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节:民生保障筑牢幸福之基

2018-03-11徐吉欧

当代贵州 2018年51期
关键词:小倩毕节市毕节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见习记者 / 徐吉欧

道行致远,不忘初心。毕节市民政系统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最大追求,持续深入推进民生社会事业建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改革开放40年来,毕节市民政系统始终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保障民生,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巨。毕节市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享发展,持续改善民生,一件件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构建起百姓幸福指数的“上扬曲线”。

增强社会救助保障能力

“真的很感激政府有这样的政策,让我能够安心读书。”21岁的小张是毕节市七星关区市东街道办双井社区人,也是贵州商学院一名大三学生。小张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2017年,母亲又被确诊患有子宫内膜癌,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变卖了房屋,不幸的是母亲还是在今年2月因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他。还未从丧母之痛中走出来的小张,又因无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

毕节市七星关区民政局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当即联合区教育、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研究救助措施,按照个案会商明确事项,区民政局启动“救急难”机制,给予小张临时救助金1万元,并按程序将他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每月保障金400元,落实医疗救助政策,给予医疗救助金4700元。因小张是退伍转业在读,区教育局按政策对其实施教育帮扶,免除他就读期间所有学费。

百姓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百姓有所求,改革有所为。

毕节市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临时救助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救助范围、救助标准和救助程序,健全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

民生持续改善,离不开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毕节城市低保从1999年开始实施,累计支出低保金20.51亿元;农村低保从2007年开始实施,目前全市有农村低保对象58.96万人,累计支出低保金99.14亿元;医疗救助次数较2004年增长10余倍,年支出资金从480万元增加至1.8亿元,累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13.52亿元;临时救助从2011年的1.58万人次499万元增加至6.5万人次2.1亿元,累计支出临时救助金3.13亿元。

此外,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方面,毕节市委、市政府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抓收入核查,健全低保对象认定机制;抓救助时效,健全“救急难”长效工作机制;抓监督考核,健全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政策体系

小倩是七星关区层台镇的一名留守儿童,当地民政部门干部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小倩非常渴望爸爸妈妈的陪伴。结合毕节市民政局留守儿童父母劝返工作政策,镇民政干部多次对小倩的父母进行劝返。2017年,小倩的父母终于结束了在外漂泊的生活回到家乡。

“民政局的干部说得太对了,在外面挣再多的钱都比不上给孩子一个圆满的家,孩子更需要我们的陪伴。”小倩的父母感慨道,如今党的政策好了,村里将土地流转发展产业,不但能参与分红,还可以在基地打工挣钱,最重要的是还能天天陪在孩子身边。

毕节市出台系列关爱留守儿童的相关政策,形成了多部门联动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格局。图为民政部门开展家庭道德培训。(毕节市民政局供图)

针对留守儿童及未成年儿童的政策保护,毕节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格局。

提高儿童福利保障水平。自2015年以来,毕节市累计劝返父母减少留守儿童22万名、劝父母携带子女外出减少4.1万名儿童留守,形成了较为系统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3444”工作模式,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关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全市农村留守儿童从30.7万人下降到现在的14.9万人,实现监护责任和关爱帮扶责任全覆盖。

在加快儿童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毕节市采取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地方财政投入、发动社会捐赠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1.5亿余元,新建儿童福利院7所、重建儿童福利院2所,新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9所,在城区建设微笑小屋21个,在城乡社区建成儿童之家2513个,在乡、村设立未成年人保护点3623个。市、县儿童福利机构和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实现全覆盖。

夯实福利和慈善事业根基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对毕节市务工人员王西平而言,幸福就是可以搬进设施齐全的公租房,有个安定的“家”;在纳雍县阳长镇贫困户王玉平的心里,幸福就是在政府帮助下把日子越过越好,争取早日脱贫;织金县罗贵平的幸福就是长期患病的母亲看病买药再也不用自己掏钱了。

打开时间的胶卷,一张张幸福开心的笑脸次第呈现:脱贫了、搬新房了、看病有保障了……毕节民生领域改革加速推进,教育更加公平、就业保持平稳、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先后得到回应。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毕节市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市级层面修建了精神病院、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老年公寓等;30万人口以上的区县均修建了1所100张床位以上的专业性儿童福利院;整合资金3.6亿元,大力修建农村敬老院,实现了乡镇全覆盖,2015年以来,投入9000余万元进行敬老院消防、食堂等设施提质改造。

慈善机构逐步健全。成立了慈善总会和8个县区慈善会,2012年毕节市成为贵州省唯一入列全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前100位的城市。自2008年慈善总会成立以来,市慈善总会募集资金2亿元,捐助支出1.9亿元,募集款物救助各类困难群众40多万人。

“冰点”慢慢消融,“难点”开始破题,“底线”加紧筑牢。毕节市民政系统把人民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大责任”扛在肩上,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从碎片化到一体化,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一张保基本、兜底线、广覆盖的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民生,已然成为毕节土地上最厚重的主题和最温暖的底色。

猜你喜欢

小倩毕节市毕节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瑞雪兆丰年
夏日荷景
毕节留守儿童的新家
后手
虔诚至极
微博控
补足区域交通短板
一双平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