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82例临床分析
2018-03-10黄文
黄文
[摘要] 目的 研究急诊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急诊救治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了2016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急诊科室救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82例。将两组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胰岛素的使用方案。结果 在全部82例患者中,应用小剂量胰岛素的使用,能够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急诊抢救中,患者的血糖指标、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与尿酮转阴时间等各项指标更优,并且患者对于治疗方式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7.56%,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诊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工作中,小剂量胰岛素的使用,能够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急诊抢救中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急诊科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小剂量;胰岛素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2(b)-0186-03
随着国内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医疗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治疗方法,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糖尿病在我国属于常见高发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一项并发症,会严重地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在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的情况下,使患者出现高血酮、高血糖和代谢性酸中毒[1]。该文2016年8月—2017年8月主要对该院的8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急诊救治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过程中,选取了该院急诊科室救治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82例,其中男性患者的数量为55例,女性患者的数量为27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两组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4~78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9±0.7)岁;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5~7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4±0.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工作中,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基本的胰岛素治疗、环境优化、生命体征检测、血糖检测、尿量变化检测等方面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包括:①迅速抽取患者静脉血,对患者血液样本进行电解质、血常规、血生化检验与血气分析。在患者静脉中建立两条通路,分别用于对患者血糖进行控制以及扩容。②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患者补液治疗。具体补液方法为: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与体重变化情况,适当地对患者进行补液。常规检测患者的血钾水平,根据监测结果对低钾患者(血钾<5.5 mmol/L)进行氯化钾补充治疗。低钾患者每小时内的氧化钾补充量不超过1.5 g,每24 h内的总量控制在4~6 g之间。当患者的血钾浓度恢复正常后,可停止补钾治疗。③血糖控制治疗。按照5~7 U/h频率,给予患者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以1次/h的频率,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指标,同步调整其胰岛素用量。当血糖监测结果显示患者的血糖指标低于13.9 mmol/L时,改为:静脉滴注3~6 g葡萄糖溶液。
1.3 观察指标
对应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之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与病症发展程度等进行观察与记录。具体的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与尿酮转阴时间,患者血糖指标越低以及血糖达标时间与尿酮转阴时间越短,则说明该组治疗效果好。对应用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统计。
1.4 统计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相关数据,均使用了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与分析。其中得到的计数资料,使用[n(%)]进行表示,应用进行χ2检验;得到的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
应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 h血糖值分别为(5.51±1.21)mmol/L和(7.72±1.67)mmol/L,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 h血糖值分别为(7.32±1.26)mmol/L和(9.25±1.26)mmol/L。通过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两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与尿酮转阴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与尿酮转阴时间分别为(67.62±11.25)d和(17.73±8.67)d,对照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与尿酮转阴时间分别为(77.32±18.26)d和(30.32±8.26)d。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与尿酮转阴时间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与尿酮转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方法有效性对比分析
在两组患者出院之前,分别对患者进行了治疗效果调查,针对患者在急诊科室接受治疗的方法,收集了患者的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更好。观察组患者中,“显效”人数有39例,所占比重为95.12%,总有效率达到了97.56%。相比之下,对照组患者中,“显效”人数有28例,所占比重为68.29%,总有效率达到了75.61%。由此可见,应用了治疗方法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出现了严重的糖代谢紊乱,进而产生了过量的酮体。其中一部分酮体会随着患者的尿液排出体外,形成尿酮,其中一部分会存留在患者的血液之中,导致患者的血糖pH降低,进而引起酸中毒[3]。根据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会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旦患者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但是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很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症进一步加重,对患者肾脏器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4]。
根据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进行急诊救治的过程中,小剂量胰岛素的使用,能够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急诊抢救中,能够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5]。在应用了该项治疗方法之后,患者的血糖指标、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与尿酮转阴时间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观察组患者对于本组治疗方式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7.56%,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3.7%。这一结果表明,小剂量胰岛素的使用,能够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急诊抢救中,获得的治疗效果更佳。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对治疗工作方法进行改进。
糖尿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血糖升高,导致患者出现此种病症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生物功能受损,或者是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出现了严重缺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患者的饮食失控、盆腔炎、胃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都可能是此种并发症的发病诱因。对传统急诊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了忽视患者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雙向调整的情况加以改善。重点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指导方法。
根据该次对于病患临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应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与餐后两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与尿酮转阴时间分别为(67.62±11.25)d和(17.73±8.67)d,对照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与尿酮转阴时间分别为(77.32±18.26)d和(30.32±8.26)d。通过对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与尿酮转阴时间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与尿酮转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小剂量胰岛素的使用,对于急诊救治糖尿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治疗工作,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患者的血糖恢复到平稳状态,同时还可以缩短患者尿酮转阴的时间。
在治疗工作中,给予患者最恰当的临床治疗措施。对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的患者,在明确患者的病症之后,为患者实施快速的补液治疗,通过该种方式,帮助患者尽快地摆脱酸中毒的情况。小剂量胰岛素的使用,能够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急诊抢救中,可以有效地消除以往胰岛素静脉连续输注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血糖大幅度波动以及酮症反复等针状。采用小剂量胰岛素输注,治疗能够有效地确保患者血糖稳定,并使患者体内酮体形成,并对脂肪的分解产生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急诊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工作中,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急诊抢救中,小剂量胰岛素的使用,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冰洁.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8,13(10):1529-1531.
[2] 刘光昌,杨远丽.急诊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6例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4):175-176.
[3] 药永红.地震期间急诊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高渗性昏迷1例[J].临床急诊杂志,2013,14(7):321-322.
[4] 邓红玲,张金红.急诊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治疗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12):1241-1242.
[5] 张树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9):27-28.
(收稿日期:2018-09-17)