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开设田径选修课程必要性研究
2018-03-12纪元
纪 元
(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育部,江苏 南京 225000)
在普通高校公选体育课中,大多数课程以球类、健身运动为主。学生兴趣浓厚,课程结果较好。与此类项目相比,学生对田径基础课程的兴趣明显不足。在现阶段公共体育教学中,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身体练习阶段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高校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朝着成年阶段迈进,性格鲜明,个人的兴趣点也基本成型。在这种情况下,探讨高校是否应开展田径选修课及学生对田径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更具有现实意义。
1 高校公共体育开展田径选修课程的必要性
田径为“运动之母”,基本以跑、跳、投类项目构成,这3项基本运动素质直接影响了球类及健身等运动项目的开展。例如,篮球,持球进攻的运动轨迹就是由跑、跳、投的基本技术动作所构成。所以,学生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力,就不能很好地支配自己的身体,想要提高球类的运动水平是非常困难的。其次,田径大部分项目可以适用于全民健身,如跑跳类项目。运动中受时间、场地、器械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不大,特别是跑跳类项目对器材的要求不高。基本动作结构较为简单,适用于各年龄段的人群。最后,经过田径课上的基本身体素质的锻炼,学生增强了体质。因而,田径课程对学生学习专业课及德智体各方面均衡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2 田径运动在高校公共体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校田径运动会学生情绪消极
调查江苏省多所高校开展田径运动会的基本情况发现,在运动会项目中,有铅球、标枪项目,铅球重量基本符合国际化标准,标枪也是选用金属枪。同时,也有跳跃类技巧性较强的项目。竞赛过程中,各种千奇百怪的动作比比皆是。在标枪项目竞赛过程中,学生连基本握枪姿势都不会,标枪出手后也会有枪尾伤害到自己身体的情况出现,危险性很高。所以,导致学生对校运会兴趣不高,甚至部分学生完全是为了完成学院布置的任务才勉强参赛。更为严重的是,在校运会期间,不参赛的学生请假外出,导致事故发生。此类现象从侧面体现出田径教学的重要性和开展田径选修课的必要性。
2.2 学生全民健身运动意识不明确
在各大高校的操场上,学生每天夜跑的现象是十分常见的,由此可见,学生愿意将自己的空闲时间用于体育运动。但由于学生平时自己跑步或健身而导致的运动损伤情况也很常见,而这又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自我主动参加运动的理论知识和运动前后韧带拉伸的意识所导致的。由此,本文认为,丰富高校大学生的田径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他们的基本运动技能很有必要。
3 高校公共体育开设田径选修课程的必备条件
3.1 内部条件
3.1.1 提升学生选修田径课的内部动力大部分学生之所以选修非田径类课程,与自身的学习动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男生选择篮球课程人数较多,因为自身具备一定的运动基础,再加上篮球明星效应,对课程的兴趣则更加浓厚。女生之所以选择瑜伽,健美操课程人数较多,是因为此类课程可以达到减肥、塑形的功效。而在课程带给自身意志力方面、挑战自我方面的磨炼及校运会为学院增光添彩方面考虑较少。
3.1.2 田径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田径课程与其他项目课程相比,课程内容比较枯燥,教师教学方式太过单一,技术难点较多,学生在田径课中很难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大部分非体育类学生的身体素质条件较差,虽然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技术动作,但由于身体素质的限制,仍达不到较高的水平,更无法通过考试的硬性标准。一旦考试过不了关,课程重修在所难免。这给学生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负担。而且,也导致在每年的体质测试中有学生呕吐、晕倒甚至死亡现象的发生。更不用提一些器械项目的学习,如铅球、标枪,只会更让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恐惧心理,抵触田径课程。
3.2 外部条件
3.2.1 田径运动中的消费在大学生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失衡 高校体育部门在开展球类项目时投入较大,学校有多片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在田径健身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如跑步机稀缺、健身房的开放力度和操场的健身设施不够。这也导致学校在体育器材消费中多数选择的是球类项目。教师必须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体育消费观,培养他们参与田径运动的兴趣,使学生体育消费架构中田径比重有所增加,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3.2.2 师资力量的偏差 高校公共体育在招聘教师方面侧重于球类项目,特别是小球项目,教师的专业技能配比不平衡。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是学校能否开设田径课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3.2.3 健身场地及器材稀缺 部分高校只具备一片田径场地,并且场地内的体育设施基本陈旧,没有新设备的补充。现如今,学生跑步、健身的热情越来越高涨,课后时常出现田径场人山人海的现象。另外,健身房的开放时间有一定的限制,跑步机较少,健身器材老化等问题,间接导致了学生在田径健身方面的兴趣下降。学校高层领导应及时加强健身器材的建设,给学生一个自主锻炼的环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健身的兴趣,增强学生选修田径课程的意识。
4 高校公共体育开展田径选修课程的对策
4.1 树立田径课程教学的新理念
学生对田径教学的厌恶感源于教学方法的枯燥及对一些重器械项目的畏惧。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改变以往的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精选田径课程教学内容,打破传统式的教学模式。适当降低运动难度,从规则要求、竞赛形式、技术结构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切合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4.2 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改善教学模具
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的改变,教学中对器械的选择和使用会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培养。例如,投掷项目教学,可选择轻器械作为练习模具,如铅球改为实心球、金属枪改为竹竿枪,以学生练习动作、掌握最基本的动作结构、发力过程为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跨栏项目教学,可选择俯卧撑垫折叠来替代栏架,这样既可使学生自身的恐惧感降低,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热身活动,可以将篮球、足球的基本热身活动融入进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又用游戏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对田径课程的兴趣。
4.3 完善现行田径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
由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再加上学生对田径项目本来就兴趣不浓,因此,田径教学的考核标准不能“一刀切”的方法,应将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幅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参考前后测试成绩的变化来评定田径课的成绩。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田径项目的兴趣,消除其对田径教学的恐惧感,使田径教学成为大多数学生选择的课程,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并且,考核内容应以能全面反映学生在田径课程学习之后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标准。
4.4 重视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身体健壮、神采奕奕的直观形象。除了这些,还必须有一定的体育专业、人文、基础理论知识。所以,体育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多开展针对田径课程的培训,让教师回到课堂中,激发学生“阳光体育”的理念,培育出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学习动机。让教学双方都充分感受到“快乐体育”的愉悦感,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4.5 合理有效地整合体育资源
加强建设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是开展田径课程必备条件。学校应加大力度建设有关田径教学所必需的设施和器材。现今,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政府协同企业正在逐步向一线、二线城市推广全民共享健身的方针策略,很多社区已经配置了相应的健身场地、健身器材,包括一些一线城市的高校引进类似共享跑步机之类的器械,在政府的帮助下,鼓励学生参与运动。学校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挖掘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特色体育活动,这也是解决学校设施、器材短缺问题的有效手段。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随时随地参与运动、科学运动,不畏惧跑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