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五个民政”催生幸福花开
2018-03-11文叶飞万芬张凤琴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文叶飞 万芬 张凤琴
铜仁市着力抓好社会救助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困难移民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
近年来,铜仁市民政局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不懈推进具有铜仁特色的“兜底民政”“爱心民政”“绿色民政”“智慧民政”“阳光民政”五大民政工作,取得喜人成果,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一盘棋”推进社会救助全覆盖
2018年12月21日,冬雨绵绵,走进坐落于松江河畔的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桂花社区云落屯后山的松桃民政福利园一体化园区,花树环绕、空气清新、道路整洁干净,宁静的园区里,丝毫感受不到外界的嘈杂与喧嚣。
来到位于B区1号楼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楼内幸福之家的墙上贴满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树敬老之风,促社会和谐”等尊老爱老的温馨标语。
“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让我们一日三餐都吃得好,安静的环境让我们每天都睡得好,在这里过得很幸福,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老年人的关怀,让我们住这么好的房子。”来自九江街道办事处地安村的75岁老人雷正贵笑呵呵地说。
在松桃民政福利园区,记者看到,一栋栋楼房统一、规范、漂亮,室内设施高端大气、豪华、齐全。铜仁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强说:“松桃建设的这个民政福利园区挺好,不仅提高了老人们的幸福指数,还能让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生活上还能相互照应,让老人们享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正在着力打造成为省、市级医养结合示范点。”
据介绍,园区总体规划建设用地154亩,总投资4.5亿元,分为A、B、C、D、E五个区,内设民政综合大楼、老年公寓、儿童福利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救灾物资储备中心、救灾指挥中心、流浪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荣誉军人疗养院、老年人养护中心、老年人康复医院、健康养老中心、残疾人托养中心和残疾人康复中心。目前,A区和B区装修基本完工,全部为宾馆式设计、宾馆式装修,环境优雅,舒适宜人。
截至2018年底,铜仁市共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1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108个,全市养老床位1.92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30张,完成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申报并获批实施。
为解决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铜仁市民政局以提升“儿童之家”关爱服务效果为出发点,按照“家庭尽责、政府主导、全民关爱、标本兼治”的要求,探索出一系列凝聚关爱合力、夯实关爱基础、确保关爱到位、保障畅通关爱渠道的有效工作方法。碧江区探索创建的关爱留守儿童“1234”工作法,让90个村(社区)实现“儿童之家”全覆盖,其成功经验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五个民政”夯实兜底保障基础
围绕脱贫攻坚战略,打造“兜底民政”。
兜好困难群众的“底”。通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窗口申请实施救助,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与小康进程相适应,投入1503万元为25所敬老院提质改造,投入2373万元创建11所星级示范敬老院。着力抓好社会救助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有效衔接,确保困难移民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为3.3万余名易地扶贫搬迁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农村低保对象,按每人1500元的标准发放了一次性临时救助金5000万余元。
松桃自治县民政福利园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铜仁市民政局供图)
兜好受灾群众的“底”。5年来,全市共投入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12400万元,发放衣被5.23万件(床),共救助受灾群众115万人次。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使3890户受灾户住进了新房,完成了31个受灾区应急避难场所设置,3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兜好扶贫对象的“底”。积极组建民政系统兜底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贫困村帮扶工作队、“百家社会组织帮百村”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工作协调组等,深入所帮扶贫困村,为精准脱贫“会诊把脉”,解决帮扶资金500余万元。
围绕“为民爱民”理念,打造“爱心民政”。播撒慈善“爱心”。5年来,全市共发放慈善金秋助学金338.2万元,共资助877人。全市共销售福利彩票8.2亿元,2017年全市彩票销售同比增量、增幅在全省各市州中排第一;播撒助孤“爱心”。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机制进一步健全,全市67324名留守儿童、9509名困境儿童全部纳入救助关爱和有效监护范围,创建50个规范化社区儿童之家;播撒扶残“爱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全市共发放两项补贴1.85亿元;播撒救助“爱心”。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活动。5年来,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05万人次。
围绕“一区五地”布局,打造“绿色民政”。利用自然生态优势,探索“绿色”养老。全市共有农村敬老院147个,已投入使用142个,日间照料中心达16个,已投入使用9个,有养老机构1545家,养老床位共2.08万张,每年新增养老服务床位1000余张。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实施“绿色”殡葬。2018年建设规范化农村公益性公墓40个,全市火化率提高到28%,政府补贴惠民殡葬1246万元。推进“一核多元”治理模式,建设“绿色”社区。全市创建了41个“一核多元”示范社区和33个示范小区,“多元主体共建、多元组织共商、多元平台共治、多元资源共有、多元服务共享”的“五共”型社区初步建成。
围绕“共建共享”发展,打造“智慧民政”。民政项目园区化。全市10个区县加快建设民政福利园区,松桃、印江、玉屏、德江等民政园区初具雏形,园区化率达到80%。民政信息数据化。按照“大数据+”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城乡低保、防灾救灾、智慧养老、社区治理、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信息系统录入和信息共享机制。区划地名规范化。全市已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市级核查省级验收工作,全面完成了湘黔两省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社会组织管理“三量”化。加强社会组织党建改革创新,探索推进“存量分类建、增量有序接、变量科学管”的“三量”改革模式,党建工作覆盖率达到94.3%。
围绕“政治生态”建设,打造“阳光民政”。落实“一岗双责”,打造廉政队伍。铜仁市民政部门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落实“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新理念。各级民政干部强化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通过提醒、约谈和警示教育,压实主体责任,筑牢拒腐防变的“政治防线”。实施政务、村务公开。开展审批事项窗口集中办理,实现办事依据、办事流程、办事结果公开。注重舆论引导、加大民政宣传。高度重视民生信访,认真落实首办责任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弘扬民政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