投入产出比下降倒逼着农民进行自主的种植结构调整。让农民改变其固有的种植模式去进行新的探索这无疑是困难的,但其最大的难点并不在此,而在于种植技术水平的低下。种植技术水平的低下限制了种植结构调整的步伐,也造成了土地流转的反转,这也对农资行业的服务提出了挑战。未来,只有在质量上过关,在服务上全面的农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恭城老马花卉
李鱓·花卉十二开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恭城月柿 浓甜流蜜
老马
《花卉之二》
老马的三个愿望
读者之窗
广西恭城:野生杨梅受青睐
水晶泥花卉栽培技术
恭城月柿产值近1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