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学龄前儿童的运动项目
2018-03-11李倩包大鹏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
文/李倩 包大鹏(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
2018年6月9日,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共同发布的《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中提到:积极活跃的学龄前儿童要动得更多、坐得更少,才能健康快乐又灵巧。学龄前儿童的运动应该符合身心发育特点,以愉快的游戏为主要形式,在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前提下,以发展基本动作技能为核心目标,兼顾该阶段快速发展的多种身体素质;同时鼓励增加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在培养生活能力的同时提高健康水平。
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同时兼顾粗大(大肌肉群)动作和精细(小肌肉群)动作的发展。
★ 运动的选择应该满足多样性,即多种目标、多种环境、多种强度和多种形式。
★ 运动应该目标合理,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要求孩子完成超出其能力的运动,并注重鼓励,保护孩子运动的兴趣。
★ 在参与体育运动时,应以培养兴趣、树立品德、学习动作、丰富运动体验为目标,以游戏为开展体育运动的主要形式,避免为获取超越本年龄段的竞技性运动成绩而进行的长时间、大强度的专业化训练。
★ 运动时需要成人看护,避免过度运动和意外伤害。
读了以上守则,爸爸妈妈们可能就有一个问题了,什么样的运动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呢?
其实,在3~6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粗大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可以开始练习一些技巧类的运动项目了,但要知道哪些项目更适合孩子。我们需要先将所有的运动项目分类,可以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分为闭式运动技能和开式运动技能。
所谓闭式运动技能,就是类似于跑步、骑自行车等,只需要做简单重复动作的单一运动。孩子在完成这类运动时基本不受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动作,一次只能练习一种动作模式,信息反馈也只是来自本体感受器,不能够动员到更多的神经元,因此也无法建立有效的回路。这其实就相当于让孩子在温室里成长,每个动作该怎么做都有专人来管理和教学,孩子不需要思考更多。
而在诸如足球、篮球、跆拳道等这类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开式运动技能中,孩子需要根据外界环境的改变进行一定程度判断,从而改变自己的战略,在这种相对复杂的运动中,孩子的多项身体素质都能得到练习。而且孩子在运动分析的过程中,由视觉、听觉、感知觉和运动觉等多种分析器参与运动,并能够综合地反馈信息。这也就相当于把孩子放在大自然中成长,孩子需要自己去想办法应对风雨的考验。这类运动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运动能力,更能提高孩子的决策能力、领导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也更适合孩子。
有研究表明,经过开放式运动技能练习后的幼儿,在智力水平全量表、语言量表和操作量表上均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在操作量表上的提高明显高于经过闭式运动技能练习的幼儿。
这也就是说孩子需要的运动是要在提高基本运动能力的同时,满足活动的多样性,让孩子有更多的角色导入,更具有趣味性,要更迎合孩子的喜好;同时也要符合孩子生长发育阶段,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要求孩子完成超出其能力的运动,以鼓励式教育为主,保护孩子运动的兴趣。
小知识
general knowledge
有了以上的理论基础,我们就给适合学龄前儿童的运动方式排排队吧!
跑 步骑自行车
舞 蹈体 操武 术
足 球篮 球橄榄球
就像我们刚刚提到的,像跑步、骑自行车等这类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技能,孩子需要学习,但不建议占用孩子全部的运动时间。
而诸如舞蹈、体操、武术这类,就优于跑步、骑自行车这类简单重复的周期性运动,在能够提高孩子的跑、跳、投这类基本技能的同时,还会促进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和协调素质的发展,更有益于孩子将来的多种身体素质协调发展。
而从神经发育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角度上来看,集体性、对抗性的运动项目会更适合孩子,推荐足球、篮球、橄榄球、跆拳道等运动。这类运动综合了前两种运动项目的益处以外,更容易让孩子融入运动中,也让孩子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培养决策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最后,希望每位宝宝都可以找到既适合自己又乐在其中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